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生!掌握平衡的艺术
- 来源:微型计算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笔记本电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6-24 13:52
VAIO在经历了2010年春季的全线
升级之后,几款全新机型落入我们的视线,其中定价在6999元至11099元的13.3英寸机型S系列无疑是焦点之一。
其实VAIO的历史上,不仅以S开头的机型很多,即便是同样的S系列,也曾在2004年的中高端商务机型市场中叱咤风云。其时S系列以轻薄的外形,在14英寸与12英寸之外另辟13.3英寸而令人印象深刻。旧有的S系列经过5次升级终于进入VAIO的机型博物馆,而延续开来的13.3英寸与轻薄时尚商务的理念又由谁接棒了呢?
实际上,旧有S系列的精髓,一部分传承到了2006年推出的SZ系列之上。但是,反观旧有S系列,其实并不如SZ系列这么惊艳,S系列更偏向于一种使用舒适度、性能、体积三者之间的平衡,显得更为温和内敛。或许是SZ系列大量采用碳纤维、色彩艳丽的LED屏幕、具备双显卡切换设计的太过高调,2008年,SR的接棒,要显得冷静许多,沉默地接过以13.3英寸为核心的性能与体积重量的平衡艺术,它比之SZ更像接连更新5次的2004年的S系列——包括不在高高在上的价格。
现在,S系列回来了。
2010年的S系列,让我们似乎看到了2004年的S系列——平衡。有些读者很容易将平衡与中庸等同起来,似乎平衡了,特点与棱角也就磨平了。事实却绝非如此,所谓平衡,就是将所有的表现在顶点找到一个此消彼长下最合适的点,它的所有特性达到一定的优秀程度,却不会厚此薄彼。而这个平衡,也是最初的S系列秉持的最大特点。
性能与便携性的平衡
VAIO S要达到平衡,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性能与便携性之间的取舍,我们首先来看性能方面,VAIO S所采用的Core i5 520M处理器主频达到2.4GHz,在睿频技术作用下可以最高至2.93GHz,在Core i5 Mobile目前产品并不丰富的情况下,Core i5 520M属于该系列的中高端水平;显卡方面,则是GeForce 310M,搭配512MB独立显存,它没有打上“GT”标签,性能方面并不出色,但作为主流独显,在绝大多数普通应用中与部分3D游戏中的表现尚可;内存方面,2根2GB DDR3 1066内存组成了共4GB的双通道,这显得较为慷慨,也能够在多数程序当中提供充足的系统资源。从VAIO S配置的核心部件来看,其性能表现是值得期待的,而实际测试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在能够反映综合性能的PCMark Vantage测试中,VAIO S得分为6068,从近期的测试来看,超过6000的PCMark Vantage得分已经属于综合性能的第一梯队了。而在能够直观并量化地反馈图形性能的3DMark Vantage测试中,VAIO S的表现也令人满意,E5985虽然还难以说性能强劲,在13.3英寸的机型中却也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VAIO是轻薄高手,前有X505,后有X,所以相形之下,VAIO S的便携性并不出彩——最薄处27.6mm的厚度在轻薄明星如云的VAIO当中只能沦为中庸,2kg左右的机身重量也注定要埋没……不要急着哀叹,这,恰好是VAIOS的平衡之处。13.3英寸被称为黄金尺寸,是因为在这个尺寸上最容易设计出轻薄与性能兼而有之的机型,那么我们来看看如果平衡的天平往轻薄倾斜一些,性能方面会如何。假设重量减轻0.4kg,达到1.6kg,这想必是13.3英寸机型非常理想的一个机身重量,那么我们需要从何处减轻重量?有两个选择,一是把塑料材质与镁铝合金材质大面积地更换为更轻的碳纤维,二是将散热模块重量消减。第一种方式已经有成品了,那就是12999元至18999元的VAIO Z,售价的大幅度提升,显然已经失去了平衡的意义;第二种方式,散热模块要消减,甚至取消独立散热模块而采用键盘底座、机身内部骨架等联动散热,才能够达到较为明显地减轻重量的目的,而这种半被动的散热方式,实践证明只能够拿来“伺候”TDP不超过10W的ULV处理器,这样的机型也有,那就是宏碁3810T、联想U350这类13.3英寸的CULV。定位的偏移,显然也失去了平衡的意义。现在回过头来看VAIO S,当你觉得它的性能恰好能够适应你的需要时,其便携性是否与性能达到了良好的平衡?
易用性与功能性的平衡
实际上易于使用与功能丰富并不算一对矛盾,但是落到笔记本电脑上,就略有不同了。具备丰富功能的前提下,笔记本电脑必然要增加对这些功能的控制,这就导致了操作的复杂化。
VAIO一直以来都具备一键恢复功能,并且经过几代的发展之后,一键恢复的使用更为简便了,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时常在读者热线当中听到诸如“VAIO的一键恢复怎么用?”“我应该按什么键启动一键恢复呢?”之类的基础问题。所以,在VAIO S这一代机型上,一键恢复功能被整合到一颗独立的名为ASSIST按键当中,与之前需要在启动时显示“VAIO”标志的界面狂按F10相比,使用上简化了不少。我们无需再为疑惑的读者解释你要在什么时机按下F10键,而只需要告诉他——关机状态下,按一下ASSIST键即可。对于入门级用户来说,看似改进不多的简化却让他们的恢复过程轻松了不少。此外,ASSIST还能够在开机状态下提供额外的功能——VAIO Care。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检查VAIO是否“健康”的系统,其中One Click Care是系统的自检与修复程序,System TuneUp是注册表清理程序。
特别是针对注册表的清理,即便是电脑熟悉程度较高的用户,也是非常实用的,定期的注册表清理可以清楚系统运行与安装卸载软件遗留的冗余信息,提高运行速度,VAIO官方的清理软件也避免了一些第三方软件盲目的清理造成系统崩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One Click Care还是System TuneUp都附带有磁盘清理程序,因此都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运行,建议在时间宽裕的时候或是睡前执行该操作。疑难解答也是VAIO Care的一项重要功能,分为VAIO顾问与诊断,提供了以输入输出、系统设置、软硬件等多种分类方式下的自动分析与修复,对于入门级用户掌握自己电脑的运行状况与简单自行修复系统问题有较大的作用,是十分实用的功能。
在软件方面,除了新面孔VAIO Care之外,自然还有我们熟悉的Media Gallery这款界面友好、功能丰富的媒体管理软件。Media Gallery除了能够以多种方式分类管理与播放多媒体文件之外,还能够通过VAIO传送支持在两台VAIO之间传送照片、视频等媒体文件。传送时,通过网线连接两台VAIO,自动识别后,传送即开始,使用上非常简单。可以看到,不管是普通应用还是高级应用,VAIO S的预装软件都会尽量将步骤简化,说明深入浅出,以减少入门级用户的不适,实用性更是毋庸多提。
在“智能化”方面,还需要提及的是光线感应器,VAIO S配备了光线感应器,屏幕亮度调节项目中增加了自动选项,当选中自动项,屏幕的亮度将根据光线感应器采集到的环境光照强度来自动调节,以保证在不同的环境中眼睛的舒适度。以前我们在VAIO TT上看到过光线感应器的配置,现在,VAIO S也具备了这样的功能,同时,还将有更多的VAIO机型添加这个实用的功能,这无疑表示VAIO的智能化又前进了一小步。
使用舒适度与体积的平衡
VAIOS采用了13.3英寸屏幕,这为键盘提供了充足的施展空间,并显得恰到好处。VAIO S依然采用了悬浮式键盘,两个相邻按键之间的键距为19mm,这是全尺寸键盘的标志,另外,15mm的键帽宽度也达到了悬浮式键盘的“全尺寸”。标准尺寸设计大大缩减了VAIO S键盘出现误操作的几率,此外,VAIO S的键盘边框为约13mm,虽然算不上很窄的边框,但也说明C面的空间被键盘高效地利用起来了。手感方面,VAIO S的键盘略有些偏硬,键程相对来说略短,但总体来说敲击起来给人的感觉较为清晰,长时间操作也不会太过疲劳。值得称道的是,VAIO S的腕托不仅保持了与键帽处于同一水平面,而且其上布满的超小方格纹路带来了不亚于磨砂的触感,但耐磨性却比磨砂好上不少,视觉上也更为时尚,可谓一举数得。有了腕托的帮助,VAIO S的输入过程变得惬意起来。
VAIO S在接口布局上与SR系列大致相当,机身右侧由中轴开始依次是RJ45接口、两个USB接口、光驱;机身左侧则依次是散热出风口、防盗锁孔、HDMI、VGA接口、一个USB接口与IEEE1394接口。其中HDMI与VGA虽然间距约8mm,但同时使用依然容易造成冲突,用户需注意,所幸同时使用这两个接口的情况极少。机身前端则是雷打不动的多合一读卡器与无线网络开关,音频接口也被设计到了前端右侧。除此之外,机身前端还有一个有趣的按钮——光驱开仓键,VAIO S的光驱开仓键被设计在了机身前端最右方,这种处理蕴含了一定的设计智慧——首先,它避免了传统开仓键在推入光驱托盘时容易被误触的烦恼;其次,这个位置不仅非常靠近光驱,而且很利于右手的操作。我们希望这个设计可以在未来的VAIO机型当中延续下去,因为实际使用当中,你会发现它非常方便实用。
VAIO DNA的“小改款”
通常我们会将对外观进行微调之后的车型称为小改款。VAIO在2008年沉淀下笔记本电脑外观设计的DNA之后,我们终于在2010年初迎来了其DNA的“小改款”——VAIO S。
VAIO S是非常典型的一款VAIO笔记本电脑,这不仅是因为它采用了VAIO最为中意的13.3英寸尺寸,而且它还包含了VAIO DNA的几乎所有元素。首先我们来看电源键,在2008年,作为VAIODNA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电源键的设计形成了设计在中轴右端的固定模式。从视觉效果上来说,绿色背光的圆形电源键在机身右侧,是非常棒的点缀。但是在使用中,面对键盘的操作者要观察电源键并不十分方便,还需要将视线移至右侧。鉴于此,VAIO S在位于中轴右端的绿色圆形电源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条形指示灯,位于键盘右上方,以便于操作者观察机器的电源状况。不仅如此,以往的设计中,电源键的圆形不仅略高于C面,而且没有附加任何点缀,显得略有些生硬,没有很好地融入整个右侧线条中。VAIO S针对这点进行了改进,不仅电源键与C面保持水平,而且将C面延伸到电源键周围,用类似“P”的形状将电源键包容进去。这种设计使得电源键与整个机身右侧更为协调融洽,是很棒的改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圆柱形中轴。
SR系列就是典型的圆柱形中轴设计,整个中轴呈圆柱形,视觉上与屏幕和机身都完全区隔开来。这种设计胜在功能上可以在中轴上设计按键,视觉上别具一格,但整体感却略微缺乏,对于部分用户来说,似乎也显得略有些复杂。VAIO S也对圆柱形中轴进行了改造,将它巧妙地融入到机身当中,利用“P”形设计,将中轴也包裹进去,使得C面能够保持良好的整体感,而从其它角度看起来,中轴依然是圆柱形。这样的设计要丧失一些特立独行的味道,但却换来更为良好的整体感,特别是打开状态下,完整的C面给予操作者的视觉感受很好。
MC点评VAIO S的A面与D面都采用了镁铝合金,这种坚固的材质甚至被用到了内存模块盖板与硬盘盖板上,这无疑从侧面说明了它优良的做工和良好的物理安全性能。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这款13.3英寸机型了。
它具备良好的性能,PCMark Vantage得分破6000,高画质流畅运行《街头霸王4》与《生化危机5》;它具备较好的便携性,2kg左右的重量与27mm至31mm左右的机身厚度让携带变得比普通的14英寸机型轻松不少;另外它还在一些外观设计的细节上进行了创新与改进。这一切,并不是在说它多么出色,而是在阐述一个词——平衡。在有所取舍的基础上,让性能、便携性、外观、材质、预装系统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一个较为优秀的水平,没有哪一个方面出彩到让人侧面,也没有哪一个方面让人感到不适,这就是VAIO S的平衡艺术。
从VAIO 2010年春季新品阵营中,我们不难发现定价依具体配置分别为6999元、7999元、110999元的VAIO S将会是中高端的主力机型,在售价上它下衔CW系列,上接Z系列,在定位上,具备不错的性能与便携性的VAIO S将会是全能型选手,搭配彩色顶盖既适合时尚商务人士,又适合追新赶潮的年轻朋友,也适合对帧数要求不太苛刻、又对外观与品质有较高要求的时尚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