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启示录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东亚运动会,运动员
  • 发布时间:2013-11-05 13:20

  第六届东亚运动会闭幕式10月15日晚在天津大礼堂举行。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将会旗交还给东亚运动会联合会主席刘鹏,意味着存在了20年的东亚运动会从此成了历史名词,结束得如此匆忙,也如此低调。

  强势的中国军团弱势的赛场表现东亚运动会上最没有悬念的就是中国代表团的霸主地位。中国选派了516名运动员参赛,是人数最多的一次,共获得134枚金牌,264枚奖牌,为历届最高。

  在这些金牌中,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17岁的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获得男子单打冠军;中国女篮在比赛中表现了强烈的获胜欲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光荣卫冕;女子龙舟队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选手,在女子500米项目中冒雨参赛,勇获金牌。

  但是对于大多数项目而言,这样的强势使比赛失去了悬念。武术与散打比赛后,由于主办方将所有项目的颁奖集中到一起举行,结果颁奖仪式变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循环播放”。冗长的仪式还没进行到一半,现场观众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中国选手在夺金数量上再创新高,并不意味着自身实力的突飞猛进。一方面,这些成绩和世界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记者注意到,由于各国和地区基本上都派年轻运动员参赛,本届东亚运动会没有一项世界纪录被打破,第四届澳门东亚运动会上尚且打破3项世界纪录的中国举重队,这一次仅仅打破了3项赛会纪录。另一方面,中国队在某些集体项目上的表现依然低迷。男篮几乎重演国家队在菲律宾亚锦赛上的一幕,开局精彩,一路领先,最终却被中华台北残酷翻盘;男足四战1平3负排名垫底,他们组建以来第一次正式比赛交出的答卷,实在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

  每次参赛都遥遥领先,参加东亚运动会有何意义?中国体育代表团副秘书长刘爱杰说:“ 自1993年到今年,历届中国体育代表团都努力为东亚运动会奉献精彩。一些国家和地区民族特色的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了传统文化和运动习惯,通过这些项目在东亚运动会上的交流,促进了东亚体育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一些在我国尚不普及的项目,参加运动的人较少,我们虚心学习,努力在比赛中表现出应有的实力。”

  对于东亚运逐渐变成鸡肋的说法,亚奥理事会荣誉主席魏纪中并不认同:“现在国际比赛越来越多,运动会也越来越多,一些运动员很忙。但是在东亚真正忙的运动员最多占10%—15%,有至少85%的运动员缺少比赛机会,区域运动会就是给大部分运动员提供机会,对于推动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史上最俭——匆忙中的收尾按照组委会的说法,本届东亚运动会是经费支出最少的一届。

  节俭在多个方面体现了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开闭幕式的平淡。组委会主席王津生称:“ 本届东亚运简化了开幕式仪式流程,不安排火炬传递、火炬入场和点燃火炬仪式,不燃放焰火。压缩演职人员规模,由数千人减少到1500人。舞台不搞过度包装,没有铺设地屏,部分演员服装和道具使用第九届全国大运会开闭幕式服装和道具,不请外地明星演员。闭幕式安排在天津大礼堂举行,利用原有舞台和灯光,突出闭幕仪式本身,简化闭幕仪式,时间控制在了60分钟。”

  不过,魏纪中说:“要明确节俭办运动会的概念:应该办的事一定要按照国际标准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情视主办方的条件而定,那些锦上添花、劳民耗财的事情要不办或者少办。关键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如何去办。”

  东亚运动会的志愿者大部分是天津市的大学生,他们优质而周到的服务是赛事的一大亮点,不少参赛者及奥委会官员都对志愿者的帮助赞不绝口。志愿者小张告诉记者:“那些体育场馆就在校内的志愿者比较轻松,收工之后就可以回寝室了。我们这些在主新闻中心或者公立体育馆服务的志愿者没有专车接送,每天上班和下班需要自己解决。我们学校离主体育馆比较远,每天晚上将近12点才能回寝室,早上5点多又得起。我们都是停课来支援东亚运的,累一点没关系,有一种这样的经历也是人生的收获。”

  大型赛事的转型困扰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奥委会为了和东亚国家及地区增进体育文化交流,“东亚地区运动会”的概念在1991年9月15日的第一届东亚各奥委会联席会议上被正式提出。1991年11月6日,东亚各国和地区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东亚各奥委会联席会议上正式通过两年办一届东亚运动会的决议(后改为四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1993年5月9日于上海举行,共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了12项比赛。随后,韩国釜山、日本大阪、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分别主办了第二到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为适应国际体育形势,东亚运动联合会理事会在今年5月的理事会会议上通过了《东亚运动会改革提案》。根据提案,东亚运动会将改为东亚青年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参赛运动员的年龄原则上在14至18岁之间。第一届东亚青年运动会将在2019年举行。

  中华台北奥委会的何卓飞先生对此并不讳言,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奥运会是我们的最高追求,排在这之后的是亚运会。参加东亚运的目的是让青年选手有磨练的机会。今后的东亚运改了名称,比赛性质和原来差不多,只是更加名正言顺了,参赛的选手都是同一个层级。”

  香港奥运代表团团长霍震霆先生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几个月大型赛事比较密集,有全运会、亚青会以及现在的东亚运动会,明年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又要在南京举办。对我来说,东亚运意义更大,东亚地理上很近,都出自同一文化,还是亚洲体育最强的地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促进东亚青年之间的交流。”

  东亚运受关注程度不高,改革势在必行。一直以来,这幕演出依仗中国明星阵容集结亮相,尚能弥补赛事精彩程度的缺失,聚敛些人气。前两届赛会更是因为刘翔、郭晶晶的出场,在主办地澳门和香港掀起“观星狂潮”。可本届东亚运动会上,中国体坛人气最旺的游泳名将孙杨宣布休战调整;世界级羽球霸主林丹暂别赛场;因为与世锦赛“撞车”,不少体操好手不得不缺席本次东亚运。中国的奥运金牌选手只有游泳的叶诗文、焦刘洋,羽毛球的赵芸蕾和击剑的孙玉洁出现在津门赛场。在田径赛场上中国队虽然有张培萌压阵,但他只参加了4×100米接力赛。

  东亚运动会期间,国际上同时进行着世界体操锦标赛、ATP网球大师杯赛以及世界杯足球预选赛等。东亚运动会参与明星少、竞技水平较低,有地区局限性。未来,东亚运动会变成了青年人的“盛会”,是否意味着这项赛事的关注度会进一步降低?8月份举行的亚洲青年运动会就是东亚运的前车之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接触了不少天津市民,他们对东亚运动会在天津的召开基本处于不知情状态,赛场内稀稀拉拉的人群佐证了这一点。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田径比赛的观众多是天津体育学院组织的学生团,记者也看到有很多有组织的观众大片大片地出现在看台上,上到古稀老人,下到十岁孩童。当然也有想自己买票的观众,记者在天津人民体育馆外遇到一名舞蹈专业男生,很想看看体育舞蹈比赛,但是买不到票。在他身后,不时有赠票观众退场。

  文 王敬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