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三议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财经,热点,三议
  • 发布时间:2010-04-26 14:05
  财经热点三议

  一、中国稀土之殇

  张兴胜博士的文章《中国稀土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则一个封闭落后的大国在业已转变为开放强大的国家后仍然缺少对极具稀缺性战略资源统筹管理严格保护的令人心痛的故事。类似的故事,我相信中国还有不少,并且决策层所掌握的情况比我们这些民间热血之士所了解的情况肯定会多得多。现在,摆在中国经济才智之士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想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类问题。譬如稀土,我们能否将每年的出口限制在极其微小数额之内?对所有民企、外企包括地方国企参与矿业开发和从事分离生产的企业有没有可能统统收归央属国有?现在的成品可否全额纳入国家储备像粮棉油的国储库制度一样也在某个部委之下建立稀土国储库?可否将稀土产品当成黄金类产品由主权财富基金公司负责交易运作?

  中国的稀土资源最丰富,储量约为8900万吨。独联体国家的稀土储量为2100万吨,但开采规模远逊于其他国家。美国蕴藏着1400万吨的稀土,澳大利亚580万吨,印度130万吨,巴西8.4万吨。而俄罗斯的稀土储量和产量数据被列入国家机密。小平同志在1992年就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东石油催生了OPEC这个国际性石油供应垄断组织,并在几十年中衍生出了天量财富——石油美元。石油美元不仅给中东产油国人民创造了令世人艳羡的福祉,也成了国际金融市场中一支令人畏惧的货币力量;反观稀土,稀土给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我们由于缺少战略眼光和战略资源管理能力,几十年的稀土开采与出口除了黄金当成土坷垃卖掉挣点小钱外,直接副产品就是普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至于类似于石油美元的“稀土美元”更是毫毛未见!由此可见,上帝赐予中国的宝贝,老祖宗留下的奇珍在我们这些无能之辈的手里已被糟蹋成了什么样子!爱国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面对入侵的洋人洋枪洋炮挺身而出与敌搏杀保家卫国是爱国,面对宝贵的资源被破坏性开采浪费性加工大量廉价溢出肥水外流大声疾呼献计献策纠偏改错也是爱国。在极具稀缺性战略资源保护问题上,我们不怕给扣上“经济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帽子。

  二、平台公司之忧

  眼下,全国8000多家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现在已被命名为“8000信贷地雷”。而在2009年中国最需要用内需补外需的时刻,正是这“8000信贷地雷”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时候,积极财政政策一发力,中央财政要在某个时点之前把大把大把的货币投出去:给外资企业——根本不可能;给民营企业——全然不靠谱;给国有企业——大多不够格。因此,把这些钱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成立以融资、项目运作和还款为目的的平台公司就成了最佳选择,于是,各地方就出现了“雨后春笋”般的政府平台公司。全国8000多家平台公司到底融了多少钱,现在尚无精确统计。截至2009年底余额的数字有6万亿之说也有7.2万亿之说,但支持6万亿之说者居多。6万亿融资余额中,贷款约占2/3,8000多家平台公司中,素质低下者也至少占2/3,这两个2/3说明了为什么坊间会冒出“8000信贷地雷”的惊世命名。

  实际上,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作为一种世界独有经济现象,在经济出现奇迹般发展又事事处处体现政府主导作用的中国,它既合情又合理。在迅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每年农民迁徙进入城镇以千万计,加之过去多年城市基本建设方面的欠账使得中国的各类城市都累积下来大量投资需求。而在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中,中央又把税源厚、税基广、易征收的税种拿到自己手里,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出现严重的不匹配,想干的事多又没有钱,逼得地方政府拼命去招商引资去卖地增收去“跑部钱进”。2008年11月中央在金融海啸背景下出台4万亿刺激计划后曾在同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让各省级政府报项目计划,据说,那时全国各省上报计划的资金总需求量从18万亿一直涨到30多万亿。每个省的党政领导都雄心万丈地摆出一副气吞万里如虎的架势,这对当年初遭金融海啸影响而心下无底的全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安慰,对每个经济学家来说也能带来一种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启迪性思考:即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政府不仅能主导改革也能主导发展,政府资金对民间资本国外资本不仅仅有“挤出”作用,也有“补进”的功能。如果能站在这样的角度想一想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事,无论现状如何我们都能得到稍许安慰。

  现在,我们正处于经济转折的十字路口。在金融海啸冲击下陷入衰退的发达经济体已于2009年第4季度开始陆续复苏。中国出口正在逐渐恢复外需萎缩状况已经扭转;中国国内民营企业投资也已重新活跃;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出于用内需补外需起“救急”作用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当前的任务是既需要对许多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和持续性支援,也需要对那些以虚假项目骗取中央预算资金的皮包平台公司进行清理和整顿。此外,对许多省会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县级平台公司也应研究出一套有长期意义的制度性支持办法,让这些公司仍然成为地方城市建设的骨干力量。

  首先,平台公司应当分类,由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共同拟定出简明的指标体系,把平台公司分成A、B、C、D四类,这四类公司在发债和信贷融资方面应该有不同的待遇。

  其次,对在2009年年底和2009年用虚假项目骗取中央预算资金的平台公司所在地政府及公司相关人员应追查责任。对运转正常有发展潜力的平台则一概予以支持。从全国各地情况看,中国经济增长蕴含了极大的潜力,各地在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进程中也蕴含了很多的发展机会,只要用人得法,即使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也能办出质量上乘的平台公司来,所以,地方政府在平台公司的清理整顿中只要用人得宜就能够争取主动抓住发展机遇。

  第三,我们可以对多年来中央严控金融资源的做法做一些矫正,应当给省级地方政府以更大的金融资源支配权,例如发行地方债、市政建设债券、在区域中心城市开办股票柜台交易市场等等。我们的领导和学者整天喊拉动内需,但金融控制权不适当下放仅仅凭让老百姓掏腰包买消费品就能有效拉动内需吗?形势在变,我们的国家管理思路也需跟着变。

  第四,我们关注平台公司问题的焦点仍然是这类公司会不会成为新形势下银行坏账的主要创造者。据我观察,平台公司一旦出现投资失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贷款最先受损,其次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则由于地方政府的眷顾可以在清偿顺序上排在首位,因而损失会最小。这告诉我们一条经验,即五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对地方平台公司的支持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不能出于业绩指标的考虑被平台公司套了进去。中国银监会在对全国性银行的信贷质量检查中也应首先摸清各银行对平台公司的贷款总量及结构状况。好的平台公司该支持继续支持,对势头不对的平台公司贷款支持应立刻叫停。

  最后,地方经济要获得持续性发展,关键是培育和改善信用环境,各地平台公司无论运营结果是好是坏,政府官员只要牢固树立欠债还钱的观念,只要重视将懂金融的人才吸纳进班子并重用他们,就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外部融资关系,有助于将本地打造成“金融洼地”并引导资金不断从外部流入。

  三、汇率纷争之烦

  自2003年以来,美欧日等经济体就一直在敦促人民币升值,到了2010年,尤以美国姿态最为鲜明和强硬。中国曾经在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将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制度,但到了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因素,我们又采取了单一盯住美元的做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货币结构中,美元一软,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就降,这也是美欧日经济体诟病中国汇率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因。眼下,不论美国的态度如何,中国也到了重新考虑人民币汇率机制问题的时候了。

  我认为,中国眼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厘清思路,不能将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政治化。经济就是经济,货币就是货币,审时度势“就坡下驴”用改变汇率形成机制的办法对过去僵硬的汇率政策进行平滑的调整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天天讲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但事倍功半。为什么?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许多传统产业产品占用和耗费了大量资源,但我们却又没能找到一种强迫其退出的政策工具。其实,运用汇率政策就能有效解决这类问题。人民币一升值低附加值工业品就卖不出去,这类低附加值企业占用的资源就会自动让位于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企业。此外,中国在石油天然气大宗原材料等方面的进口需求会逐年加大,人民币升值可大幅降低这些产品的进口成本。除实体经济面的考虑外,从金融角度说,人民币升值可以促使中国由制造业产品出口大国加速向金融投资大国转变,这会加速产业结构的比重调整。至于传统出口企业因换汇成本的增加而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等办法对之进行一定的补偿。工厂倒闭或转产,工人失业增加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不必多虑,因为我们沿海省市现在要解决的不是失业而是民工荒问题。人民币如果因为改变汇率形成机制而出现了较明显的升值,令人烦心的争争吵吵也会自然平息,中国的外部发展环境肯定会平顺许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