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网络购物凸显四大隐患
- 来源:微型计算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网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6-24 15:39
网络购物的火热已无需多说。2010虎年伊始,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淘宝网交易额超过10亿,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不过伴随网上交易额的迅猛增长,国内网购环境存在的最大问题—诚信缺失现象也日益凸显,而且这一现象在IT产品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而从本次专题调查中搜集的上千例IT产品网购用户的投诉案例来看,网购平台信誉评级、网购诈骗陷阱、快递霸王条款和顾客点评系统所暴露的种种问题,从售前、售中到售后竟让新兴的网购模式变得千疮百孔。
数据显示,2009年淘宝网消费者维权部一共介入处理网购纠纷数十万起,占总交易笔数的万分之五。看了这些惊人的数字不仅让人感叹,网购诚信何在?为深入了解问题根源,《微型计算机》特派记者组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信誉评级—刷客“喜唰唰”
对于网店店主来说最看重的莫过于通过交易产生的口碑,也就是所谓的信用级别。一般来说,好评率越高,级别越高,说明这个商家可信度越大。以淘宝为例,在某种程度上,淘宝的信用体系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线下的实体店交易给买房带来的安全感。
然而就因为买卖双方都很看重这个信用评级,衍生出一些网络蛀虫,网店信用体系建立之初所隐藏的一些弊端凸显出来,也就直接或者间接的造就了“刷信用”或者删除差评这个“产业链”的出现。
“你是不是在担心自己的信用不够高?你是不是在担心自己每天的交易额,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东西质量保证,价格再低廉还是因为信用低而无人问津?专业的刷钻团队,拥有几千个淘宝ID,让您的小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升冠。”相信很多玩淘宝的朋友都收到过类似的消息,慷慨的陈词,信誓旦旦的保证,让那些刚刚试水的卖家不得不心动。因为新注册的店家会发现自己注册的新店毫无竞争优势可言,用户搜索同类商品时,信用级别高的卖家总是排在前面,而由于初来乍到,信用值还没有积累起来,自己的商品往往排在一二百页之后。
烟台的老谢去年夏天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注册了一家新店铺,并找了一个刷钻人,交了几百元钱,要求将自己的网店刷成四钻。“对方在短短几周内就把我的店刷成了四钻。”但是老谢真准备打点生意大展拳脚的时候,淘宝把他的店铺关闭了,自然几百块钱打了水漂。帮老谢刷信用的方法称为机器刷钻,也就是编写一个软件,这软件自动生成假的IP地址,假的用户名,假的评语。由于软件刷速度很快,要求店家只能做Q币等不需要邮寄的虚拟商品业务。作弊的店铺可以先做虚拟商品买卖,专门刷信用,当攒够了信用之后,再改做实体生意。
这种方法虽然速度快,但由于模式固定,很容易被识破。
不过与此相对应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严厉的惩罚并未让作弊的供需双方收手不干,而是争相向更隐蔽的方法转移。互联网上,有家叫做“网商管家”的网站就充当起刷信用经纪人的角色,该网站只允许拥有淘宝网店和支付宝账号的用户注册和登陆,这首先就摒除了闲散人员,可谓防守严密。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店主需要向“网商管家”缴纳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量与淘宝店铺商品的价格相同。
然后店主登录发布任务,同时要求网站的其他用户(刷客)去自己的淘宝网店上购买商品,并给予好评。而淘宝网店的真实地址只有接受任务的那个刷客才能看见,每个刷客最多只能接两个未完成的任务,这就缩小了淘宝店主被暴露的可能性,看得出警惕性相当高。接下来,刷客在淘宝店铺购买商品,并用支付宝付账给店主,模拟一次真实交易。交易完成后,刷客所付的账款会通过“网商管家”平台返还给,而该平台的钱则来自于店家的保证金。
由于有了平台的牵线拉媒和信托担保,不管是发布任务的店主,还是接受任务的刷客,即使互相不认识,也可以进行交易。
刷客通过不断地“喜唰唰”获得了钱,店家也得到了想要的信用,作为担保机构的网站平台又获得了什么?答案是“交易税”。比如当网站向刷客们按照0.3元一个的价格回收发布点时,同时在以1元钱一个发布点的价格向店家出售,每一个发布点有0.7元的差价。
“交易税”就是这些刷信用网站的赢利点。正常情况下,刷一个皇冠卖家需要10001笔交易,也就是需要10001个发布点,价值10001元,即使享受打折服务也得差不多6700元,代价不菲。但仍有不少新投入网店的商家不得不为了“前途”,在还没赚钱的时候,就先花上这么一大笔“入学费”。
随着“业务”的增加,刷客网站也在向“专业化”发展,为了逼真,设定了众多的规则。比如,同一个用户不能帮同一个发布者执行两次任务,以免被查获;实物交易必须有等待期,也就是说不能交易完成马上发好评,而是等上一到三天等等,可谓是做到了极致。不仅是淘宝,其它购物平台也存在类似问题,像百度有啊在线上IM群刷信用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网络购物,同样存在“陷阱”
虽然网购已经成为许多网民的习惯,然而网络购物毕竟和现实生活中购物不大一样,前提是互相都有信誉,买之前无法接触实物,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一方起坏心眼,后果可能比现实中的诈骗还可怕。
不久前,周先生在某购物网上发现价格便宜的数码产品网店,上面标有多款时下最热门的手机产品,其中旧版iPhone标价为2350元,比市面上的价格便宜不少。当周先生与对方进行联系时,对方说因为是走私的只能私下交易。如果同意,就先汇2350元到指定账户。思量再三,受不住诱惑的周先生终于汇了2350元后请对方发货。
过了几天,周先生接到一名自称是送货员的男子的电话。送货的男子说货已到了,但是货是走私的,规定客人需要先交1000元至2000元保证金,才能交货。周先生又到银行汇了1000元到对方账户,然而这一次是石沉大海。上网再看,发现这个网店已删除,顿时醒悟上当受骗了。
还有一个骗局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比如说你跟卖家说好了买一个300元的充值卡,卖家答应你便宜到280元,然后他骗你说,你先付300元,然后他用部分退款的功能退给你20元。
那么假如你上钩了,你就是收到了确实有20元退款,280元却不见了,手机上也没有300元的话费冲进来。因为部分退款是在确认收货的前提下的,也就是你申请退款的时候已经确认了收货,虽然眼睁睁受骗,但淘宝同样不支持你,因为你“确认收到货以后申请部分退款”。
卖家有骗子,买家也有老千。来自北京的卖家老于最近就上了一次当。老于经营一个数码网店,有一天一位叫做“啄木鸟”的买家,拍下了一台价值4999元的笔记本电脑,接着买家下订单、付款并留下了收货地址。正在老于准备发货的时候,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我朋友刚在你这里买了台笔记本电话,现在他正在出差,收货不方便,更改一下发货地址为:……”老于也没有多想,就按照短信提示的地址发货了。
但是过了几天,买家“啄木鸟”以“未收到商品”为由申请退款,老于赶紧查询了一下快递记录,发现自己发出去的货已经被签收了,很明显,自己遇到“老千”了。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现在看来也不尽然。小许在淘宝网注册了一家网店,管理手机充值卡,游戏点卡等虚拟货物,开店刚满一个月,就尝到了被骗的滋味!原来这个骗子买家注册了两个看起来十分相似的会员账号,一个用于聊天,一个用于网上购物,不仔端详根本阐明不了。相似两个用户名为“虎子1”和“虎子I”,骗子用“虎子1”聊天,价格谈好后,他用“虎子I”的账号拍货付款,然后用“虎子1”的账号说付款了,当你按照没付款的账号信息发货后,另一个付款账号则投诉你货没收到,要求退款。这种伎俩虽然听起来并不怎么高明,但还是让那些如小许一样粗心的卖家叫苦不迭。
而且虽然IT产品往往被视作高科技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但东部沿海地区的山寨作坊已经打破了太多神话。仅仅是普通人难以分辨的不同品牌、不同产地或是不同包装的“iPhone”就多达上百种。与此类似的还有PMP、显示器、键盘鼠标、上网本等产品。除李代桃僵之外,偷换品牌、偷换配件等欺诈手法也非常常见。
此外,在电脑城的角落里不受关注的翻新,也因为网络购物无法看到实物,而有了新的“市场”。而且随着商家翻新机巧的不断提升,普通消费者辨识翻新IT产品的技巧和专业知识的不足,也让太多人即使上当受骗仍被蒙在鼓里。
快递霸王条款何时休买东西的时候要当心被骗,而收货时也不一定让人放心。网购与快递关系,可以用“唇齿相依”来形容。支撑网上购物流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线下的快递公司。如今,网购平台上激增的业务量成了众多快递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来源之一。不过由于网购规则和快递行规之间的并不是完全协调一致,尤其是快递的“先签收后验货”这一规定,就滋生出不少网购纠纷。
可是即便买家想“先验货后签收”就可以做到吗?南昌的陈小姐通过网络定购了一台PMP。卖家在发货前特别关照:易碎品,快递到货后先验机后签收。几天后,产品从广东快递到了上海,陈小姐在收货时要求开箱验货,但快递员坚决地告诉她:“不行,没签过字这箱子就不是你的,先签字才能开箱。”软磨硬泡了半天,陈小姐妥协了,在快递收货单上签了字。打开箱子一看,最坏的情况发生了,PMP的屏幕有裂缝。看到这种情况陈小姐首先找到了卖家,对方答复:“货送出去的时候是好的,肯定是半路出了问题,所以说要先验货再签收,但现在你都签了字,就没办法了。”接着陈小姐又找到了快递公司,负责人说:“运输环节没有问题,我们的行规就是这样,先签后验。”陈小姐一下子懵了,自己花钱买了个垃圾,该找谁负责呢?
无独有偶,长春市民杨先生在网上购物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久前,杨先生网购了一件商品,卖家通过一家快递公司送货上门。快递员将商品送到他家后,要求他先签字再拆开包装检查商品的质量以及是否受损。但包裹的外包装上明明写着“确认商品完好后再签收”,杨先生按此说法要先验货再签字,却遭到快递员拒绝,称“先签收后验货是公司规定”,随后拿起商品离开了。一怒之下,杨先生拨通了该快递公司上海总部的电话,其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公司规定,买家必须先签字后验货,该工作人员一再强调,目前整个行业都是这样。越想越气的杨先生又致电北京卖家,卖家则表示这是快递公司的规定,他也没办法。杨先生很不满意随即提出退货,这样一送一退,买卖双方交易没成,却“成全”了快递公司两单生意。
随着网上购物的日益流行,有类似遭遇的网民也越来越多。究竟该先签字还是先验货,消协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这要看情况而定:如果你只是接受方,不是付款人,快递公司送达以后,作为接收人,如果外包装是完好的,你就必须要接受,这在《邮政法》上有规定。但是在网络购物过程中,由于买家提前支付了快递费,就有权利要求先开箱验货,先签收再验货不符合程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使消费者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由于目前国内快递法规还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快递行业投诉率居高不下,只有尽快健全快递法规,消除行业内有霸王条款之嫌的规定,才能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由于竞争激烈,卖家赚取邮资利润成为新的“潜规则”。深圳的刘先生上网给自己的女友买一个带电视功能的LCD显示器。他跟往常一样,输入选定的产品型号之后,就按照价格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选择。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他特意选择了深圳当地的卖家。联系了卖家之后,刘先生发现,卖家的仓库竟然就在自己父母家小区附近。他想自己去取货,然后顺路送到父母家;这样一来,既可以当面交易,又可以省邮费。但他这个提议马上被卖家拒绝,卖家明确表示,自取可以,但是邮资25元不能免。说白了,这款商品也就是赚个快递费。据这位卖家讲,现在好多卖家都这么干。先是依靠价格吸引来客户,然后再通过邮资把利润赚回来。
卖家从中赚取快递费差价,这种现象也折射出当下网购市场交易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职业差评师与删差评师
好容易把网购的东西买回家,可是却不怎么称心,似乎买家们可以借助点评系统来发泄一番,或是给后来者提个醒。但出于期望用以监管网店行为的点评系统,如今却也成了藏污纳垢之处。
点评系统中,好评能使网店人气倍增,相反,差评则会吓退潜在买家。网购不同实物买卖,货品好不好全靠交易后的评价体现,给好评还是中评、差评,不仅表达了现有买家的意见,也成了潜在买家参考的重要指标。继刷虚假好评的信用炒作灰色行业之后,删除中差评也渐渐成为新的分支。
网店差评师张扬(化名),青岛市自由职业者,成为以“差评”要挟网店卖家的差评师不过半年,但其收入却十分可观。不久前,张扬盯上了一个卖家。这家主营键鼠和游戏输入设备的网店开店没几个月,一共卖出了300多件外设产品,并获得了全部“好评”,积累了1个钻的信用。做过网店的朋友都知道,虽然一个钻不代表每天都有生意,不代表每天都能发件,但是能得到一个钻,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这样刚刚有些起色的网店一旦有一个中评或者差评,对店铺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张扬在该网站拍下了6件、总价值近3000元的货品,并且立即付了款,收到货后,张扬以产品质量差为名要给对方差评,对方再怎么解释,张扬还是表示不愿意放弃差评。当店主觉得一点希望都没有的时候,张扬又主动联系了对方,称觉得对方创业不容易,自己也不忍心用差评影响对方,提出一人承担一半的方法解决此问题,退给张扬一半货款可换回好评。无奈之下,对方只能认命,权当破财消灾了。得手之后,张扬很快以八折的价格把货物转手卖出,赚了800多元。同样,也有一些网上商家利用这些“职业人士”来打击对手。
当然,并非所有的网店店主都会屈服,有的商家坚决不给张扬这样的“无赖”买家退钱。为了出口恶气,店主宁可花钱删除差评,也不给无赖退款,这时候一位“职业删差评师”又粉墨登场,自称在淘宝网有内线,删一个差评300元,而且信誓旦旦地说可以通过支付宝付款,事成之后再确认给钱。店主脑子一热,就和“职业删差评师”做了交易。殊不知,这位“大师”和之前的“无赖”乃是同一个人,不过是换了个ID而已,自己改自己的评价,当然是没问题了。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无赖角色并不是只有买家,有的卖家为了不要差评,也使上了卑鄙手段。重庆工商大学陈小姐去年年末给了卖家“差评”后一周时间之内,她连续遭遇了卖家电话骚扰甚至“恐吓”。如果骚扰不成,还有更绝的,浙江的王老师最近因给了卖家“差评”收到了一个卖家发出的快递包裹,里面竟然是一桶用爆米花纸杯装好的大便。无独有偶,浙江嘉兴卖家因买家给了他一个“中评”而向买家寄冥币进行报复。
山东岛城律师事务所陈静静律师表示,职业差评师以降低网店的信誉度为手段谋取钱财,属侵权行为,如谋取数额较大,可能触犯刑法,涉嫌敲诈勒索。而那些骚扰甚至侮辱买家的店主,如情节严重,也将负法律责任。
完善评价体系,升级快递服务
诚信是生意的根本,也是一个商家立身之本,没有诚信,生意绝对不长久。在众多阻碍网民加入网购大军的因素中,对商户诚信、产品品质、售后服务的担心最为突出。
信用评价体系是网购最基础的部分,它源自美国的eBay,十多年从来没变过。但信用评价的单一化已严重阻碍了健康诚信体系的构建。网购现在从店主,消费者,厂家,合作伙伴,投资者,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利益交错在一起产生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被扩大,对网购的打击都是重量级的。
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一全新消费方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网购热潮势不可挡。作为新兴的一种渠道模式,网购也成为了人们消费习惯的一部分。而如今国内的网购却是千疮百孔,如果想建立一个诚信的电子商务环境,路还有很长。除了完善网购中的有关法律法规之外,成熟、公平的交易制度,贴心和人性化的快递体系同样需要进行重塑。谁来制法、谁来执法、谁来监管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得到尽快明确,并付诸实施!我们期待着一个透明、纯净的网购环境!
微型计算机
据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统计,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投诉增长率高达109.64%,通讯购物(如网络购物和电视购物)投诉的增长率更是超过270%。而在本次《微型计算机》的专题调查中,有三成读者在网购IT产品过程中遭遇过被商家欺诈和快递损毁物品的问题。这样的一些数字,如果说还不能让网购从业人士、平台提供商和国家工商部门予以重视,那么网购这一新兴模式距离最终的信任崩溃或许将只有一步之遥。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嗅觉敏锐的IT厂商看到了网购带来的巨大商机支行,他们不仅自己或协助经销商开设网上旗舰店,还开始逐步为此前网购其产品的用户提供售后服务,而不是百般推诿。我们也希望,这些厂商在经营网购渠道的同时,能对现在的网购隐患引以为戒,约束渠道经销商,真正把消费者当作上帝。
……
数据显示,2009年淘宝网消费者维权部一共介入处理网购纠纷数十万起,占总交易笔数的万分之五。看了这些惊人的数字不仅让人感叹,网购诚信何在?为深入了解问题根源,《微型计算机》特派记者组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信誉评级—刷客“喜唰唰”
对于网店店主来说最看重的莫过于通过交易产生的口碑,也就是所谓的信用级别。一般来说,好评率越高,级别越高,说明这个商家可信度越大。以淘宝为例,在某种程度上,淘宝的信用体系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线下的实体店交易给买房带来的安全感。
然而就因为买卖双方都很看重这个信用评级,衍生出一些网络蛀虫,网店信用体系建立之初所隐藏的一些弊端凸显出来,也就直接或者间接的造就了“刷信用”或者删除差评这个“产业链”的出现。
“你是不是在担心自己的信用不够高?你是不是在担心自己每天的交易额,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东西质量保证,价格再低廉还是因为信用低而无人问津?专业的刷钻团队,拥有几千个淘宝ID,让您的小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升冠。”相信很多玩淘宝的朋友都收到过类似的消息,慷慨的陈词,信誓旦旦的保证,让那些刚刚试水的卖家不得不心动。因为新注册的店家会发现自己注册的新店毫无竞争优势可言,用户搜索同类商品时,信用级别高的卖家总是排在前面,而由于初来乍到,信用值还没有积累起来,自己的商品往往排在一二百页之后。
烟台的老谢去年夏天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注册了一家新店铺,并找了一个刷钻人,交了几百元钱,要求将自己的网店刷成四钻。“对方在短短几周内就把我的店刷成了四钻。”但是老谢真准备打点生意大展拳脚的时候,淘宝把他的店铺关闭了,自然几百块钱打了水漂。帮老谢刷信用的方法称为机器刷钻,也就是编写一个软件,这软件自动生成假的IP地址,假的用户名,假的评语。由于软件刷速度很快,要求店家只能做Q币等不需要邮寄的虚拟商品业务。作弊的店铺可以先做虚拟商品买卖,专门刷信用,当攒够了信用之后,再改做实体生意。
这种方法虽然速度快,但由于模式固定,很容易被识破。
不过与此相对应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严厉的惩罚并未让作弊的供需双方收手不干,而是争相向更隐蔽的方法转移。互联网上,有家叫做“网商管家”的网站就充当起刷信用经纪人的角色,该网站只允许拥有淘宝网店和支付宝账号的用户注册和登陆,这首先就摒除了闲散人员,可谓防守严密。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店主需要向“网商管家”缴纳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量与淘宝店铺商品的价格相同。
然后店主登录发布任务,同时要求网站的其他用户(刷客)去自己的淘宝网店上购买商品,并给予好评。而淘宝网店的真实地址只有接受任务的那个刷客才能看见,每个刷客最多只能接两个未完成的任务,这就缩小了淘宝店主被暴露的可能性,看得出警惕性相当高。接下来,刷客在淘宝店铺购买商品,并用支付宝付账给店主,模拟一次真实交易。交易完成后,刷客所付的账款会通过“网商管家”平台返还给,而该平台的钱则来自于店家的保证金。
由于有了平台的牵线拉媒和信托担保,不管是发布任务的店主,还是接受任务的刷客,即使互相不认识,也可以进行交易。
刷客通过不断地“喜唰唰”获得了钱,店家也得到了想要的信用,作为担保机构的网站平台又获得了什么?答案是“交易税”。比如当网站向刷客们按照0.3元一个的价格回收发布点时,同时在以1元钱一个发布点的价格向店家出售,每一个发布点有0.7元的差价。
“交易税”就是这些刷信用网站的赢利点。正常情况下,刷一个皇冠卖家需要10001笔交易,也就是需要10001个发布点,价值10001元,即使享受打折服务也得差不多6700元,代价不菲。但仍有不少新投入网店的商家不得不为了“前途”,在还没赚钱的时候,就先花上这么一大笔“入学费”。
随着“业务”的增加,刷客网站也在向“专业化”发展,为了逼真,设定了众多的规则。比如,同一个用户不能帮同一个发布者执行两次任务,以免被查获;实物交易必须有等待期,也就是说不能交易完成马上发好评,而是等上一到三天等等,可谓是做到了极致。不仅是淘宝,其它购物平台也存在类似问题,像百度有啊在线上IM群刷信用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网络购物,同样存在“陷阱”
虽然网购已经成为许多网民的习惯,然而网络购物毕竟和现实生活中购物不大一样,前提是互相都有信誉,买之前无法接触实物,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一方起坏心眼,后果可能比现实中的诈骗还可怕。
不久前,周先生在某购物网上发现价格便宜的数码产品网店,上面标有多款时下最热门的手机产品,其中旧版iPhone标价为2350元,比市面上的价格便宜不少。当周先生与对方进行联系时,对方说因为是走私的只能私下交易。如果同意,就先汇2350元到指定账户。思量再三,受不住诱惑的周先生终于汇了2350元后请对方发货。
过了几天,周先生接到一名自称是送货员的男子的电话。送货的男子说货已到了,但是货是走私的,规定客人需要先交1000元至2000元保证金,才能交货。周先生又到银行汇了1000元到对方账户,然而这一次是石沉大海。上网再看,发现这个网店已删除,顿时醒悟上当受骗了。
还有一个骗局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比如说你跟卖家说好了买一个300元的充值卡,卖家答应你便宜到280元,然后他骗你说,你先付300元,然后他用部分退款的功能退给你20元。
那么假如你上钩了,你就是收到了确实有20元退款,280元却不见了,手机上也没有300元的话费冲进来。因为部分退款是在确认收货的前提下的,也就是你申请退款的时候已经确认了收货,虽然眼睁睁受骗,但淘宝同样不支持你,因为你“确认收到货以后申请部分退款”。
卖家有骗子,买家也有老千。来自北京的卖家老于最近就上了一次当。老于经营一个数码网店,有一天一位叫做“啄木鸟”的买家,拍下了一台价值4999元的笔记本电脑,接着买家下订单、付款并留下了收货地址。正在老于准备发货的时候,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我朋友刚在你这里买了台笔记本电话,现在他正在出差,收货不方便,更改一下发货地址为:……”老于也没有多想,就按照短信提示的地址发货了。
但是过了几天,买家“啄木鸟”以“未收到商品”为由申请退款,老于赶紧查询了一下快递记录,发现自己发出去的货已经被签收了,很明显,自己遇到“老千”了。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现在看来也不尽然。小许在淘宝网注册了一家网店,管理手机充值卡,游戏点卡等虚拟货物,开店刚满一个月,就尝到了被骗的滋味!原来这个骗子买家注册了两个看起来十分相似的会员账号,一个用于聊天,一个用于网上购物,不仔端详根本阐明不了。相似两个用户名为“虎子1”和“虎子I”,骗子用“虎子1”聊天,价格谈好后,他用“虎子I”的账号拍货付款,然后用“虎子1”的账号说付款了,当你按照没付款的账号信息发货后,另一个付款账号则投诉你货没收到,要求退款。这种伎俩虽然听起来并不怎么高明,但还是让那些如小许一样粗心的卖家叫苦不迭。
而且虽然IT产品往往被视作高科技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但东部沿海地区的山寨作坊已经打破了太多神话。仅仅是普通人难以分辨的不同品牌、不同产地或是不同包装的“iPhone”就多达上百种。与此类似的还有PMP、显示器、键盘鼠标、上网本等产品。除李代桃僵之外,偷换品牌、偷换配件等欺诈手法也非常常见。
此外,在电脑城的角落里不受关注的翻新,也因为网络购物无法看到实物,而有了新的“市场”。而且随着商家翻新机巧的不断提升,普通消费者辨识翻新IT产品的技巧和专业知识的不足,也让太多人即使上当受骗仍被蒙在鼓里。
快递霸王条款何时休买东西的时候要当心被骗,而收货时也不一定让人放心。网购与快递关系,可以用“唇齿相依”来形容。支撑网上购物流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线下的快递公司。如今,网购平台上激增的业务量成了众多快递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来源之一。不过由于网购规则和快递行规之间的并不是完全协调一致,尤其是快递的“先签收后验货”这一规定,就滋生出不少网购纠纷。
可是即便买家想“先验货后签收”就可以做到吗?南昌的陈小姐通过网络定购了一台PMP。卖家在发货前特别关照:易碎品,快递到货后先验机后签收。几天后,产品从广东快递到了上海,陈小姐在收货时要求开箱验货,但快递员坚决地告诉她:“不行,没签过字这箱子就不是你的,先签字才能开箱。”软磨硬泡了半天,陈小姐妥协了,在快递收货单上签了字。打开箱子一看,最坏的情况发生了,PMP的屏幕有裂缝。看到这种情况陈小姐首先找到了卖家,对方答复:“货送出去的时候是好的,肯定是半路出了问题,所以说要先验货再签收,但现在你都签了字,就没办法了。”接着陈小姐又找到了快递公司,负责人说:“运输环节没有问题,我们的行规就是这样,先签后验。”陈小姐一下子懵了,自己花钱买了个垃圾,该找谁负责呢?
无独有偶,长春市民杨先生在网上购物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久前,杨先生网购了一件商品,卖家通过一家快递公司送货上门。快递员将商品送到他家后,要求他先签字再拆开包装检查商品的质量以及是否受损。但包裹的外包装上明明写着“确认商品完好后再签收”,杨先生按此说法要先验货再签字,却遭到快递员拒绝,称“先签收后验货是公司规定”,随后拿起商品离开了。一怒之下,杨先生拨通了该快递公司上海总部的电话,其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公司规定,买家必须先签字后验货,该工作人员一再强调,目前整个行业都是这样。越想越气的杨先生又致电北京卖家,卖家则表示这是快递公司的规定,他也没办法。杨先生很不满意随即提出退货,这样一送一退,买卖双方交易没成,却“成全”了快递公司两单生意。
随着网上购物的日益流行,有类似遭遇的网民也越来越多。究竟该先签字还是先验货,消协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这要看情况而定:如果你只是接受方,不是付款人,快递公司送达以后,作为接收人,如果外包装是完好的,你就必须要接受,这在《邮政法》上有规定。但是在网络购物过程中,由于买家提前支付了快递费,就有权利要求先开箱验货,先签收再验货不符合程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使消费者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由于目前国内快递法规还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快递行业投诉率居高不下,只有尽快健全快递法规,消除行业内有霸王条款之嫌的规定,才能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由于竞争激烈,卖家赚取邮资利润成为新的“潜规则”。深圳的刘先生上网给自己的女友买一个带电视功能的LCD显示器。他跟往常一样,输入选定的产品型号之后,就按照价格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选择。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他特意选择了深圳当地的卖家。联系了卖家之后,刘先生发现,卖家的仓库竟然就在自己父母家小区附近。他想自己去取货,然后顺路送到父母家;这样一来,既可以当面交易,又可以省邮费。但他这个提议马上被卖家拒绝,卖家明确表示,自取可以,但是邮资25元不能免。说白了,这款商品也就是赚个快递费。据这位卖家讲,现在好多卖家都这么干。先是依靠价格吸引来客户,然后再通过邮资把利润赚回来。
卖家从中赚取快递费差价,这种现象也折射出当下网购市场交易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职业差评师与删差评师
好容易把网购的东西买回家,可是却不怎么称心,似乎买家们可以借助点评系统来发泄一番,或是给后来者提个醒。但出于期望用以监管网店行为的点评系统,如今却也成了藏污纳垢之处。
点评系统中,好评能使网店人气倍增,相反,差评则会吓退潜在买家。网购不同实物买卖,货品好不好全靠交易后的评价体现,给好评还是中评、差评,不仅表达了现有买家的意见,也成了潜在买家参考的重要指标。继刷虚假好评的信用炒作灰色行业之后,删除中差评也渐渐成为新的分支。
网店差评师张扬(化名),青岛市自由职业者,成为以“差评”要挟网店卖家的差评师不过半年,但其收入却十分可观。不久前,张扬盯上了一个卖家。这家主营键鼠和游戏输入设备的网店开店没几个月,一共卖出了300多件外设产品,并获得了全部“好评”,积累了1个钻的信用。做过网店的朋友都知道,虽然一个钻不代表每天都有生意,不代表每天都能发件,但是能得到一个钻,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这样刚刚有些起色的网店一旦有一个中评或者差评,对店铺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张扬在该网站拍下了6件、总价值近3000元的货品,并且立即付了款,收到货后,张扬以产品质量差为名要给对方差评,对方再怎么解释,张扬还是表示不愿意放弃差评。当店主觉得一点希望都没有的时候,张扬又主动联系了对方,称觉得对方创业不容易,自己也不忍心用差评影响对方,提出一人承担一半的方法解决此问题,退给张扬一半货款可换回好评。无奈之下,对方只能认命,权当破财消灾了。得手之后,张扬很快以八折的价格把货物转手卖出,赚了800多元。同样,也有一些网上商家利用这些“职业人士”来打击对手。
当然,并非所有的网店店主都会屈服,有的商家坚决不给张扬这样的“无赖”买家退钱。为了出口恶气,店主宁可花钱删除差评,也不给无赖退款,这时候一位“职业删差评师”又粉墨登场,自称在淘宝网有内线,删一个差评300元,而且信誓旦旦地说可以通过支付宝付款,事成之后再确认给钱。店主脑子一热,就和“职业删差评师”做了交易。殊不知,这位“大师”和之前的“无赖”乃是同一个人,不过是换了个ID而已,自己改自己的评价,当然是没问题了。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无赖角色并不是只有买家,有的卖家为了不要差评,也使上了卑鄙手段。重庆工商大学陈小姐去年年末给了卖家“差评”后一周时间之内,她连续遭遇了卖家电话骚扰甚至“恐吓”。如果骚扰不成,还有更绝的,浙江的王老师最近因给了卖家“差评”收到了一个卖家发出的快递包裹,里面竟然是一桶用爆米花纸杯装好的大便。无独有偶,浙江嘉兴卖家因买家给了他一个“中评”而向买家寄冥币进行报复。
山东岛城律师事务所陈静静律师表示,职业差评师以降低网店的信誉度为手段谋取钱财,属侵权行为,如谋取数额较大,可能触犯刑法,涉嫌敲诈勒索。而那些骚扰甚至侮辱买家的店主,如情节严重,也将负法律责任。
完善评价体系,升级快递服务
诚信是生意的根本,也是一个商家立身之本,没有诚信,生意绝对不长久。在众多阻碍网民加入网购大军的因素中,对商户诚信、产品品质、售后服务的担心最为突出。
信用评价体系是网购最基础的部分,它源自美国的eBay,十多年从来没变过。但信用评价的单一化已严重阻碍了健康诚信体系的构建。网购现在从店主,消费者,厂家,合作伙伴,投资者,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利益交错在一起产生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被扩大,对网购的打击都是重量级的。
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一全新消费方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网购热潮势不可挡。作为新兴的一种渠道模式,网购也成为了人们消费习惯的一部分。而如今国内的网购却是千疮百孔,如果想建立一个诚信的电子商务环境,路还有很长。除了完善网购中的有关法律法规之外,成熟、公平的交易制度,贴心和人性化的快递体系同样需要进行重塑。谁来制法、谁来执法、谁来监管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得到尽快明确,并付诸实施!我们期待着一个透明、纯净的网购环境!
微型计算机
据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统计,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投诉增长率高达109.64%,通讯购物(如网络购物和电视购物)投诉的增长率更是超过270%。而在本次《微型计算机》的专题调查中,有三成读者在网购IT产品过程中遭遇过被商家欺诈和快递损毁物品的问题。这样的一些数字,如果说还不能让网购从业人士、平台提供商和国家工商部门予以重视,那么网购这一新兴模式距离最终的信任崩溃或许将只有一步之遥。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嗅觉敏锐的IT厂商看到了网购带来的巨大商机支行,他们不仅自己或协助经销商开设网上旗舰店,还开始逐步为此前网购其产品的用户提供售后服务,而不是百般推诿。我们也希望,这些厂商在经营网购渠道的同时,能对现在的网购隐患引以为戒,约束渠道经销商,真正把消费者当作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