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获得可穿戴设备的门票?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可穿戴设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26 13:47
受到资本市场青睐的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移动互联网的第三块屏幕。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苹果和谷歌早已预定了门票,至于可穿戴设备第三张门票的归属,必将在三星、HTC、百度这些互联网企业中产生,而独立可穿戴设备公司乃至Nike这类运动品牌,必将渐渐淡出视线。
如果问最近资本市场最看好的行业是什么?答案无疑是可穿戴设备。受到资本市场青睐的可穿戴设备,未来将成为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移动互联网的第三块屏幕。
可穿戴设备的四个门槛
和其他移动互联网业务不同,可穿戴设备有着非常高的进入门槛,其主要是传统硬件、新交互技术(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眼球识别、骨传导等技术)与云应用服务的结合体,基础架构、产品能力往往会迁移到云端,利用云服务、多屏云端同步来实现。
而除了传统硬件、新交互技术、云计算能力以外,在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之中,第四大门槛就是开发者关系维护。与智能手机不同,未来可穿戴设备在硬件层面就将体现极大的差异化,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头盔,无论是品种还是功能各家的产品都将有极大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硬件上应用的丰富性以及功能性将决定用户的购买意向。
未来的竞争格局
可穿戴行业的门票争夺已经展开。
从可穿戴设备的四大门槛中不难看出,独立可穿戴设备公司,既不像互联网企业有云计算积累,又不像Nike有独特的品牌效应,随着未来苹果、谷歌、三星的入场,恐难逃被收购的结局。
除此之外,《可穿戴设备功能需求挖掘—定性研究报告》显示,用户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产品认知度排名中,尽管还未正式推出,但苹果的iWatch仍然牢牢占据第一位;随后是老冤家谷歌的Google Glass以及Nike+ Sport Watch。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互联网巨头中,唯一一家在可穿戴设备行业开展布局的百度,其旗下产品咕咚手环不但已经占有了国内15%的市场,而且在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产品认知度排名中,排在三星Galaxy Gear以及Sony MN2 Smart Watch之前排行第四。
无论是硬件能力、交互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开发者维护,苹果和谷歌都已经十分完善。虽然iWatch的推出时间仍然遥遥无期,Google Glass昂贵的价格让其真正普及成为一个难题,但苹果以及谷歌毫无疑问已经预定了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两张门票。
那么在未来的市场中,除了互联网IT企业,其他企业有没有机会呢?
《可穿戴设备功能需求挖掘—定性研究报告》中,用户拥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前四名,分别是Nike+ Sport Watch、咕咚手环、I‘m Watch以及Sony MN2 Smart Watch。尽管Nike+ Sport Watch排名第一,但因为其缺乏云计算能力以及足够的应用开发者,随着各大巨头的入场,未来增长必然将减缓,与其他企业的跨界合作也将成为必然。
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苹果和谷歌早已预定了门票,至于可穿戴设备第三张门票的归属,必将在三星、HTC、百度这些互联网企业中产生,而独立可穿戴设备公司乃至Nike这类运动品牌,必将渐渐淡出视线。
■文/尚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