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不应做全民公敌!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化工企业,巴斯夫
  • 发布时间:2013-04-09 15:53

  不论是国际同行,还是中国的同行,都会关注巴斯夫如何变革与转型。大家为什么会关注巴斯夫?因为,巴斯夫不仅是全球化工行业的龙头,而且凭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在148年里保持业绩长青。我想,无论是同行企业,还是其他企业,在当今化工企业经常被社会抗议、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环境下,都希望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秘诀是什么。

  变革与转型难在何处?

  “可持续发展”,亟待变革与转型,对于后者,中国企业早在2008年前就已提出,但5年过去了,有些企业还是收效甚微。不是中国企业不努力,而是对于变革与转型的理解,需要把思维再放开一些。从化工行业角度,我看到有些企业经常是越变越有问题。这是因为,他们的动机只是为了短期利益,却没有思考未来5年,甚至10年后怎么办。

  我注意到,目前部分国内上市的基础化工企业,尽管营业收入出现增长,但利润却普遍下滑。从财务角度,如果扣除必要成本,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然后导致价格普降,直接吞噬了利润。

  产能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低端产品投资和生产的集中度过高;二是污染严重。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原本产能落后的企业,没有应势变革与转型,反而追加了投资。现在,国家为了治理环境,提高化工行业准入门槛,限制产能扩张,淘汰落后产能,更促使这些企业陷入了发展难题。

  另外,化工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的矛盾加剧。现在,只要化工企业建厂投资,就会遭到公众抵制,投资行为也可能会胎死腹中。尽管问题根源很复杂,但从化工行业自律角度,有没有在环保上尽到责任、有没有合法合规经营、有没有和社区做好沟通、有没有对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我认为,扼住化工行业发展喉咙的问题,至少有一半来自自身的原因。

  “创造化学新作用”!

  解决产能低效、化解与社会的矛盾,是当前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绕过的两个方向。但它们不是简单的处理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而是涉及产业模式、环境保护和友善社会关系的三重架构。

  从巴斯夫角度,我们提出了“创造化学新作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可持续性”战略。我们借用化学分子互相反应的概念,认为化工企业的“可持续性”,应该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纬度来展示,然后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它们不是完全独立的,每一个维度会影响到另两个维度的发展。

  比如,在产业模式上,我们除保留部分必不可少的基础化学品生产之外,更多的集中在新生或改良的应用产品上,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用能效、能耗和碳排放指标来考核创新是否可持续。在环境保护上,每年按照国际化工协会的自律标准,用真实数据公布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力,并接受公众监督。在社会关系上,一方面是构建社区公共委员会,务求信息透明;另一方面是带头引导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共同维系责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化工企业都扮演了一个全民公敌的形象。其中,虽然有公众的误解,但也有部分原因和自己不良行为有关。化工企业谈变革与转型,目光不能局限在短暂的业绩上,或者仅仅只做某些表面的变革,一定要把眼光聚焦于“可持续性”的三大基础—经济、环境、社会。不断问自己:每年定的战略、目标、行为,是否做到了绿色经济、安全环境、友善社会?我想,化工企业如果能在这三个维度上始终变革与转型,就一定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关志华 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1996年加入巴斯夫,他领导的巴斯夫大中华区在过去10年业务增长了五倍,不仅成为中国化工行业的领导企业,而且成为集团在全球中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的第三大市场。

  文/关志华 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