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产业基金的思考

  一、何为产业基金?

  产业基金是指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自任基金管理人或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产业投资,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简称PE)。根据组织形式不同,产业基金可分为公司型基金、信托基金(契约型)和有限合伙型基金。产业基金一般通过针对被投资项目的上市、股权转让、股权回购实现收益,其中,上市是产业基金退出的首选渠道。

  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已经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史,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西方国家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阔,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样化。其中,美国是投资基金业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伴随着基金业的成长,IBM、Microsoft、Apple Computer、Inter等相当一批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曾受到投资基金的支持。在亚洲,产业基金市场逐渐成长。

  在中国,产业基金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基金的管理及运作仍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的阶段。现阶段,中国的产业基金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官办”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对特定行业进行投融资的平台。宏观来看,国家可以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需要,引导产业基金的投向,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私募市场的健康发展;微观来看,产业基金为企业发展提供多样化资金来源和经营管理服务,优化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

  二、中国产业基金发展现状

  2005年底,中国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中资产业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获批,该基金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主要面向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旨在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其后国务院又批准10只产业基金,计划募集总规模约1500亿元。

  政策面的宽松使得新兴的产业基金市场前景可观。2006年保险公司试点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和通过私募方式投资产业基金;2007年券商直投基金开闸放水,2008年出台的《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表明了银监会支持和鼓励信托公司做私人股权投资,商业银行也尝试借道混业经营来进行直接股权投资或通过间接方式进行。可以肯定,目前我国各金融机构均看好PE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并积极以不同方式探索开展PE业务。

  三、基金样本的比较分析

  (一)我国产业基金的基本情况

  从表1看出,我国现已成立的产业基金组织形式均为公司型或有限合伙型。公司型基金作为独立经济单位进行运作,可以实现风险隔离,但同时基金的投资业务也相对独立,难以获取投资业务与其他业务间的合作带来的价值增值;有限合伙型基金具有较好的自我约束特点,能激励员工进取并对公司保持忠诚,但资本规模扩张能力不强。一般认为,设立初期以公司型基金为佳,随着发展的成熟,可采取有限合伙型。产业基金在国内尚处于发展初期,多数基金采用了公司型组织形式,这保障了基金初期的独立运营;而上海金融、绵阳科技及天津船舶基金则采用有限合伙型,借鉴国外成熟的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模式,对普通合伙人起到了较好的激励约束作用,保障了投资人的收益水平。

  从基金发起人来看,各地方政府均起着关键作用。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但在基金发展初期的现实条件下,政府的引导和约束也控制了基金风险以保证其平稳运营。毕竟现阶段还无法以过往业绩来评判基金团队的投资能力,那么国家和地方对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即成为基金预期收益得到保障的依据。

  (二)11只产业基金投资产业的比较分析

  目前我国产业基金投资行业广泛,涉及核电、能源、水务、科技、船舶、航空等多个产业,但多数仍为传统行业,对新兴工业企业的创业投资较少,这将有利于产业基金发展初期对风险的规避。产业基金竞争力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所投资产业的风险与收益的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产业基金都将目标锁定在处于成熟期或上升期的行业上,而中国船舶产业基金恰恰相反,成立于市场下行周期中。船舶行业为周期性资金密集型产业,而目前,不论是国内国外环境,船舶产业都处于经济低谷中,一般投资者认为其风险较大而采取回避态度。而中国船舶产业基金则采取“反周期”的操作思路。在经济周期低谷的时候,低成本获得船舶资产,再把这些资产转化为金融产品,从而为投资人带来巨大收益。“反周期”操作或许可谓船舶企业搭建低成本结构,从而平抑经济周期风险,取得持续的发展能力,但其能否得到广大投资者认可并持续募集到足够资金还有待观察。

  (三)基金样本分析结论

  1.中国产业基金均带有一定的“官办”色彩,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国内产业基金多带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基金的设立初衷主要在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对特定产业新的投融资平台。当然,政府的支持为基金成立之初募集到足够资金提供了保障,符合我国产业基金发展初期的现实条件。

  2.现阶段产业基金对项目的投资大多停留在融资层面,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化程度不高。对国外成熟的私募股权基金来说,“发现黑马”与“培植黑马”均属于基金的核心竞争力,而对当前国内产业基金而言,“发现黑马”能力更重要。随着产业基金的不断增加,今后可能会过渡到“培植黑马”能力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3.现阶段我国产业基金几乎全部采取私募的融资方式。由于产业投资周期较长,基金管理者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证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私募资金一般来自于对投资风险有一定了解的机构投资者,有效保障了投资的持续性。随着产业基金的不断壮大,未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可考虑通过信托的方式引入个人投资者以增加投融资渠道,分散风险。

  四、对中国产业基金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根据产业基金性质合理确定政府定位

  对于政府在产业基金中所起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依据产业基金投资对象有所区别,而并非笼统地认定政府在产业基金中应起主导或引导地位。具体来说,对于有明显地域性质的产业基金,政府应起主导作用。例如渤海产业基金和上海金融产业基金。这类基金的资金投向在设立之初便明确规定其投资在某一地区的资金比例,其设立初衷也是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它不可能完全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政府应在资金筹集和投向等全方面起主导作用。而对于有明显行业性质的产业基金,政府应更多起引导作用。如广东核电基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这类基金的资金具有明确的产业投向,一般肩负着发展某一行业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使命,该类基金应以赢利性为主,广泛寻找优质项目,可主要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

  (二)提升产业基金管理者投资和管理能力

  目前我国产业基金多投资于较为成熟的传统行业,较少能对目标企业的长期战略和经营管理提供实质性帮助。而真正的产业基金应不知给企业带来资本,更重要的是一些资本以外的东西,如战略规划、运营管理、资本市场对接等。应提升基金管理者投资和管理能力,鼓励基金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和中期进入,将目标企业培育成合格的成数企业,进而获得高额回报。

  (三)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增加基金资金来源渠道

  产业基金特别是基建产业基金具有较长投资期限、较稳定的投资回报和较低的投资风险,因而它是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良好选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政府应逐步放宽投资限制。

  另外,随着经济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储蓄快速增长。产业基金风险小于股票、期权、外汇等投资工具,而收益又高于银行储蓄,能较好满足居民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需求,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今后产业基金可考虑逐步引入个人投资者以扩大融资渠道。

  胡静(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