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不降价

  时间:2011年3月

  话语人:魅族创始人黄章

  话语:“魅族M9直到停产也不会降价,如果食言降价会补偿用户的差价。”

  后续:“半年后,M9会降价,我做不到补偿降价前购买的用户,我向大家道歉。”

  魅族在国内诸多智能手机厂商里是很有腔调的一家,黄章本人痴迷于手机的工业设计也是被广泛津津乐道的。但是,腔调也好,痴迷也好,最终都必须符合商业竞争的规律,因为它们本身,并不是商业。

  2011年,iPhone4已经面世,经过几代iPhone,苹果这个智能手机已得到广泛的喜爱,建立了自己的王霸之业。不过,安卓系的手机,并没有苹果这样的霸主,尤其是在中国。彼时,安卓手机在国内,HTC风头正劲,但没过半年就被苹果以专利为由巨额诉讼,小米公司刚刚创立一年,至于中华酷联,还不像今天这样在智能手机上一赌生死。总之,一句话,魅族所面对的市场环境,相对于今天而言,宽松得多。

  起家于MP3的魅族,是在2007年宣布要转型做智能手机的,2008年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M8,发布5个月后,销售额突破了5亿元。它的系统不是安卓(安卓要到2008年年底才正式发布),而是WinCE——这个系统并非专用于手机的操作系统,没有与通信协议和App对接的模块,也没有现成的Wifi模块。

  从miniplayer(2006年的MP3)到M8,魅族有点像苹果的路数:从iPod到iPhone。在M8获得巨大成功后,魅族底气十足地推出了M9,2011年1月上市,操作系统为安卓2.2。3月,黄章发布了“不降价”的宣言。M9的8G售价2499元,16G则为2699元。

  魅族是一家相当强调工业设计的制造业公司,在硬件成本上舍得花钱,于是售价偏高也属正常。早年智能手机还未似今天般一片红海,高成本高售价的逻辑尚有可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商加入(其中代表就是小米),整个市场日趋红海下,竞争变得越来越残酷。而残酷的代名词就是:价格战。

  仅仅靠贩卖硬件是扛不过价格战的,因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般大众都是以价格为优先考虑对象的,一来整体大众消费能力有限,二来智能手机也慢慢变成了易耗品而不是什么固定资产。早期智能手机还称得上是一种奢侈品,可没过半年,这三个字瞬间和它无缘。

  苹果能维持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苹果生态。苹果生态虽然一直被诟病为“封闭”,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苹果应用的确很好用。而这样的生态,世上也就苹果一家。

  然而,正像很多安卓手机厂商一样,魅族没有自己的生态。如果说消费者为了使用更好用的手机应用而选择了苹果的高价,那么,消费者并没有什么理由一定要选择高价的魅族。对于安卓手机厂商来说,其实只有两条路:要么像三星一样高中端手机一起铺开,要么就像小米一样以相对低价取胜。高价、机型单一、缺少生态支持,光靠工业设计,这很难在智能手机里玩得转。

  魅族将M9降价的最明显的理由是给MX机型让路。M9后来推出了不带存储卡的版本,价格为2099元。但400元的价格落差已远超一张8G内存卡售价,其实是一种变相降价。至于MX,MX3于2013年9月上市,2499元,然后于三个半月后,降价至2199。MX3在三个半月里降价,可以说是形势比人强。

  魅族的“不降价”,迅速成为了再也不会出现的历史。

  魏武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