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槐林渔网集群镇问题

  现今企业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立足之本。但在中国最大的渔网集群镇——槐林镇,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人力资源投资不足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一直是集群内小企业发展不大的最大问题。该文针对渔网集群镇内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

  课题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编号:AH201310378607

  巢湖市槐林镇是一个颇有规模和实力的重镇,是省级中心建制镇(副县级)、安徽省(渔网)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槐林渔网从历史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截至目前,已拥有各类渔网企业500余家,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2.3万人。2012年荣膺“中国渔网第一镇”。2013年,槐林镇渔网共实现产值43.69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自营出口14318万美元,在市场效益不是很好的2014年上半年产值就达到了25.11亿元,同比增长20.66%。近年来,用工难成为了槐林渔网发展的最大阻碍。

  槐林镇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淡薄,集群镇内绝大多数企业均为小企业,由个人出资或者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合伙建立起来的,由此决定了槐林镇内的小企业采取的是以人为中心、以亲情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习惯于用集权管理方式,将实际管理权握在手中,不下饭给中层管理者。企业老板文化水平不高,没有配备专门管人力资源的员工,很多都是企业老板自己去找员工,经营管理者的精力都在日常事务中,就影响了企业的未来发展,阻碍了企业的扩张。即使是镇内一些龙头企业,也只有一些简单的人事管理,例如工资福利、排班等物性管理,并没有人才招聘、培训等等长远规划,渔网企业招聘员工不会考虑员工未来发展。

  企业用工成本高。随着渔网企业数量的增多,工人数量的稀缺,导致企业间不得不去竞争,每年正月时候,企业去招聘员工需要红包,熟练工的基本都达到1万,机器还没启动,红包钱都送出去十几万,这对于小企业来说成本太高。可是即使是这样,很多渔网企业还是招不到人。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不愿意自己去培养,因为培养一个新手代价很大,不仅要浪费价格不菲的原料,频繁的开关机对机器也有一定的磨损。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花大代价培养一个新手,如果下一年被别人用高价红包挖走,企业就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企业每年都是挖空心思去追逐那些熟练工。

  企业制度不完善。由于小企业进入退出行业速度快,根据市场行情,企业在效益坏时候停机,好的时候再开机工作,所以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仅仅是和员工有口头协议,并没有签合同,也没有相应的工伤赔偿以及保险的制度,员工对于所在企业没有归属感,忠诚度低,基本都是往工资高的企业跳,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提高了企业成本。

  政府政策倾斜少。槐林渔网企业每年带来几亿的税收,在巢湖市的发展进程中,应该对槐林渔网业的发展给予倾斜。但无论从“工业强市”、“外向型战略”、“集镇规划”,还是从“行政服务”上,政府对槐林的支持措施还不够,任由行业自行发展,不想将其做大做强,解决不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对于非正规、无营业执照企业没有相应的管制,企业间竞争缺乏公平原则。还有行业内人士说,政府有的部门在遇到问题时,不是帮助企业出思路、想办法,而首先想到的是要让企业罚多少款。要想做大做强槐林渔网业,必须给企业创造好一个优良的环境。

  综上所述,在槐林镇的小企业中,提高企业主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迫在眉睫;当地人力资源已经饱和,企业需求量还有缺口;企业以及政府制度不完善,导致员工离职跳槽现象频发;政府没有发挥指导作用解决企业员工缺口,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来发展槐林渔网。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开展职业教育。用工难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工人,政府可以给培养新员工的企业一些补贴,或者由政府主导,专门和某些企业合作,每年培养一定量的新员工。还可以和本地职业学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完善员工派遣。

  创建政府服务平台。建立一个企业数据库,涵盖企业和员工档案,企业以及员工可以在平台上相互选择,相互匹配。减少适龄员工闲置,提高熟练员工的就业率。建立的服务平台还可以引导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

  加大创新奖励。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槐林镇渔网企业多为模仿制造,创新能力较差,政府加大创新奖励,会让企业注重创新人才的招聘,不能只关注一线生产工人。良好的创新奖励机制,会吸引相关人才,鼓励其创新,为企业的发展给出更多的帮助提高集群竞争力。

  完善制度规章。只有制度的完善,才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员工的合同签订、工伤赔偿、相关保险等都是需要相关制度去约束。制度完善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了企业的招聘成本。

  拓展国外市场。现今槐林渔网虽然出口到30多个国家,但国内市场的渐渐饱和,促使企业主们必须开发更多的国外市场。近些年部分企业通过阿里巴巴的平台也和相当部分的外国企业合作,但更多的企业还是围绕着本地区的资源,还有很多企业主缺乏现代科技知识。政府可以设专门部门去接触国外市场,招聘外语人才来实现和外国企业的合作交易,完成走向世界的目标。

  加强企业主的知识教育。大部分企业主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缺少专业素养去管理企业,政府可以起主导作用,邀请一些行业专家以及管理专家去开讲座,提高企业主的管理能力,开始可以政府出资请专家,等到效果出来了,企业主自然就愿意去掏钱受教育。

  (二)渔网镇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变

  龙头企业的资源分享。集群内部分企业有较为充足的资源,可以让这些龙头企业将资源分享给其他小企业。比如龙头企业和外国企业合作,外国市场很大,龙头企业的产品无法满足它的需求量,可以吸收小企业的产品整合起来出口,达到集群内企业的共赢。还有小企业可以利用龙头企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解决自身企业问题。既节约了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也实现了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这些只要政府指导合理,配合给予资源分享者的补偿是能够达到的。

  避免企业脱离集群。由于槐林镇本地区人力有限,土地有限,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从邻镇招人,也有部分企业主将企业开到了邻镇。但集群镇的特色就在于聚,如果企业过多分散,难以发挥集群镇积极作用,在一个产业集群的市场上做生意,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能共同竞争发展。

  小企业的兼并合作。小企业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这种企业主的小农意识制约了槐林渔网的发展,槐林镇的渔网生产虽然是从原料到最后织成网的产业链,但小企业的过多导致行业现状较乱。可以有两种方式的兼并:同种类企业之间的兼并,也就是横向兼并,这样可以加大企业的竞争力,成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还有一种是纵向兼并,将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一体化,可以减少企业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企业由小变大,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就体现出来。

  培养新员工。目前,槐林镇本地可提供的工人接近饱和,为缓解用工难,这几年政府部门也积极帮助企业招工,先后去过六安、河南等地招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荒的问题。但大多数企业还是只看眼前利益,不去培养新员工。企业应该改变自身观念,积极配合政府协调,勇于培养新手。其实培养出来的熟练工最后都在从事渔网行业生产,只不过员工忠诚度不够,企业不敢去培养。

  同高等院校合作。企业自主科研能力不够,可以同一些高等院校合作,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集群企业更是如此,一荣共荣,一损俱损。所以集群企业应该抱成团,积极创新,寻求未来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张绚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