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的电力物资物流配送系统的构建

  在当今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发电企业虽然是自然垄断企业,但也必须要有竞争意识,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电力物资配送这一领域里,物资部门虽然采用了物流管理,但仍然比较传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导致工作的效率低下、生产周期延长、采购成本较高等弊端。该文通过对物流、供应链、物流配送相关知识的阐述,结合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物资配送现状、业务流程等具体情况,对其物资供应环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在配送系统的建设与运作上,工业企业普遍缺乏系统规划,尚未从企业发展的高度予以重视。电力物资物流配送拉近了生产场所和电力部门的距离,增加了电力的可供时间。如果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将会阻碍发电企业的发展、很难保证电力供应。物流配送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多方支持的系统,在运作过程中不免会有很多的问题

  一、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供应链。一般意义上的定义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他们即向其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又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和区别有以下几点。

  供应链是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的产物。现代供应链管理即通过综合从供应者到消费者的供应链运作,使物流达到最优化。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片面观点。

  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供应链实质含供与需两方面,亦可理解为供需链。物流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合作的纽带,它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每一环节都存在需方与供方的对应关系,称为供应链。供应链是一条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物流链。

  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游、下游企业的整合,形成先进的物流系统。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的配送方式。配送方式是指构成配送运动的诸要素的组合形态及其运动的标准形式,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及工艺流程经过反复实践确定下来的。对于物流配送方式,为了满足不同产品,不同企业、不同流通环境的要求,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多种配送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及数量分。多品种、少批量配送。这种配送方式是指按客户的需求,将所需的各种货物配备整齐后,由配送地送达目的地。这种配送方式符合现代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发展趋势,从配送方的角度来看,一般适合于综和配送中心;从社会产品的角度来考察,一般适合于消费资料及生产资料中的二三类产品;从库存角度来看比较适合B类产品;从配送距离上来看,适合短距离配送。少品种、大批量的配送。在这种配送方式中客户所需货物品种少,需求量较大。当需求相对稳定时,由于量比较大,可以考虑直接配送。

  1、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划分

  定时配送。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配送;定量配送。指按规定批量在一个制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配送;定时定量配送。指按规定时间、货物品种、数量进行配送:定时定量定点配送。指将准确数量的货物在规定时间送到规定的目的地的配送方式,是一种客户所普遍需求的配送形式。即时配送。指客户对配送提出的一些临时性突发需求,要求配送方完全按照其所要求的时间、品种、数量进行配送。

  2、配送方式的选择

  在进行配送方式选择时,可从产品、企业、流通环境等不同的角度对不同方式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入手。

  1)从企业角度分析。企业应结合不同配送模式的适用条件与范围,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企业规模、产品的市场特性和库存特性、业务量的大小、性质、新建一个子配送中心的成本、维护一个配送中心的成本、车辆的配送成本等),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不同方案比较,从而确定合适自己企业的配送模式根据,进行选择。

  2)从产品角度分析。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为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零库存,我们可以合理采取“即时配送”、“准时配送”和“多批次、少批量”方式向节点企业或客户配送货物。

  3)流通环境。不同的流通环境适合采用不同的配送方式。以城市内的物流配送为例,不同配送方式的比较主要是进行车辆配送成本与新建和维护配送中心的成本进行比较。

  三、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的构建

  (一)物流配送系统的功能定位

  1.物流配送系统的总体定位

  专业化、效率化、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的配送系统由配送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组成。其中,配送网络由配送场所即配送中心、库房及相关设施、设备组成;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配送功能、流程及作业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由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作业规范等组成。

  2.二级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1)备货

  备货是配送的基础性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进货、集货及与之有关的货物交接、验收、装卸和结算等。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

  (2)储存

  配送中心的储存有储备和短时储存两种形态。储备是在一定期间按经营的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而短时储存是具体执行日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所的少量储存准备,或者在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物的暂存。

  (3)分拣和配货

  分拣及配货是完善和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能够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和配送系统水平。

  (4)配装

  当某一部门或车间的配送数量不能达到送货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需要集中不同部门或车间的订货,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这就是配装。配装可以提高送货水平,降低配送成本。

  (5)配送运输

  配送运输是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区别于一般运输。当市内交通复杂,配送目的地多而分散,配送运输如何选择最佳路线,使配装和配送路线选择有机结合,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3.二级物流配送系统类型的定位

  按配送中心的性质分,可将系统的配送中心定位为专业性配送中心,即配送对象、技术属于某一专业范畴,即专门针对电力物资,综合这一专业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按配送货物的种类分,可将系统的配送中心定位为供应型配送中心,即为企业的生产配送物资,专门为企业的生产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所以,国电物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北物资配送中心系统定位为专业性的供应型配送系统,配送服务范围为区域物资配送。

  (二)物流配送系统的总体结构

  1.物流配送系统描述

  配送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单元结合起来,以完成物品由配送中心到客户的配送业务活动,并使客户满意的有机结合体。

  企业配送系统一般由物流系统、信息系统、运营系统组成,具体包括配送设施(配送中心)、仓储管理、配送管理、退货管理以及配送调度安排、线路优化和跟踪等内容。

  配送系统的基本单元包括进货、配货、配装、送货、信息、结算。这些不同层次的单元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发挥配送系统协调整合的优势。

  2.配送中心结构

  西北物资配送中心仍具有进货、配货、送货、信息、结算、和配送中心等单元职能。供应商通过配送中心发送的订单向指定的地点送货,保管员通过验货等入库流程将货物入库并进行储存,按类别存放。各需求部门通过配送中心获取到所需物资已入库的信息后及时到配送中心领取,或由配送中心向需求部门进行送货。在整个构架中,物资供应中心同时对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伙伴、装卸队、工程车队进行管理。

  (三)物流配送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

  1.集货系统

  集货是为了满足特定部门或车间的配送要求,将几个或数十个供应商预定的货物集中,并将要求的物品分配到指定的容器或场所。在实际中,配送的集货方式包括:(1)进货/采购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在供应物流或采购物流过程中,采用的一种集货方式。(2)供应商送货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在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时采用的一种集货方式。不管采用何种集货方式,都包括制订进货作业计划,到货、卸货、拆货、标示及分类、验单、填制进货单、验收等基本作业。

  2.装卸搬运系统

  在配送系统中,装卸搬运作业所占的比重较大。集货、验收、存储、分拣、配货、配装、送货等都需要装卸和搬运作业。装卸搬运本身并不产生新的效用或价值,但在配送系统中,装卸搬运作业质量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不仅影响配送成本,还与物品在装卸和搬运过程中的损坏、污染等造成的损失成本及保护物品的包装成本相关,并于送货的及时性服务要求相关。

  3.储存系统

  储存系统是指对保存在配送中心内部的物品进行实际管理、指定货位和调整库存等活动的系统。配送系统的储存包括暂存和储备两种形态。储存包括收货、存货、盘点、补货、拣货、发货等仓库作业环节。

  4.运输/输送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显示范围大至洲际地图,小至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的内容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路线等。运用GIS技术可进行物流分析,特别是配送线路的优化分析与选择。

  (2)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系统能在海、陆、空运输中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在物流配送领域中,利用GPS技术可对在公路上运输货物的卡车定位和跟踪调度,使空放或迂回运输的情况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于在铁路上运输的货物或集装箱,只要知道运载货车的车种、车型、车号,就可利用GPS技术得知所要寻找的货车,现在在何路段运行或停留在何处,以达到对货物追踪管理的目的。

  (3)全线通

  全线通是利用GPS技术开发的移动信息管理系统的俗称。实际上它是装配在卡车(或船舶)上的一种机载电脑,该电脑是由装在车顶上一个直径约35cm,形似圆状灯罩的无线卫星通信器,驾驶室内一台电子显示器和一个智能化的手动键盘组成。

  通过对供应链下的配送系统的研究,分析供应链下的配送系统构建,使得企业能缩短工程周期、简便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也不难看出贵供构建供应链下的二级专业供应型配送系统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

  杨绍军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