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阵痛难免 系统风险抬升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金融,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7-02 14:20
“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影子银行的治理都是定时炸弹,据我们的初步判断,市场在春末夏初要对此高度重视”。这句摘自博时基金2013年投资策略报告《泽战》的话,正印证了当下市场所发生的。
上周,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极度紧张,SHIBOR利率大幅上升,流动性紧张也推升了债市到期收益率,10年期国债大幅上行13bps。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已传导到票据市场,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环渤海票据直贴利率(月息)分别飙升至9.60‰、9.50‰、9.65‰、9.70‰。
接下来的几周,银行要面临季末存贷比考核、理财资金将面临资金兑付缺口,《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严格执行,以及7月初期的财政存款上缴等压力,将导致资金价格仍维持偏紧格局。
对于当前的流动性问题如何影响资本市场,我们应该从更加本质的视角去理解。银行间资金面的紧张,与实体经济去产能、去杠杆的压力是一脉相承的。反映在虚拟经济部门,是投融资结构的期限错配;反映在实体经济部门,是资产结构和债务结构的错配。从政策的动向看,管理层表达出的信号并不希望这种错配继续下去,而是通过严控金融风险等各项措施,利用稳定的货币政策,扭正这种不可持续的错位,将虚拟经济拨回到正轨上来,以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阵痛”难以避免。
金融的“拨乱反正”,叠加实体部门偏低甚至恶化的产能利用率,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陡然提升。
基于各行业工业增加值数据计算的产出缺口表明,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依然偏低,且多数继续下降。上游行业中,煤炭和油气开采仍处于偏低,略有回升,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采矿则在略高于临界点的位置有所上升,非金属采矿显著下降。中游行业中,不管是原材料,还是设备制造,大多数行业均呈现下降态势,仅专用设备和交运设备低位震荡微幅反弹,通信电子计算机设备则有较明显的反弹。下游消费的多数行业呈现普遍下降的情况,需求继续低迷。
周期性行业仍无内在复苏动力,孱弱之下,对资金面敏感性较低的新兴行业孕育的结构性机会仍有空间,使得行业间收益率差异程度继续稳中有升。信息化在传统产业的发酵值得密切关注,而这类新的衍生商业模式,投资逻辑重在未来空间,估值力量式微。此外,“国货”机会与潜力仍待挖掘。
尽管结构性机会在资本市场中仍有一席之地,但在系统性风险抬升,使得任何风吹草动都似草木皆兵的当下,“安全至上”还是要优先于“成长红利”,但经历了这样的风险洗礼,或许下一步的“去伪存真”才更顺其自然。
魏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