80后艺术家投资:一级市场看过来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80后,艺术家,投资
  • 发布时间:2013-02-28 13:51

  相对于二级拍卖市场,80后艺术家的投资,画廊一级市场除了存在更多的 “原始股”和“潜力股”,成交更加真实,价格也相对更低。

  2002年北京华辰秋拍,36岁艺术家刘野的作品《温柔地杀我》,以估价7到8万人民币流拍。4年后,这幅作品出现在保利2006年的秋拍上,并且以154万元成交,涨幅20倍。无独有偶,当年28岁的曾梵志创作的《协和医院三联画》出现在2005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以120万元成交。2010年,这幅作品又以3416万元成交,5年的回报率高达28倍……

  这样的实例在艺术市场上不胜枚举。由拍卖拉动的新一轮价格应运而生,艺术家的合作画廊作品价格也得到拉升。那些当年二三十岁的刘野和曾梵志们,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的“主力军”,也成为“金字塔尖”级别藏家的囊中挚爱。对于大多数藏家和投资者来说,早已经无力触及。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代艺术家创作也都反映着这个时代群体的特殊性,艺术圈从不缺乏年轻而有才华的艺术家。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艺术家里,也不乏新一拨的“刘野和曾梵志们”。对于现在藏家更有利的是,当年的刘野和曾梵志都是在和美国的画廊合作,而现在80后的艺术家们,基本都是在和国内的画廊合作。

  价值洼地:80后在接过权利棒之前

  相对80后“新生代”艺术家来说,当代艺术的权利棒现在还掌握在40、50、60一代手中,市场上的主力资金还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时期,资金进入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80后的“大市场”形成之前,经济形势又不明朗的前提下,是永恒不变的“逢低买入”时期。但投资者往往在市场高涨时“跟风”,这样反而错过了购买的最佳时机。

  近年来,除了少量在拍卖市场上表现良好的艺术家如高瑀、陈飞等之外,处于一级市场的80后艺术家的价格都不是很高,知名度高一些的艺术家作品价格在十几万到几十万之间不等,大多数80后艺术家作品价格都在十万元以下,在绝大多数投资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僧多粥少:画廊先行筛选

  2010年9月,对画空间举办了“过桥米线:云南年轻艺术家作品展”,展览集中了毛旭辉执教的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8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6位是80后艺术家。

  对画空间总监,同时也是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李颖说,展览一共展出了28件作品,当天就卖出了22幅,而这些年轻艺术家,也几乎都是第一次参加商业展览。

  在全国的八大美术学院每年的毕业生中,都会存留下一大批“职业艺术家”。而中国的画廊数量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有所下降。李颖说,现在艺术家和一级画廊市场,是“僧多粥少”的关系。在市场上突然涌现层出不穷的艺术家之中,不同画廊会根据画廊本身的标准先行筛选,“全面撒网,重点培养”。

  很多没有和画廊有固定合作关系的艺术家,其生存状况十分艰难,甚至有的维持生计,是否能继续“艺术之路”也未可知。和画廊有固定签约关系的艺术家,其生存情况相对较好,创作也会良性循环,能够继续艺术道路的可能性相对也更大,从这个角度说,李颖认为,在画廊购买艺术品的安全系数更高。

  与对画空间合作的80后艺术家马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马丹上大三时,就签约了对画空间,得到了大四整年的学费,所以之后有了马丹在对画空间的个展“幸运满地”和去年的“云上的日子”,以及一批固定的买家。

  画廊帮找80后“中国好画家”

  如何评估一个好的艺术家,会有无数的标准,并且对于不同情况的艺术家的判断标准也会存在差异。

  对于80后艺术家来说,能否继续其艺术生涯是先决条件。80后艺术家董鹤说,大多数80后艺术家都来自工薪家庭,所以在毕业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艺术家郭剑生于1982年,2005年从西安美院毕业之后,像更多非油画专业的毕业生一样,在社会上做了很多种类的工作,因为热爱绘画,最终回归艺术家群体。

  和什么样的画廊合作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艺术家将来的发展。除了艺术家自身的创作状态,市场运作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在众的画廊中,有一些画廊的学术合作和市场推广能力都比较强。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实力相对较强的画廊艺术家作品也相对有保障。

  高风险投资需谨慎

  与很多职业的艺术经理人一样,李颖也认为,80后艺术家属于“高风险投资”,从某种程度上有点像“赌博”。当然,这也符合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投资规律。

  40后、50后、60后的艺术家,他们在国内经历了85美术思潮、89现代艺术大展,以及国外的很多艺术大展,经历了历史的判断和沉淀,也经历了欧美市场以及台湾、香港和内地市场的几番洗礼,能够留下的艺术家非常有限。

  但是对于年轻艺术家,特别是80后艺术家来说,是否继续将来的创作道路还并不确定,并且对于艺术家今后的创作、市场的考验和是否能够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存在很大的变数。

  星空间的负责人房方说,即便是听取专业艺术品经理人的建议也并不一定准确,如果想要对80后艺术家做出准确判断,需要多看展览,多和艺术家交流,尽可能多地研究美术史,最重要的是,刚开始进入这个圈子的时候一定要多看少买。

  专访对画空间艺术总监李颖:

  80后艺术家先收藏再投资

  《小康·财智》:提到2010年在对画空间展出的“过桥米线”,在开幕当天就卖出了三分之二,是不是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

  李颖:那次的展览可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展览,因为这种展览形式以前很少见--选择一个地域,一批非常年轻也非常纯粹的艺术家。作品一定是还不错的,因为他们都是“学院派”,他们的年龄和他们生活在云南地区的优势,所以创作出的作品,纯粹得会令人很感动。现在很多艺术家都有很多商业的符号,但是在这群艺术家身上看不到。

  《小康·财智》:当时购买这些作品的人群是怎样的?

  李颖:很奇怪,什么样的人都有。国内和国外都有,比如有做金融,投资的,甚至还有一些现在当代艺术市场上已经非常成功的艺术家。

  《小康·财智》:对80后艺术家,你有怎样的投资建议?

  李颖:对于80后艺术家,如果你喜欢,你买他的作品就是对他们的支持。如果你对他们有支持,他们的艺术生涯就能够得以延续,之后才会产生投资的概念。因为年轻艺术家,特别是刚进入市场不久的80后艺术家,他的作品能够卖掉,就能够维持生计,购买画具等等。在生活客观相对较好的情况下,艺术家就会对本身的创作更加自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量和生活经验也会更加丰富,他们作品就会更加成熟,更有深度。这样这艺术家就能够持续地往前走,你买他的作品才会产生投资的概念,因为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升值的空间。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人去买他的作品,这个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就很难继续,也就没有投资的概念了。

  《小康·财智》:选择一个艺术家作品,重点应该评估哪些方面呢?

  李颖:说到投资艺术品,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比任何投资都简单。就是买你喜欢的。一些金融类投资,可能会有一定的投资规律,但还是不确定的,也是“看不到”的投资,一些评估的数字也都是抓不到的。但是艺术作品是你能够看到,真切存在的,你会根据你个人的审美喜好直接跟艺术家的作品互动,而且你还能够通过艺术家的简历去了解这个艺术家,甚至于在和艺术家的交流中进行全面的评估。

  《小康·财智》:对于藏家来说,一级画廊市场有哪些优势?

  李颖:作为大多数藏家,不可能像画廊一样大量地去参观了解艺术家的工作室,或者跟艺术家有频繁交流。而画廊则根据自身的定位,已经帮助藏家进行了一道很严格的专业筛选和把关,所以对藏家来说会相对安全,这就是一级市场的重要性。如果画家抛开画廊持续推广销售的环节,而将自己作品直接销售或送去拍卖,对收藏者来说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对这个行业来说都是负面的,艺术到最后可能只和钱有关,没有艺术了。在国外的藏家几乎没有直接到艺术家工作室购买作品的,一般都是通过画廊或艺术经纪人来操作。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晁珊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