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
- 来源:微型计算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电脑,基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6-24 13:12
重庆市政府外经贸委负责人表示:“当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IT巨头相继落户重庆,未来全球笔记本增量将有一半是‘重庆造’时,再讨论谁是西部的IT中心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自2009年下半年起,IT巨头入驻重庆,标志着中国IT制造重心西移进入了实质阶段。但是,为什么他们选择了重庆?IT制造重心西移,又将会对IT行业产生何种影响?
打造亚洲最大制造基地
惠普和重庆的缘分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惠普要拓展新的市场,重庆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共同的发展意愿让双方迅速进入热恋阶段。而在整个不断考察和谈判的过程中,重庆市政府的诚意以及重庆市的优势打动了惠普。惠普高层在一次考察中提出,正在建设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二跑道设计长度是3200米,不能满足波音747全货机满载运行。重庆市高层当场拍板,立即修改设计规划,将跑道加长到3600米。
20 0 9年8月,惠普公司在渝投资30亿美元设立了一个年产全部用于外销的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2010年1月26日,第一台重庆生产下线的惠普笔记本电脑问世。惠普全球执行副总裁托德·布拉德利先生,非常风趣地把重庆与惠普的合作比喻成美满的婚姻,他更是把惠普全球结算中心也从新加坡搬到了重庆。而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在紧跟惠普之后,富士中国IT制造重心西移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康、广达、英业达等IT巨头相继而来,“仅凭重庆的吸引力是不够的,惠普有一半的功劳。”
富士康是最先跟随惠普落户重庆的配套企业之一。由于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电脑零部件代工厂,所以他们的产品几乎是和惠普直接挂钩,甚至还把自己的生产线放进了惠普的厂房。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参观了惠普的生产线后大呼自己应该加快步伐了。
此后,据传因为全球笔记本电脑代工“老大”眼看大订单被做笔记本零配件的富士康抢走,不服气,因而在2009年10月中旬,由广达中国区总经理率队的5人团队到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考察。2010年1月18日傍晚,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代工厂我国台湾广达集团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协议,在此协议框架下,广达将把其在中国的第三制造基地放在重庆。
2月27日,英业达电脑生产基地奠基,还带来了73家业内知名厂商来渝出访,这些厂商大都是为惠普、富士康、英业达生产的产品做配套加工的企业。另外有微软、LG、AMD、飞利浦等厂商表示出对重庆的投资兴趣。“重庆在硬盘生产上有两个重要的优势,一个是技术工人,一个是消费市场。现在从中国西部来看,特别重庆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很快,所以和苏州和无锡比有很大优势。”希捷公司执行副总裁大卫·莫斯里这样说。
他们为何选择重庆?
预计,以上数家IT巨头为核心的重庆西永产业园区将形成8000万台以上的笔记本电脑生产能力,同时形成3500亿元的笔记本电脑整机、2000亿元的零部件、1500亿元的关联产品,共7000多亿元年产值的全球电子产业基地——也将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然而,他们为何选择了重庆呢?
1.成本
可以说,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重庆的综合竞争力。劳动力成本比沿海低40%,煤、电、油、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低,西部大开发、城乡统筹试验区政策将降低财税成本。由于电子产品70~80%是通过航空运输,从重庆到欧美的距离与沿海基本持平,加上重庆拥有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的优势,所有零部件只要运到这里,就视同出口,可以退税,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此外,国务院对于西永综合保税区的高效审批,也让入驻IT企业放下了心。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和保税港区一样,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它将打消国际企业的成本顾虑,届时西永园区进出口设备可实行提前报关、货到放行,将为企业节约近3%的物流成本。
2月份跟随英业达专门到重庆考察、从事模具设计制造的圣美工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和沿海25%的企业所得税相比,重庆的企业所得税率只有15%,而且还享受“两免三减半”的政策。
2.物流
电子信息产品多是通过航空运输,而从重庆到美国、欧洲的航空距离,其实与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差不多。“唯一的问题是,上海可能每天有30个航班飞美国,而重庆只有3个航班。航班太少,就会影响企业产品的到达时间。”黄奇帆认为,过去,重庆国际货运航班少,是因为本地国际货运需求不足。如今,仅惠普2000万台笔记本所需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进出口运输,每天就需要4架波音747-400全货机。有市场需求,航班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他还透露,目前重庆已得到铁道部支持,在将于明年建成投用的重庆沙坪坝团结村集装箱枢纽站,增加一趟集装箱专列,直接到达上海芦潮港,从那里转运至洋山港装船出海。届时,这些笔记本电脑从重庆经铁路运抵上海只需要1天,同时还将实现“铁海联运”。此外,重庆将打通和深圳的物流通道,今后重庆加工生产出来需要出口的货物可以直接从重庆运送到深圳,将比以往的物流成本低一半。“重庆还有一大优势。”黄奇帆补充道,兰渝铁路3年后将建成,而重庆也将因此进入“欧亚大陆桥”快车道,从重庆到鹿特丹只需要12—13天时间,重庆到欧洲反而比沿海地区近了,“今后沿海地区的货物甚至要通过重庆运到欧洲。”
3.人才
东南沿海用工荒蔓延,不少工厂因招不到员工承担着货物延期的处罚、甚至无法开工,谈到英业达来渝设厂招工,现任英业达公司副总经理的简锦焰认为这是英业达今后与同行竞争的一个大优势。
简锦焰告诉记者,在上海等沿海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普遍有一个现象,由于80%的员工是外来人口,思乡之情浓重,导致上海员工流失率较高,据他观察,相关员工从业寿命只有三年。他举例说,比如像20来岁的女员工,因为婚嫁问题不少人就会回乡,这意味着每到三年,代工厂商又要重新招募新员工,并且进行重新的培训,这就造成了一种无形的损失。
据了解,英业达上海工厂中,重庆员工就达到3000多人,目前,英业达已经在上海厂区内举办了动员会,鼓励这些重庆员工回到家乡,继续在英业达重庆工厂里就职,不仅满足新工厂的建设,还可以让这些英业达的老员工在重庆对本地新进员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工厂开到重庆,这些员工就不必再担心返乡问题了。”简锦焰说,预计员工循环周期将超过沿海地区三年一换的情况,很可能在重庆增至五年。
而对于重庆来说,仅富士康一个项目,便可带动至少5万人就业,其中包括4万余名由中专、职高毕业生组成的“IT蓝领”,以及1万多名大学毕业生构成的“白领”。惠普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同样如此。照此算来,未来3年内,仅这两个项目便可为本地提供约10万个就业岗位。
市长黄奇帆总结认为,重庆之所以能够吸引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前来投资设厂,并非是重庆有什么“秘密武器”,而是因为重庆改变了以往沿海地区“两头在外” (即零部件、原材料和销售在外,加工在内)的水平加工模式,而重庆这种模式中,配套零部件本土化是一个重点。
西进脚步改变产业格局
在成功引进惠普、富士康等IT巨头入驻的同时,重庆市政府还在不断地努力加速中国IT制造重心西移的步伐。
包括高通公司、三星电子、京东方、尔必达、AMD、仁宝集团、微创集团、希捷公司、LG集团、威刚科技、海力士半导体在内的多家行业巨头,均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热烈欢迎。
“签约仅短短两个月,我们的工厂就在西永动工了,重庆速度真让人吃惊。”英业达集团会长叶国一对于重庆市政府的积极态度感到惊喜。他说,在台湾省,很多厂商没有足够的胆量走出去,导致现在的颓势,这次来重庆是经过了10个月的认真思考做出的决定,就像他在20年前到上海的场景。当时的上海曾有一段漆黑不平的小路,路上没有一盏路灯,一眼望去除了一辆施工卡车外什么都看不到,而10年后那个地方修起了一座建筑,叫做东方明珠电视塔。“想一想上海的这种快速兴起,也不过10年吧。”叶国一感慨道,现在的重庆就像是10年前的上海那样。
IT产业专家、IDC中国副总经理万宁则把这次联手称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一场领跑。他表示说,每一次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肯定会出现一个企业进行重组或调整的一次绝佳机会,因为这个时候相对成本会比较低,由于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的经济或是生产制造这个领域里的一个大幅的调整,惠普可以利用这样调整的机会相应以低的成本来去完成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动作。“像这样的一个产业因为它还有上游的零部件和组装厂的进入以及物流公司和相关的生产服务支持体系的进入,确实会对全球的PC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我们也都知道,现在目前在PC整机的供应商里面,惠普在全球站在非常前的位置,因此它增荣扩产的新策略的确会对全球的PC生产的市场会带来一定影响。
微型计算机
惠普、富士康、广达和英业达先后落户重庆,对于国内和国际IT产业而言不啻于一次地震。随着东部沿海城市客观因素(成本与人力等)的一些变化,中国IT制造重心已经慢慢不局限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重庆成功引入IT巨头,并借机渴望打造亚洲第一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将不仅对西部地区IT产品的制造业和市场消费产生积极意义,其打破传统的从零配件到成品一条龙的制造和组装产业园,也为中国的IT行业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对此,《微型计算机》将继续保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