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与“Wintel联盟”的博弈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电脑,竞争
  • 发布时间:2010-06-24 13:17
  2008年收购P . A .Semi公司埋下的种子,现在开始生根发芽了。

  苹果iPad发布已经有些日子了,国内外的分析和评论不少,褒贬不一,目的不同。但笔者认为,苹果iPad除了体现乔布斯全新的移动互联市场策略外,还向外界告知苹果已经具备在移动互联领域打造完整产业链的能力,而最典型的标志就是iPad首次采用所有苹果产品线中唯一一款自己设计的芯片A4。

  大家知道,在PC领域,“Wintel联盟”控制着硬、软产业链的最底端,这在让他们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把持着PC市场绝对的垄断地位。直到今天,没有一个软硬的组合可以撼动“Wintel联盟”在PC领域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Wintel联盟”以一种近乎默契般的配合为PC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如今,随着移动互联设备和应用的普及、发展,苹果已大有效仿“Wintel联盟”之势。但比“Wintel联盟”更让对手感到恐怖的是,苹果将芯片、平台、操作系统、应用等都集于一身,除了具有类似“Wintel联盟”的底层软(操作系统)、硬件(芯片)外,还占有丰富、强大的应用。

  当前,苹果在移动互联的终端产品和应用上本来就占有优势。此次发布采用自主设计A4芯片的iPad,意味着苹果未来可能会在智能手机中也采用自主设计的芯片。这样的话,苹果的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将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各链条间可互为促进。应用的扩大,可以提升芯片研发的速度和性能,而性能和速度的升级又反过来会加快应用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尤为关键的是,自有芯片的采用,让苹果摆脱了唯一可能受制于人的,且可能形成与竞争对手产品同质化的束缚,苹果借此可以从芯片层面就对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进行优化,从而让用户的体验更上一层楼,同时可以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加快新品的上市速度。

  另外,由于芯片在移动互联设备中所占成本较高,此举让苹果可以在现有利润的基础上,再次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与此同时,苹果采用自主芯片之后,将会加大竞争对手复制其模式的门槛。纵观目前的对手,没有任何一家像苹果一样具备将移动互联网终端和应用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的能力。

  例如最近发布Nexus One手机的Google,除了操作系统是自己的外,芯片、其它设计和应用等均得依靠所谓的合作伙伴,并且不能保证这些设计和应用都仅仅能使用和运行在Nexus One手机上。这意味着类似的使用Google系统的手机厂商们难免会陷入同质化的不利竞争中。

  与Google这些所谓的开放型的厂商相比,诺基亚、RIM等,虽然也有自己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应用,但在决定硬件平台性能和应用范围的芯片领域,仍然靠的是别人的产品。也就是说,与苹果相比,它们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上并不完整,缺少了重要的一环—芯片。而正是这一环的得力,在未来的竞争中,苹果无论在互联网终端的外形、性能、能耗,还是应用等方面都会更加游刃有余,当IT业将开放视为趋势的时候,苹果在移动互联领域似乎正走向封闭,还为此在2008年就收购了芯片设计公司P.A. Semi,投入大量精力、财力经营芯片设计多年。当然这种封闭只是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这让苹果的对手(包括所谓的山寨厂商)在竭力模仿自己软、硬件的时候,只能做到形似,而不能做到神似。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