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股困局:销量创新高 股价创新低

  对于中国房地产企业来说,2013年已经确定是一个丰收之年,粗略计算,包括绿地、万达在内,2013年实现千亿销售规模的内地房地产企业可能达到7家,较2012年度增加了近一倍(4家:万科、保利、绿地、万达);更早前的2011年度,千亿阵营更几乎只是万科一枝独秀。在房企“千亿俱乐部”扩容至7家的同时,销售业绩达到百亿级别的房企数量增至约71家。

  2013年房地产行业“涨”声一片,不论是商品房销售规模还是新房价格,全国重点城市的数据不断被刷新。据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69946亿元,同比增长31%,而五十强房企销售总额达到21355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超过全国水平。

  然而,地产股却走出了截然相反的行情,2013年地产板块跑输大盘8个点,“招保万金”四大标杆房企股价无一例外全年负增长,区间跌幅3%-38%。如今的地产股都处于历史的低点,并且跌势似乎并未结束。

  流动性紧张、利率上升制约需求

  造成地产股价跌跌不休的原因,从宏观环境来看,尽管三季度政府托底使得经济和行业基本面阶段性改善,但是全年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导致周期股普遍缺乏趋势性行情,二级市场的投资风格倾向能够穿越周期的成长股,地产蓝筹股则在资金博弈中遭遇冷落。

  其次,无论是从社会融资总额与房地产销售,还是利率水平与房地产销售的关系来看,流动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在依靠负债拉动经济增长的瓶颈出现后,去杠杆成为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事实上,2013年金融去杠杆已在路上,这对金融化特征非常明显的房企压力可想而知。

  伴随着国内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利率水平的提升似乎是大势所趋。祸不单行的是,在美国经济复苏的背景下,2014年QE将开始逐渐退出,这就意味着中国面临着流动性问题的内忧外患。2014年,虽然政府会阶段性的通过灵活的货币政策来对冲资金面的紧张局面,但是考虑到金融去杠杆和通胀的限制,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比较有限,流动性紧张、利率中枢上升的趋势可能会在2014年继续延续,这对投资性和刚性需求都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基本面不支持上涨

  尽管万科为代表的龙头房企营销规模在不断扩大,但行业整体趋势却令人担忧,表现在四方面:

  一是在房价不可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土地供给垄断制约了房企可持续成长的空间。商品房市场的景气,也带动了土地市场的升温。主流开发商纷纷加大购地力度,2013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31305亿元,同比增加50%;此轮开发商补库存的重点在一二线中心城市,重点城市地王频出,土地成交楼面地价和溢价率均显著攀升,这显然不利于房企的利润率。行业盈利下降使得房企不得不加杠杆以平衡ROE,板块风险进而加大。

  二是行业未来增速下滑。2012年三季度以来,开发商均加大了拿地力度,2014年中期后,新上市的楼盘增多,楼市面临新的去库存压力。2013年300个城市住宅土地成交楼面价同比上涨24%,平均溢价率为19%,较2012年上升10个百分点。2014年房价继续保持2013年上涨势头基本不可能。2013年末,房价上涨势头已趋于收敛,今后,一线城市房价大概率高位徘徊,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则下行压力较大。此外,销售作为先行指标,领先新开工和投资6个月左右。2013年以来,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几乎接近历史高点,2014年上半年新开工和投资还存在加码可能,但到年中则面临转势的风险。若先行指标的房价和销售不再攀升,开发商拿地、新开工自然趋缓。

  三是需求逆转。长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的中长期拐点已至。2014年以后中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将足以覆盖新增住房需求面积,这也意味着中国住宅市场不再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只是存在着区域和居民之间的分配不公的结构性问题。

  四是季节性波动。1、2月份是楼市的传统淡季,预计2013 年年初的火爆场景将不会再现,2014 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成交量同比增速存在较大幅度下降的可能。

  高压政策雪上加霜

  在市场这只手已经悄悄转变房地产投资需求走势之际,政府这只手也扮演了雪上加霜的角色。虽然过去十年全国“一刀切”式的调控已经出现了改变,全局性的行政政策调控不会出现,但市场化调控逐步登场。在中央层面: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的行政性调控逐步淡出,加强税制、信贷等市场化调控方式在逐步推行,房地产综合税制的改革、立法,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农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同权同价、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进一步实施等等无一不是体现了中央的调控决心,同时也悄然改变房价预期走势。

  在地方政府层面:2013年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飙涨,主要城市相继提高购房门槛,信贷政策持续收紧。从城市层面看,以限购限贷为代表的行政性调控短期内仍不会全面退出;反而,房产税扩围、不动产登记制度等,在一线城市先行落地机会较大。这无疑将延迟改善性需求释放及抑制投资性需求。

  困境中的选择

  地产板块低迷是内部、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叠加造成的,股价在曲折中震荡向下有其必然性。在板块缺乏趋势性机会,寻找有独特投资亮点的个股和把握反弹时机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周期中,地产代理商在市场步入疲软期阶段的表现优于开发商,重点关注世联地产。其次,具有独特增值模式的复合型地产商如华夏幸福、新华联等也值得关注。就一季度而言,考虑到预收账款所对应的利润,地产股龙头估值已在1倍附近,处于历史新低。且2月后随着资金面的明显改善,以及销售小阳春的临近,一季度末可能为板块估值修复带来锲机。推荐布局阳光城、荣盛发展、南国置业等销售、业绩快速增长的中盘优质成长股。

  本刊研究员 陈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