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属于白领吗?这对身处职场之人来说已经是—个不能再普通的问题了。但又有多少人能给“白领”进行准确的定义呢?“白领”一词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起初是指受雇于人而领取薪水的非体力劳动者。他们工作时穿着整齐、衣领洁白,经济收入较高,工作条件也比较体面,因而便有了“白领”之称。
你的身边谁算白领
在中国,“白领”的定义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改革开放初期,不论事业单位还是国有私营企业,即便是从事纯粹的脑力工作,工作者的穿着普遍也都是以黑、蓝、灰为主,平时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没有因为职业不同而显现出很大的差别。随着外资公司逐渐进入中国,外资或合资公司将国外公司要求员工着职业套装、彼此称呼英文名字、喜欢边品咖啡边谈事情等工作方式带入了国内。与此同时,这样的工作方式又相伴着在当时来看相对较高的薪资收入。因此,“出入写字楼、衣着整齐、开私家车、住高档社区……”成为了人们普遍对白领生活的描述和解读。
在西方发达国家,白领总数超过蓝领,约占普通劳动者总数的60%-70%。在我国,白领阶层福利好、收入高、职位稳定,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在当今高房价、高消费和高就业压力之下,人们想象中的白领又应该怎样重新定义呢?我们身边到底谁算白领呢?前段时间在北京进行的一项调查,展现了当前人们怎样定义心中的白领以及身边白领们的生活状态。
从身份到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被称为“白领”的人群,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根据这次的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自己“工作还算体面,但经常加班薪酬却少得可怜”、“有房但大多数工资支付了按揭”、“由于经常加班,业余生活并不如想象得那么丰富”、“工作压力大,亚健康状态较普遍”、“社会责任感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强烈,只是偶尔义愤填膺一下但却很少付诸行动”。
由此可见,传统意义上的白领如今大都可以划归到大城市中的普通收入阶层,只有一个听上去好听的称谓而已,其表面的光鲜维持起来也非常辛苦。也难怪不少白领,都自嘲是“高级打工者”或者“高级蓝领”。
在此次调查中,希望自己是白领的人群比例从几年前的调查的九成变为如今的三成,这也许说明了人们已经开始淡化了以表面现象区分是否属于白领的思维模式。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改善,也已经开始模糊原有的白领与其他类型工作者的界限,使得人们对于“白领”已经不再充满幻想和期待。
“白领”已经不再是脑力工作者特有的专属概念,她已经被赋予了追求精神生活的时代特征。对于“白领”,也就不能再简单地以单位性质、收入多少来划分,而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划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领域职业发展的逐渐细化,传统的“白领”和“蓝领”二分法,也逐渐被细分出金领、粉领、黑领、紫领、绿领、银领、新白领、灰领、普蓝、锐蓝、深蓝等。白领,已经不再是社会地位的标签,而成为一种身份的认同,一种理念的升华。
你算新白领么
从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单从单位性质来区分,更多的被调查者把选票投给了“三资企业”,比例高达27%;而如果从收入来看,四成调查者认为白领的收入标准应该高于五千元,更分别有18%的被调查者认为白领的收入在八千元以及一万元以上。而也就在两年前,中科院曾公布北京白领工资标准在五千元左右。
由此可见,国人对于“白领”的认知还基本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只不过是由“外企”扩大到“三资企业”,同时收入标准也逐渐提高。在笔者看来,能够称之为“新白领”,应该具有以下特征或者特质:
●非体力工作者。这个特征既是“白领”最初的范畴,也是其基本的含义。即使是到了概念细分的时代,也依然是“白领”最基本的、最显性的外在特质。
●追求生活的高品质。白领职业阶层,由于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一般是大学本科以上)、收入情况(在整体人群中相对较高、较稳定),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趋于追求高品质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白领阶层在自己可控的经济实力范围之内,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不断寻找时尚的变化的高品质生活。
●关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一份工作已经不再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选择,很多职场人士都将面临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与此同时,良好的教育背景,也使得白领阶层较为主动地关注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关注如何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个人特长和能力,寻找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职业机会。
●擅长理财。对于白领阶层来说,理财已经不仅仅意味着省吃俭用,他们更加擅长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利用外汇、国债、基金、股票等其他投资形式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理性理财主题,将贯穿在白领阶层的生活之中。
●具有社会责任感。作为从整体社会人群中的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白领阶层在追求个人职业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之余,愿意并且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来参加多种形式的回馈社会活动,从为贫困地区和灾区捐款捐物,到担任各类公益活动的志愿者等活动中,新白领将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参与态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