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里的日本食品

  在日本,食品标签除了可以看到产品是何时生产的,还可以看底价。有些超市为了哗众取宠,在包装上写打折,其实如果标签的条形码的尾数与打折价格一样,那么就是没有打折,反之,如果条形码尾数高于标价,这就是打折。但标签最重要的功效是标明食品的产地以及制造日期,日本这个国家对于食品的保质与生产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定。

  大阪人都以勤俭节约闻名,特别是大阪的商人也是精打细算。大阪有一家世界闻名的面包工厂,因为面包生产一般在晚间生产,第二天销售,如果标签打成当天的日期就会损失一天的保质期,于是面包工厂就把面包的出厂标签延后一天。工厂这一做就是10年,终于有一天发生了生霉斑造成食物中毒的事件,大阪卫生管理当局调查发现,原来这家面包厂在梅雨季节也用延后生产日期的办法制作标签。警方搜查了这家公司,并命令停止半年的面包销售,但这样偷鸡摸狗的行为也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这家著名的面包厂几乎到了破产的境地。

  接下来就是产地问题。相对于保质期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日本民众对于产地很敏感。举一个例子,此前中国生产的菠菜超过日本菠菜消费的40%,但因为中国出口的菠菜被日方多次查出有农药残留,后来日本市场上中国产的菠菜便很少有人问津,消费者一看产地就立马转头。此后,中国花了很多时间与资金进行宣传,也收效不大。比如国内很多号称阳澄湖的大闸蟹其实都是最后才放养在阳澄湖半年到一年,日本也发生过相同的事例。日本的蛤蜊很贵,量也不很大,需要从国外进口蛤蜊来补充不够的部分,但是日本产与外国产的价格完全不同,日本产是外国产蛤蜊的1-3倍。一部分日本黑心商人就从海外进口蛤蜊,然后埋入日本九州的海岸,到1年后再重新挖出,这样就可以多赚一倍的钱。虽然日本政府一再打击,但是各种打擦边球的现象仍然很多。

  2011年日本东部发生了大地震,因为重灾区福岛县核电站的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原本作为日本最重要的大米、蔬菜、鱼类以及牛肉生产基地的福岛县一下子被所有日本消费者拒绝,在超市中只要标有产地是福岛县的基本上没有人去碰。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于是福岛县的渔民菜农们就开始想办法在标签(产地)上下功夫。

  一是利用鱼类洄游特点,把在福岛沿海捕获的鱼称为在太平洋捕获的,这就减轻了大家对福岛县核辐射的恐惧,现在关东(东京周边地区)很多地方超市都有标有太平洋产的鱼类销售。如果消费者还有疑虑,渔民们就利用船只的停靠港作为产地——渔船捕获的鱼不在福岛县的渔港上岸,而特地跑到100多公里以外的千叶县渔港停靠。于是同样的鱼,产地却就成了千叶县。第二个办法是制成半成品或者加工食品,因为加工食品不需要标明产地,只要标明生产国(有些细心的消费者看生产厂家还是知道产地的),这样原先滞销的很多农产品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处理掉了。

  本刊驻大阪特约作者 桥本隆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