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达股份:过往募投项目远不达预期

  10月21日晚间,精达股份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10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公司同时披露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记者发现,公司此前变更募集资金投向项目的说辞存在矛盾,最终投入的“新型高效节能压缩机及电机用电磁线项目”和“收购常州市恒丰铜材有限公司70%的股权”等项目的收益均未达预期。让人担忧公司此次若募集资金成功,是否能够按照预案中的方式使用。公司在早些时候回购公司股票,如今却又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让投资者质疑其是否还会故伎重演。

  恒丰铜材业绩远不达预期

  10月21日晚间,精达股份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以3.73元/股的价格,发行合计不超过2.68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0亿元。根据预案,本次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记者发现,截至目前,精达股份的总股本为7.09亿股,若本次发行成功,则公司的总股本增至9.776亿股,增幅达37.8%,可谓天量增发。但公司对资金的如饥似渴,或许正源于公司前次募集资金投向不当。

  公司最新公布的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31%;实现净利1.11亿元,同比增加0.23%。比半年报中,营业收入和净利的增幅6.66%和1.18%有所收窄。募投项目收益未达预期,过高的财务费用是拖累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根据公司发布的“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鉴定报告”,其“收购常州市恒丰铜材有限公司70%的股权”,承诺的效益为3023.17万元,但实际只有568.26万元,远不及预期。

  公司在公告中称,“收购常州市恒丰铜材有限公司70%的股权”项目收益未达预期的原因是该公司收购后运行仅四个月,同时受市场需求影响,产能未达到预期水平,2013年1-9月产能利用率只有81.59%。但即便产能利用率为81.59%,按照预期,其收益也应该达到2467万元,实际的568.26万元与其相差甚远。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2012年,恒丰铜材的净利润分别为1862万元、4042万元和3859万元,2011年较2010年突增117%,次年则开始下滑,显得比较蹊跷。记者注意到,当年恒丰铜材实际控制人何如森注销了旗下欧兰铜业,恒丰铜材(香港)等关联子公司,为上市做准备。分析人士认为,可能正是公司处置资产造成2011年净利暴增。精达股份溢价76%收购的恒丰铜业着实不便宜。

  公司实施股权收购时,恒丰铜材曾作出业绩承诺:2013年和2014年恒丰铜材的净利增长率不低于20%,若达不到,何如森应将其年度分红金额以借款方式无偿提供给公司使用一年。但考虑到恒丰铜材的净利本来就不多,精达股份实施股权收购后,何如森夫妇只持有30%的股权,即使净利全部用于分红,何如森所得也有不多,何况只是借给公司用一年,且其本人持股份额不详,如此承诺近乎海市蜃楼。

  说的做的自相矛盾

  不仅募投项目的收益远不及预期,而且公司的实际做法与其变更募投项目时的说辞也存在自相矛盾的现象。

  除了“收购常州市恒丰铜材有限公司70%的股权”项目收益远未达预期,公司公告显示,前次“新型高效节能压缩机及电机用电磁线项目”预期亏损为-70.76万元,但实际亏损达920.63万元。

  公司称,“新型高效节能压缩机及电机用电磁线项目”一期铜导体生产线于4月30日开始投产,2013年3月经2012年度股东大会批准,由生产铜导体电磁线变更为生产铝导体电磁线,项目正处于建设期,因此为未达到预期收益。

  记者注意到,对于前次募集资金的使用,公司进行了变更了投资项目,将正在实施的3万吨新型高效节能压缩机及电机用铜圆电磁线中所再用导体材料由铜改为铝,转为生产1.2万吨新型高效节能压缩机及电机用铝基电磁线。公司称,变更投资项目是因为“以铝代铜”已成为行业的趋势,并得到整个产业的一致认同,公司变更投资项目可以适应下游客户的变化,更好的服务市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一方面称“以铝代铜”是行业的趋势,与此同时,公司却又将尚未投入使用的“微细铝基电磁线技改项目”募集资金2.03亿元及自由资金4233.73万元,共计2.45亿元,用于收购常州市恒丰铜材有限公司70%的股权,最终恒丰铜材实现的效益还远不达预期,这岂不是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耳光?

  对此,记者致电公司,截至截稿为止,公司未给予任何明确的答复。

  先回购后增发:是否会故伎重演?

  公司天量定增,对资金如饥似渴。可是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于2013年1月15日还实施了回购,截止7月6日,公司回购股份总数量为1157万股,支付总金额为5799万元。

  既然公司流动资金紧张,为何还要实施股票回购?公司前脚回购股票,后脚发布定增公告,募集巨额资金是否早有预谋?

  公司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回购股票并注销有利于提升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指标。但蹊跷的是,在回购期间,公司选择在股价处于高位时介入,在股价低迷时却选择了放弃,公司最终回购的股票不足当初计划的六成。值得注意的是,回购期间此前参与定增的股东借机离场。公司借回购股票帮助参与定增的股东出货以及拉抬公司股价以帮助后续实施定增的嫌疑巨大。

  公司在在权益变动报告书中特别提出,参与本次增发的“李光荣阵营”—即最终控制人—“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加在精达股份拥有权益的股份”,可是考虑到公司此前种种,谁能保证其不会故伎重演呢?记者发现,公司几乎不受券商待见,近年来,各券商对其出具的研报屈指可数,近两年来则更是基本为零。

  本刊记者 艾振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