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环境风险,建设绿色信贷银行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关注,环境,风险,信贷
  • 发布时间:2010-04-26 14:17
  在中央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将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GDP单位能耗强度等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又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环境风险也正日益成为引发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快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绿色信贷银行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做些分析与解读,以飨读者。

  有关绿色信贷的含义

  加强环境保护,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国策,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积极维护经济与环境生态和谐发展,倡导节能降耗减排的绿色环保,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渐成为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运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以绿色信贷为主题的改革与创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所谓绿色信贷,就是在银行的信贷制度、信贷政策、信贷风险管理等整个信贷活动中加入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将促进环境污染防控、环境生态保护、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有利人类健康等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积极培育和拓展环境友好的信贷业务新领域,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资源、生态环境损耗,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由环境风险引发的信贷风险,在合理有效配置信贷资源,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这在国外也称之为绿色金融或可持续性融资(Sustainable Financing)。绿色信贷强调和维护的是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及长远发展,要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协调考虑,减少银行信贷对于环境、资源保护的负面效应,这实际也为当今银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绿色信贷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银行信贷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包括信贷的战略布局、信贷的客户准入、贷款的风险分类、信贷的分析监测等,都要严格执行绿色信贷的各项管理要求,严防环境风险。银行通过实施绿色信贷,可以更加主动地适应国家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中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促进整体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这里所说的环境风险,不仅仅是指狭义的环境保护,而是广义的环境保护,包括所有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人类生存健康以及生态、生物多样性等广义的环境风险。

  绿色信贷与低碳信贷既相关又有区别。低碳信贷是伴随低碳经济而提出来的,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保护全球气候为目标,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模式。在这个经济模式中,碳排放水平将构成行业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成为银行评判行业及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从这可以看出,低碳信贷与绿色信贷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低碳信贷所涉及的范围要小于绿色信贷,低碳信贷是绿色信贷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信贷包括了低碳信贷。低碳信贷只是以碳排放为标准,绿色信贷则不仅限于碳的排放,还有其他很多与环境相关的内容,可以说凡是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外部环境都是绿色信贷所要关注的。

  根据上述对绿色信贷的定义,还有以下三点需要强调:

  一是绿色信贷的标准应高于环保达标要求。国家规定的环保达标是最基本、也是最低的环保要求,人们时常会把环保达标简单地与绿色信贷划等号,把环保达标企业当成绿色企业,把信贷资源投向环保达标企业就算是绿色信贷了。严格地讲,环保达标还不能算作是绿色企业,环保达标只是属于守法、合法,环保不达标就是不合法,甚至违法。银行绿色信贷是在环保达标基础上,对环境更友好的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如果连最基本的环保达标都做不到,那就更谈不上绿色信贷了。随着国家对污染控制、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的要求提高,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环保达标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二是绿色信贷是银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行为,是银行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策,也不是靠行政命令或外部市场的压力,更不是为了图虚名作秀。绿色信贷是银行的战略选择,不是对某一个局部、某一方面、某些领域的政策要求,也不只是对某些高污染行业、高排放企业实施禁止贷款、停止贷款、收回贷款等措施。同时它还要求有相当的绿色信贷总量,才可以称得上是绿色信贷银行。如只是对几个节能减排的项目提供了信贷支持,或没有对几个高污染项目提供融资,至多可以说是做了一些绿色信贷的事,这还算不上是绿色信贷银行。所以绿色信贷不是一个空洞的理念、口号,而是有丰富实际内容的。绿色信贷只有完全成为银行的自觉行为时才真正具有实际的价值;只有成为银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才会有实际的操作意义,才会对经济、社会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是中国银行业的绿色信贷与国际上的赤道原则是有区别的。首先,中国银行业的绿色信贷是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由各银行根据自身情况来细化和实施的,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来促进和引导企业节能减排、防范和规避由环境风险引发的信贷风险。而赤道原则是由一些国际知名银行于2002年发起的一套自愿性指南,包括10项基本原则,8项环境、社会绩效标准和62个行业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它的政策目标是保证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国家的项目融资业务中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问题。其次,绿色信贷的涵义比赤道原则更为广泛,是对银行所有信贷业务的要求而不是赤道原则仅限于一定额度(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融资。第三,绿色信贷没有国别、国界的差异,它是一家银行的基本经营理念、经营原则、经营要求,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不分地域都得按绿色信贷的原则和要求来做信贷决策。而赤道原则是一些国际大银行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项目融资时所采用的,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和国家没有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环境法律法规,需要通过银行信贷环节来进行环境风险的控制。总之,绿色信贷是在我国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基础上实施的,它所涉及的范围、涉及的程度都比赤道原则要大、要广、要深。

  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银行与企业是实际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出现环境风险,必然要影响到它的生产经营,从而影响到银行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引发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以环境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信贷风险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大,环境风险问题不断暴露,国家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处以重罚,甚至关停取缔,银行的贷款也可能就此面临风险损失。因此银行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应当具有前瞻性,不能只看企业表面的生产经营成本和眼前的经济效益。银行虽然不是政府的环保职能部门,更不能替代环保部门的职责,但由于环境风险对信贷业务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要程度日益突出,因此银行在信贷业务的经营中关注环境风险,通过对环境风险的把控,迫使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环境风险,客观上起到了推进环境保护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效果,这也是银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有关绿色信贷的认识

  为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绿色信贷的实质,在此对绿色信贷实施的有关认识再来做些分析。

  现阶段绿色信贷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由银行根据不同情况自主确定实施的细节和力度,推进起来更有利。由于绿色信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民生、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带来很多的问题,甚至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地方政府从短期业绩评价、劳动就业、社会稳定、各方和谐上考虑,地方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也比较难把握。在这种情况下,由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根据国家绿色信贷的指导意见来确定绿色信贷实施的力度,实施较严格或较宽松的信贷环境风险政策,这是银行的商业性选择,也是银行社会责任的体现。由于风险偏好不一,发展战略不同,市场定位不同,各家银行对绿色信贷实施的力度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目前国家对“两高”行业并无统一、明确的界定,只有一个原则性的要求,除了环保部门提供的那些污染严重的黑名单企业外,更多的企业处于存在污染问题,甚至问题还比较大,但又没有或还不至于被列入黑名单的灰色区间。尤其是对一些重污染行业,有关部门不可能、也不会强令银行不贷款,银行则可以按照自已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战略,根据自身对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绝对量及强度的评估,来确定具体的信贷把控标准。实施绿色信贷力度比较大的银行就可从生产规模、工艺技术、环保措施等方面提出更高的信贷准入标准,加快对其中生产工艺落后、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威胁严重项目和企业的信贷退出步伐或不再增加新的信贷投入。同时银行也不能仅仅依靠环保部门提供的黑名单作为实施绿色信贷的依据,而是应当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建立自身的绿色信贷评估、判断标准,形成自身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体系。政府部门可以随时发布各种环境信息、要求、标准以及监测检查的结果,通过银行绿色信贷的作用,来促进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和谐。这种市场机制比行政机制更有利于推进绿色信贷,虽然没有行政机制见效快,但各方面的矛盾、压力会小一些,社会成本也会更低,实施的效果也会更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银行实施绿色信贷可以不要国家的支持,事实上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力支持,银行的绿色信贷实施是很困难的。国家除了在宏观上给予必要的政策指导,从道义、理念上给予银行绿色信贷支持外,还应当有激励和鞭策、制约和惩罚等一整套具体政策,通过各种经济上的奖罚等措施来诱导,使绿色信贷银行在经济利益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如以绿色环保为标准来设定不同的税赋,对高污染企业和项目课以重税,征收惩罚性的税赋;对银行绿色信贷的收益可减免营业税、所得税,以鼓励银行多发放绿色贷款支持绿色经济、支持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相反如银行对高污染企业或项目发放贷款,也应征收惩罚性的税收,即在正常营业税基础上再加征一定的环境治理税。同时国家财政也应拨出专项资金直接用于对银行绿色贷款的补贴奖励,对环境友好企业或绿色环保项目给予部分或全额贴息,以鼓励银行把有限的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向绿色领域,鼓励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监管部门来督导,严格监督银行信贷的绿色投向和对环境风险的把控;通过先行的绿色信贷银行示范来引导其他银行,使更多的银行加入到绿色信贷的行列。

  环保部门作为具体的职能部门要给予银行绿色信贷更多、更直接的技术支持。由于环保的技术性很强,银行在这方面很多时候只是凭着不很完整的信息来做判断的,特别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能更多地向银行提供环境方面的支持,使银行能获得更多、更完整的信息。如果说现在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要进行限制,会带来很大压力的话,至少可以先把国家鼓励积极进入的环保项目公布出来,如每年度节能环保的绿色项目名录等,银行可对这些项目进行评估选择。只要银行对这个目录里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的,就可以获得国家的利息补贴奖励、税收减免优惠等等。

  推行绿色信贷会给银行带来新的、更广阔的市场。有人担心银行主动推行绿色信贷会影响市场,影响与客户的关系,不利于同业竞争,这种担心没有必要。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来说,信贷资源是一种短缺资源,从一家银行来看,它可使用的信贷资源要受到资本充足率、资金来源、存贷比、杠杆率等外部监管以及自身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约束。资源有限,使用资源就要有选择,银行投向绿色信贷的资源多了,投到其他领域的资源就会少。绿色经济的市场范围很广,且潜力很大,需要信贷资源投入的领域、项目很多,尤其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低碳产业,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信贷资源的投入。这也是国家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以工商银行为例,近几年该行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余额逐年减少,即使在2009年信贷超常投放的情况下,国家确定的8个产能过剩、污染严重行业的贷款余额比年初还减少了71.4亿元。如果说会失去市场的话,那么失去的是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领域的市场,从长远发展来看,失掉这个市场,应当是好事。失去是风险,获得的是更多的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如钢铁行业,尤其是一些中小钢铁企业污染、能耗问题很突出,国家也一直在提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但近10年来还是得到快速发展,大量的银行贷款投向了钢铁企业。工商银行原本是国内钢铁行业贷款的主要银行,几乎所有的大小钢铁企业都在工商银行开立账户、办理贷款,但工商银行从2001年开始对钢铁行业实施了严格的行业信贷控制政策。全国钢铁产量由2001年的1.5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5.7亿吨,增长了271.7%;产能由1.72亿吨增加到近7亿吨,而在此期间,工商银行钢铁行业的贷款余额由2001年的1011.2亿元下降到了2009年的840亿元,同期工商银行的贷款总额则由2.6万亿元增加到5.7万亿元,其中绿色信贷项目大幅增加,2009年末的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已超过4000亿元,并没有失掉市场。

  推行绿色信贷并不会使银行的商业利益受到不利影响。实施绿色信贷是否会增加银行经营的成本?是否会失掉一部分收益?这也是一些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中所顾虑的。实施绿色信贷,使银行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项目不给予融资,使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项目得不到信贷支持;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绿色环保项目、清洁能源项目、节能减排项目、低碳项目等等银行将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可以获得相应的经营收益,也不会增加经营成本,更不会因此而发生经营亏损。但有些银行在内部专门建立一个绿色信贷团队,专职做绿色信贷业务,这就有可能会增加经营成本,影响经营收益,但这种做法只是局部实施绿色信贷,还不是绿色信贷银行。可以肯定地讲,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不仅不会使其商业利益受损,相反,还有可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先机。因为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或项目从发展的角度看,是要逐步萎缩的,最先从这些领域实施信贷退出的银行从长远来看将是有远见的,既可以降低这些产业或企业在萎缩过程中形成的潜在信贷风险,又能将信贷资源抢先投入一些未来前景广阔的新领域,占领新市场,这对绿色信贷银行确保未来的长期收益和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当然那些本应限制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由于市场需求的刚性和一些地方政策保护,获利能力还很强,有些甚至还可获取短期的高利,如果银行限制或收回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对银行就意味着要放弃一定的眼前利益,尤其是那些被银行自身绿色信贷政策限制贷款或退出贷款的企业、项目,很有可能会成为竞争对手的新客户,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有关绿色信贷实施的措施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绿色信贷还处在初级阶段,有些工作还刚刚起步,需要调整、改进的事情很多,尤其是实施绿色信贷长效机制的建设,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要加强和完善: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建设绿色信贷银行作为战略目标。银行推行绿色信贷不是少数人的事,更不是靠几个专家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靠银行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识和共同努力才能成为一股巨大的推进绿色信贷的力量。绿色信贷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信贷业务、信贷政策问题,而是一个事关银行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环境风险不仅会导致信贷风险,给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造成威胁,而且还会给贷款银行带来社会责任风险、声誉风险,使银行的信誉、形象遭受损害。银行无论从商业的角度,还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无论是信贷风险管理还是声誉风险管理,环境风险必须引起银行的高度重视,要采取一整套的措施来防范和控制。银行董事会或决策层要把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纳入中长期战略,把建设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强、绿色信贷市场占有率高、绿色信贷资产质量高风险低,在国际国内具有良好声誉的绿色信贷银行,确定为战略发展目标。根据董事会确定的建设绿色信贷银行的战略目标,银行管理层要制订一整套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为实施绿色信贷提供配套的体制和机制,并把绿色信贷制度全面、深度地嵌入到信贷业务操作的全流程中,在信贷业务的客户准入、尽职调查、评级授信、项目评估、审查审批、合同签订、贷后监测管理等各环节,增加环境风险管理的内容,把绿色信贷战略真正落到实处,努力防范由环境风险而引发的信贷风险、声誉风险。

  建立绿色信贷的评估和分类制度。绿色信贷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没有绿色信贷内容的信贷风险管理是不完整的信贷风险管理,是有缺陷的信贷风险管理。银行要在确定绿色信贷战略的基础上,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风险评估制度,特别是要有银行自已的绿色信贷评估标准,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环境评估结论。在评估的基础上,对贷款企业和贷款项目进行环境风险分类,并按类别和风险等级实行差别管理,实施不同的信贷政策。如银行根据贷款企业的绿色程度可将其分为:环境友好企业、环境合格企业、环境关注企业、环境潜在风险企业等。可把贷款项目分为: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节能重点工程项目、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运用项目、新能源开发或利用项目、资源综合利用类项目、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其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等。通过对企业和项目按绿色信贷要求进行识别和分类,可以为深入研究与拓展相关领域的信贷市场、防控信贷风险、开发有针对性的绿色信贷产品奠定基础。

  按照绿色信贷的标准进行分类后,还应关注对企业原有老贷款的管理,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实施新老分类管理,对符合绿色信贷要求的老贷款,要按新的规定进行管理;对不符合绿色信贷要求的,也不宜一刀切,能收回的尽可能收回、能保全的要保全、该督促整改的要督促限期整改。对老贷款企业的新增贷款则要严格按绿色信贷准入标准掌握,其中最重要的是识别和评估企业的环境风险状况以及防控措施,而评估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核心是要全面了解企业现有的环境治理绩效水平、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不是仅凭外部的一份缺乏时效性和社会认可度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大力拓展绿色信贷市场,不断提高绿色信贷的比重。银行要制订清晰的信贷环境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信贷准入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前瞻性地规避环境风险。绿色信贷不只是对“两高一剩”、对环保问题企业和问题项目的禁贷、停贷、缓贷、收贷等控制,还展现了一大片广阔的绿色信贷新市场;尤其要密切跟踪国家有关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和完善有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的信贷政策;积极拓展绿色信贷市场,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的信贷支持;还要积极探索对文化历史遗迹保护与开发、人类健康等领域的信贷市场,不断培育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同时按照绿色信贷政策的要求,对传统的信贷实施有进、有压、有退的结构调整,压缩退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内落后生产能力以及对资源环境负面影响较大、缺乏发展前景企业和项目的贷款,不断扩大环境友好型企业和项目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推进信贷结构的绿色调整,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强化实施绿色信贷的保障措施,严格绿色信贷的评价考核。实施绿色信贷是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的考验,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要尽可能提高资本回报。绿色信贷既要把控信贷环境风险,履行自已的社会责任,又要考虑银行的商业特性,在市场上要有竞争力,尤其是不能因实施绿色信贷而降低资本回报,还要尽可能提高资本回报,这也是建设绿色信贷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其二,要提高绿色信贷制度的执行力。对绿色信贷的理念比较容易接受,而要把绿色信贷的制度、规定、要求严格落实到位,尤其是在中国地域广、差异大,分支机构多的情况下,银行必须要有一套对分支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进行科学评价的办法和指标,不仅要看环境友好企业和项目贷款的占比,还要特别关注环境敏感型行业贷款总量的变化。要有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执行好的分支机构要给于充分肯定;对执行不力、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惩处。其三,要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员工是绿色信贷实施的操作者,员工对绿色信贷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绿色信贷的实施成效。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绿色信贷的认识,使员工能较深度地了解和掌握绿色信贷的内涵和银行绿色信贷的战略、长远发展目标、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环境风险管理、绿色信贷的政策等知识和技能,培养出一大批了解国家政策和环境专业知识的环境风险管理人才。其四,要建立通畅的外部信息沟通交流机制。银行实施绿色信贷,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要与政府主管部门、银行监管部门、环保部门等建立通畅的、长效的社会、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对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环境问题进行外部专业咨询,求得必要的技术、信息支持。此外还要加强与相关国际同业在绿色信贷业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建设水平。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