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倒春寒”

  筹备数年的沪港通终于在万众瞩目下登场,然而首几日的表现却有点出乎意料。试点初期,港股通总额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105亿元;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每日额度为130亿元。沪港通开通首日,资金大量北上,额度迅速用完,而南下的资金却相形见绌。第二个交易日,据上海交易所数据显示,南下投资港股的港股通余额仍达97亿元(约92%),即仅用8亿元(约8%)。港交所资料则显示,北上投资A股的沪股通余额剩下约82亿元(63%),即已用48亿元(37%),也较首日爆额的情况有所回落。

  港股通的表现令不少香港投资界人士失望,很多被看好会在沪港通大放异彩的股份纷纷回吐,连港交所这个大庄家也跌跌不休。分析原因,还是要从立刻“吃螃蟹”的入市资金结构入手。目前南下买港股的多为内地散户,知根知底的股票多为H股或者大型红筹股,股价已经高企,对散户而言也有资金压力。而一些容易“下咽”的香港或者外资小盘股,内地散户对其公司运作情况等仍在熟悉阶段,不会贸然入市。

  反观流向A股的资金,其实散户数量和本地基金也比较少,多股策略也是跟港股有价差的A股,真正的资金主力是外国基金特别是对冲基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内地股市兴趣较大,显然是做足功课有备而来。沪港通北向购买A股的总额度是3000亿元人民币,有国际投资者担心沪港通额度何时会用尽,笔者认为可以参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即RQFII)业务。香港自2011年底获批RQFII,其2700亿元人民币额度至今年9月已经全部分配完成,总共不到3年时间。沪港通设限更少,参与范围更广,预计会比RQFII的时间更短。

  投资者短期的观望不能仓促得出沪港通失灵的结论,只要制度继续完善,繁荣股市只是时间性的问题。一些准备在香港上市ETF基金仍在建仓中,大户需要一个货源收集期。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A股应加快纳入权威性的国际指数,比如摩根大通的MSCI指数等,这是外国投资者是否入场的重要参考数据。随着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中国资本市场更开放,A股中权重蓝筹股在明年进入国际指数的机会很大。外来资金流入内地股市,有利于大型板块估值回归正常。

  对于港股通的遇冷,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已经公开表态,开设沪港通不是为了“把市场炒热”,南北资金扩展步伐可以不同。沪港通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市场自然会发挥其巨大的能量。其实港股通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多中小型股份市盈率只有20到25倍,而内地平均市盈率是40到50倍。一旦内地投资者和散户熟悉了香港资本市场,一贯缺乏投资机会的他们就可以找到释放出口。短期来看,虽然港股通直接作用股市的效果不大,却为内地资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低成本融资通道。加上香港机构各种佣金优惠和免费政策,资金账户已经发生了一定规模的转移。

  本刊记者 吴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