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驿站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3-24 16:00
猴子取食的三种命运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个空房间,每间两只。房间里都放有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不同:1号房间的食物放在地上,2号房间的食物从低到高悬挂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3号房间的食物悬挂在天花板。数日后,实验者发现:1号房间的猴子一死一伤,伤者缺耳断腿,奄奄一息;3号房间的猴子死了i只有2号房间的猴子活得好好的。
究其原因,1号房间的两只猴子一进屋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立即为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一死一伤;3号房间的猴子虽努力取食,无奈食物太高、够不着,最后饿死。只有2号房间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本能蹦跳取食,随后,面对悬挂很高、够不着的食物,他们开始协作,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他们每天都能取得食物,因而幸存下来。
【启示】人才当然不是猴子,但此实验对于处理人才与工作岗位的关系却有着借鉴意义。管理部门设置的岗位如果难度太低,人人都能干,就体现不出人才的水平,反会引起人才之间内耗式的争斗,其结果无异于1号房间猴子的命运;倘若岗位设置的难度太大,令人才力不从心,难以胜任,等于埋没人才,如同3号房间被饿死的猴子;岗位难度应设置得与人才的能力相当,难度增加要循序渐进,如同2号房间放置食物的高度,如此方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和潜力,并促进人才之间的相互协作。
咸有咸味,淡有淡味
弘一大师出家前有一个好朋友,叫夏口尊,是著名的教育家。有一天,夏先生来拜访弘一大师。当他看到弘一大师吃饭时,只有一小碟咸菜,心中不忍,就问:“这是不是太成了?”弘一大师回答说:“成有成的味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在喝。夏先生又问他:“这是不是太淡了?”弘一大师微微一笑,说:“淡有淡的味道啊。”
【启示】佛说:境随心转。对生活的感受取决于人的内心。冷与暖、成与淡、贫与富,各人感受各有不同。并非财富拥有的愈多,内心就愈快乐。你在心里感到快乐,感到富有,那你就是快乐的,就是富有的。不论是咸是淡,都能处之泰然,这才是一个智者的心境。
自我反省,征服恶习
美国石油大王保罗·盖蒂曾经是个烟鬼,烟瘾极重。一次他出外度假,遇上了大雨,就在一个旅馆过夜。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想吸根烟,于是打开灯,伸手去抓桌上的烟盒,不料里头空空。他下了床,搜寻衣服口袋和行李,希望能发现无意中留下的一包烟,结果毫无所获。此时旅馆的小卖店早已关门,他获得香烟的唯一办法只能是穿衣出去、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而他的汽车也停在距旅馆有一段距离的车库里。像烟瘾极重的人一样,越是抽不上烟越想抽,于是盖蒂脱下睡衣,穿好外衣,准备出去买烟。在他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呢?盖蒂站在那儿陷入了沉思:
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管理者,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习惯啊!这个习惯怎么会这么顽固呢!
在这种不断追问的自我反省中,盖蒂终于下定了决心——永远戒烟。他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重新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很快进入了梦乡。从此以后,盖蒂再也没有碰过香烟,而他的事业却越做越大,财富也列入世界财富排行榜的最前列。
【启示】身为尘世俗人我们往往会有各种各样不良的嗜好或习气,且明知不对也难以改变,结果对事业生活构成危害,严重者甚至成为不良嗜好的奴隶。征服这些不良的习气、嗜好的根本办法,惟有依靠个人的理性反省和自觉自律,能够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强者。如佛所说: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感受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贫富差距拉大,穷人阶层的“仇富”心理愈来愈严重,对政府也有抵触情绪。为缓和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给富人增税,提高奢侈品的售价,给穷人增加福利等,但收效甚微。
有一天,一家电视台分别播出了关于富人和穷人两组不同的画面:一组是展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脸疲惫:另一组画面描述一位写字楼的清洁工,身着蓝帆布工作装,破旧但洁净,一边扫地,一边快乐地哼着乡村小调,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两组画面播出后在社会上竟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许多穷人开始不再仇视富人了,而且居然还有很多富人开始羡慕起穷人的生活来。
如此现象令很多政府官员和社会学家感到奇怪:仅仅是两组极普通的镜头,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威力,使政府耗巨资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轻易给以化解?拍摄两组画面的记者罗伯特解释了其中的奥秘,他说:“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我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不堪: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表情怡然自得。”
【启示】过多财富的拥有并不意味着心灵的幸福,反而往往给人带来更多的烦恼,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指出的:“所拥有的愈多,愈增加对痛苦的感受力。”但在把物质财富看得比幸福感更重要的现代资本社会。人们往往忽略了心灵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需要。对管理者来说,要确保企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协调,就应注重员工在工作与生活、物质与精神上的平衡,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要求,在合理给予业绩突出者以奖励或升迁机会的同时,应关注其他员工的内心感受,让大家了解优秀员工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在职场营造出一个彼此易于沟通和理解的友好关系氛围,及时消除误会和矛盾。
水满倾覆,孔子感慨
孔子带学生到周庙参观,看到了一个形体倾斜的器皿,便问守庙的人:“这叫什么器皿”守庙的人回答:“这是欹(qi)器。”孔子说:“我听说这东西灌满了水就会倾覆,内空时就倾向一边,灌的水不多不少时就端正,是这样吗?”“是的。”守庙的人回答。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验,果然如此。孔子长叹一声说:“唉!哪里会有盈满而不倾覆的呢!”
子路说:“可以请教盈满而不倾覆的方法吗?”孔子说:“保持盈满的方法,在于贬抑和减少盈满。”“减少它有什么办法?”子路又问。孔子回答:“位高者能居人下,盈满者保持谦虚,富人能行节俭,贵人能处卑贱,智者自甘愚拙,勇者甘居怯懦,雄辩者能甘木讷,博大者能居浅薄,贤明者自甘暗弱,这就叫做减少它而使其不能到达极点。能践行这一原则,唯有道德修养极高的人才能做到啊。”
【启示】俗话说: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历史和现实中因盈满而倾覆的无数悲剧事例证实了这一道理。可以说,谦虚不自满,是古今做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基本要求。正如《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一点应成为当今追求卓越的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一个基本道德品质,也是确保事业获得成功并持久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因素。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个空房间,每间两只。房间里都放有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不同:1号房间的食物放在地上,2号房间的食物从低到高悬挂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3号房间的食物悬挂在天花板。数日后,实验者发现:1号房间的猴子一死一伤,伤者缺耳断腿,奄奄一息;3号房间的猴子死了i只有2号房间的猴子活得好好的。
究其原因,1号房间的两只猴子一进屋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立即为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一死一伤;3号房间的猴子虽努力取食,无奈食物太高、够不着,最后饿死。只有2号房间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本能蹦跳取食,随后,面对悬挂很高、够不着的食物,他们开始协作,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他们每天都能取得食物,因而幸存下来。
【启示】人才当然不是猴子,但此实验对于处理人才与工作岗位的关系却有着借鉴意义。管理部门设置的岗位如果难度太低,人人都能干,就体现不出人才的水平,反会引起人才之间内耗式的争斗,其结果无异于1号房间猴子的命运;倘若岗位设置的难度太大,令人才力不从心,难以胜任,等于埋没人才,如同3号房间被饿死的猴子;岗位难度应设置得与人才的能力相当,难度增加要循序渐进,如同2号房间放置食物的高度,如此方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和潜力,并促进人才之间的相互协作。
咸有咸味,淡有淡味
弘一大师出家前有一个好朋友,叫夏口尊,是著名的教育家。有一天,夏先生来拜访弘一大师。当他看到弘一大师吃饭时,只有一小碟咸菜,心中不忍,就问:“这是不是太成了?”弘一大师回答说:“成有成的味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在喝。夏先生又问他:“这是不是太淡了?”弘一大师微微一笑,说:“淡有淡的味道啊。”
【启示】佛说:境随心转。对生活的感受取决于人的内心。冷与暖、成与淡、贫与富,各人感受各有不同。并非财富拥有的愈多,内心就愈快乐。你在心里感到快乐,感到富有,那你就是快乐的,就是富有的。不论是咸是淡,都能处之泰然,这才是一个智者的心境。
自我反省,征服恶习
美国石油大王保罗·盖蒂曾经是个烟鬼,烟瘾极重。一次他出外度假,遇上了大雨,就在一个旅馆过夜。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想吸根烟,于是打开灯,伸手去抓桌上的烟盒,不料里头空空。他下了床,搜寻衣服口袋和行李,希望能发现无意中留下的一包烟,结果毫无所获。此时旅馆的小卖店早已关门,他获得香烟的唯一办法只能是穿衣出去、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而他的汽车也停在距旅馆有一段距离的车库里。像烟瘾极重的人一样,越是抽不上烟越想抽,于是盖蒂脱下睡衣,穿好外衣,准备出去买烟。在他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呢?盖蒂站在那儿陷入了沉思:
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管理者,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习惯啊!这个习惯怎么会这么顽固呢!
在这种不断追问的自我反省中,盖蒂终于下定了决心——永远戒烟。他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重新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很快进入了梦乡。从此以后,盖蒂再也没有碰过香烟,而他的事业却越做越大,财富也列入世界财富排行榜的最前列。
【启示】身为尘世俗人我们往往会有各种各样不良的嗜好或习气,且明知不对也难以改变,结果对事业生活构成危害,严重者甚至成为不良嗜好的奴隶。征服这些不良的习气、嗜好的根本办法,惟有依靠个人的理性反省和自觉自律,能够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强者。如佛所说: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感受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贫富差距拉大,穷人阶层的“仇富”心理愈来愈严重,对政府也有抵触情绪。为缓和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给富人增税,提高奢侈品的售价,给穷人增加福利等,但收效甚微。
有一天,一家电视台分别播出了关于富人和穷人两组不同的画面:一组是展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脸疲惫:另一组画面描述一位写字楼的清洁工,身着蓝帆布工作装,破旧但洁净,一边扫地,一边快乐地哼着乡村小调,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两组画面播出后在社会上竟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许多穷人开始不再仇视富人了,而且居然还有很多富人开始羡慕起穷人的生活来。
如此现象令很多政府官员和社会学家感到奇怪:仅仅是两组极普通的镜头,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威力,使政府耗巨资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轻易给以化解?拍摄两组画面的记者罗伯特解释了其中的奥秘,他说:“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我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不堪: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表情怡然自得。”
【启示】过多财富的拥有并不意味着心灵的幸福,反而往往给人带来更多的烦恼,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指出的:“所拥有的愈多,愈增加对痛苦的感受力。”但在把物质财富看得比幸福感更重要的现代资本社会。人们往往忽略了心灵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需要。对管理者来说,要确保企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协调,就应注重员工在工作与生活、物质与精神上的平衡,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要求,在合理给予业绩突出者以奖励或升迁机会的同时,应关注其他员工的内心感受,让大家了解优秀员工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在职场营造出一个彼此易于沟通和理解的友好关系氛围,及时消除误会和矛盾。
水满倾覆,孔子感慨
孔子带学生到周庙参观,看到了一个形体倾斜的器皿,便问守庙的人:“这叫什么器皿”守庙的人回答:“这是欹(qi)器。”孔子说:“我听说这东西灌满了水就会倾覆,内空时就倾向一边,灌的水不多不少时就端正,是这样吗?”“是的。”守庙的人回答。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验,果然如此。孔子长叹一声说:“唉!哪里会有盈满而不倾覆的呢!”
子路说:“可以请教盈满而不倾覆的方法吗?”孔子说:“保持盈满的方法,在于贬抑和减少盈满。”“减少它有什么办法?”子路又问。孔子回答:“位高者能居人下,盈满者保持谦虚,富人能行节俭,贵人能处卑贱,智者自甘愚拙,勇者甘居怯懦,雄辩者能甘木讷,博大者能居浅薄,贤明者自甘暗弱,这就叫做减少它而使其不能到达极点。能践行这一原则,唯有道德修养极高的人才能做到啊。”
【启示】俗话说: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历史和现实中因盈满而倾覆的无数悲剧事例证实了这一道理。可以说,谦虚不自满,是古今做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基本要求。正如《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一点应成为当今追求卓越的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一个基本道德品质,也是确保事业获得成功并持久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因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