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适应在供求失衡中投资A股

  “未见新人面,就见旧人哭。”这是新股发行重启消息公布后的市场反应,是典型的“恐新症”。“见了新人面,旧人有哭又有笑。”这是新股开始招股后的市场反应,哭的是主板,连续下挫,上证指数已临近2000点;笑的是创业板,呈现强势上涨,已接近历史高点。

  恐新是担心市场扩容、供求失衡。不怕新,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新股无论名气、质地,还是发行市盈率,都好不到哪里,甚至还不如老股。最近,保监会先后批准保险资金可投资创业板和试点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对缓解供求失衡问题无疑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对主板市场并没有多大影响,股指仍在下挫。市场数据显示,今年的新股IPO多达50只,照此批量和发行速度,今年的新股IPO真可谓压力山大,而长线增量资金入市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这就令人不能不关注A股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

  股市涨跌受很多因素影响,而股票供给与市场资金需求的关系,是一个重要因素。供求平衡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实际上平衡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一般情况下,供大于求,股市就会跌,尤其是大量发行新股,就可能引起市场连续暴跌,而求大于供,股市就会涨,尤其是流动性充裕,资金大量涌入抢筹,市场就会连续大涨。这就是这些年来股市涨涨跌跌的一个原因。旧的供求不平衡缓解了,又会产生新的供求不平衡。

  A股自1994年以来共有7次暂停和重启新股发行,原因都是新股发行超出了市场资金的承受能力,需要通过暂停新股发行和相应的改革,来缓解市场的压力和恢复市场的融资功能。2012年11月以来暂停新股发行的时间最长,而这次重启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力度也最大,是为最终实行新股发行注册制做准备。

  对于长期投资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这些年已经习惯了这种供求失衡的状态,也习惯了新股发行暂停与重启的过程,但这次重启和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确实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面对。由于暂停新股发行的时间长,待发新股“堰塞湖”的压力就大。由于趋向市场化改革,与投资者原先的预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原以为新股会以低市盈率发行,结果是高市盈率发行,目前市盈率最低的25倍左右,最高的发行价定为72.99元,市盈率高达67倍。原以为大量发行新股会对高估值的创业板形成冲击,引发创业板大幅调整,结果是创业板反而大幅上涨,高市盈率更加受到市场资金追捧,而低估值的主板市场,尤其是大盘蓝筹股,不断下挫,遭到市场资金的抛弃。归结到一点,这些都是在供求失衡和现有经济发展格局下市场作出的选择。

  作为投资者,要适应这种市场状况,就要顺势而为,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多在创业板、中小板中的题材股、成长股中寻找获利机会。当然,随着时间推移,供求失衡的状况会得到改善,创业板和新股也不会总是那么疯涨,那些低估值的蓝筹股也会有估值修复的获利机会,稳健的投资者不妨也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政策变化和资金变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石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