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盲父子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脸盲,嘉庆,道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06 08:45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我们很可能划分不清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这对父子,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历史性质的“脸盲”。
在他们之前,清朝史上的康雍乾三代帝王,虽然一直在走着农业帝国盛世的老路子,套路也在重复,但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盛世大帝的面孔还是有很强很突出的辨识度。康熙的精明,雍正的刻薄,乾隆的自大,他们的个性、标志性很清晰,与之相呼应的是,这个王朝各个阶段的发展面貌也很清晰。
然而,到了嘉庆和道光这对父子,面目忽然变得模糊起来。大部分人所知道的嘉庆,只是乾隆的一段延续而已,他唯一的标志性事件是扳倒和珅,之后就实在说不出具体的特征。而道光皇帝,如果停留在鸦片战争前期,如果不发生鸦片战争,他也很难让人记住。
其实,这对父子不是没有作为。例如父亲嘉庆,在铲除和珅之外,颇有积极举动,例如整顿朝纲,结束文字狱,提倡节俭,勤于政务,对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了种种努力,然而,他做的这一切除了清除和珅之外,都很难让人记住。
嘉庆的儿子道光皇帝,也有一番颇为积极的施政措施。例如平定新疆和卓后人张格尔的叛乱,在嘉庆的基础上继续整顿吏治,狠狠惩治了治河大臣,杜绝大臣利用河防发财的途径;听取陶澍的意见,将粮食运输从河运改为海运,打破食盐运输和销售的垄断,将盐务的运营权力下放到普通盐贩。如果说道光还有比前人稍有想象力的举措的话,那就是放开了乾隆朝以来的封矿令,准许民间开矿。
从后盛世时代的眼光来看,嘉庆和道光都是“守成之主”,《清史稿》对嘉庆的评价是“恭谨无违”、“崇俭勤事”,对道光的评价是“守成之令辟也”。总括而言,父子俩都是平庸天子,在政治经济作为上很难区分,在历史的舞台上让人产生脸盲的感觉。
这对父子之所以脸盲,没有明显的特质,除了禀性使然,主要还是因为时代的特点使然。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朝天子,正处于一个王朝从初创到成熟的阶段,每朝皇帝所做的,都是开创性的工作,每一个举措,都是前所未有的,例如设立军机处,收复台湾和西北,编辑四库全书等等。偏偏这三朝皇帝的才能和个性又能担当得起这些重任,好像就是为这个传奇的时代而生。
然而,当清朝走到嘉庆和道光的阶段时,已经趋于烂熟。在康雍乾三朝,整个封建社会的管理盛世,那些具备想象力和激情的工作已经完结,空间愈发狭窄,他们父子俩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决定了无所作为。
这个愈发狭窄的空间,和过去历代王朝的土地兼并导致的危机不同,而是整个烂熟的农业文明在康雍乾的尾巴上,从乾隆晚年开始,开始贬值,到嘉庆道光时,大幅下滑,嘉庆道光处在这条大幅贬值的盛世尾巴上。他们很努力,很有危机感,但他们所做的,只是保本,堵漏,维持,节约本金,而保本的做法是不能阻遏贬值趋势的。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任何农业帝国治理思维的勤政、节俭、整肃等传统措施,都不能有效遏制清王朝的贬值,这对父子不能为王朝,甚至整个民族找到一种新的成长方式,这个格局注定了他们的平庸。
其实,我们不应该用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来谴责这对父子,他们在那一套几千年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中存在,他们并不想耽误这个王朝,但他们所能做的,所能想象得到的,都在当时整个民族的理解范围之内。他们这对管理者的思维,在当时全体民族的范畴内,仍然是合理的,如果英国人不发动战争的话。
文/刘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