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有米,小米无视

  自打乐视状告小米内容侵权胜诉后,双方口水战不断升级:各类侵权争论、混淆视听、转移视线甚至大肆揭短的公关战纷纷出炉,甚至乐视后续还要继续对小米提起诉讼。不过拨开这些纷繁复杂的隔空喊话,大概还可以看到双方对战的一个基本点:乐视认为既然法院判决下来了,侵权就是侵权,况且之后的官司牵涉不到牌照方;而从小米的态度来看,并不愿意承认自己主动侵权,认为自己是国内广电相关政策的被动受害方。

  双方的态度都比较容易理解:以影视版权分销起家的乐视要维护独家内容权益;硬件起家切入电视盒子市场的小米在内容上相对比较软肋,如果这一次溃败,以后类似的麻烦可能还不少。因此,短期内,这场官司和官司之外的争端还要持续。

  之所以是乐视和小米,是因为这是目前最“殊途同归”的两家互联网第二梯队。如果把时钟再往回拨几年,估计没多少人会觉得乐视和小米会狭路相逢:前者忙着做基于PC的互联网视频,后者从手机项目开始创业。但自从二者都踏入了“客厅”(智能电视和盒子),甚至乐视还宣布要做手机时,就会发现二者虽然路径不同,但商业模式,或者说希望为消费者提供的生态何其相似:都是软硬结合的商业生态,只是核心能力略有不同,小米在UI和硬件上积累许久,乐视则在版权内容上有独家优势。反过来说,内容已经是小米潜在的软肋,乐视打击小米当然要从这里开始。

  要描述乐视和小米殊途同归的原因,只用一句移动互联网和多屏时代概括有点单薄,必须注意到的是,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的制造生产门槛大幅度降低。以盒子为例,国内最早播放1080P视频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电脑改装而成的HTPC,而盒子的前身还叫高清播放器,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解码能力和体积),以及深圳一批被称之为“山寨”的高清播放器制造企业,为互联网盒子的今天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乐视、小米这样的企业能够在多屏布局的硬件基础,离开这个,什么互联网思维都没用。

  接着,才是乐视和小米们全方位抢占客厅和手机市场,通过软硬件一体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全套的内容解决方案的多屏战略,也就有了乐视和小米的狭路相逢。通过乐视和小米的官司战可以看出,不管从硬到软,还是从软到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坎是一定绕不过去的,比如对内容的投入和积累。或者说,内容的建设和投入才是企业们始终面对的终极命题。

  表面上看,乐视VS小米有点像迷你版本的腾讯VS阿里,都是原本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在线社交和在线交易),看上去互不侵犯,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入口、流量、生态这些词汇近年的蓬勃发展,阿里和腾讯之间的竞争边界日益模糊,终于狭路相逢。但“乐视VS小米”和后者不同的不只是体量。阿里和腾讯基本上在各自的核心领域内,能够走自己的路的同时让别人无路可走,这一点不管乐视还是小米都不做到。就拿双方争夺的电视盒子来说,先不说还有一批视频网站虎视眈眈,就从内容硬件一体的方案,高清播放器时代崛起的深圳厂家就有一批,他们擅长高清视频的本地播放,同时在基于互联网的内容上,由于可以走一些灰色地带和擦边球,从结果上看未必比乐视和小米差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米和乐视其实还到不了互掐的时候,也到不了谁非要灭谁的地步,说不定哪天就握手言和,做一些利益上的交叉互补了。

  文/本刊记者 罗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