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初中,生物课,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3-10 12:2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速率的不断加快,教学内容及方法相应出现了改变,作为初中生物老师,应及时找寻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更新自身教学观念,重视生物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分组教学的方法、生物实验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为学生以后学习及发展夯实基础。

  一、现今初中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对未知的事务都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生物知识对于他们来讲就是较为新奇的知识。 然而,部分学生仅对新奇的生物实验感兴趣,却对重要的生物知识点兴趣缺乏,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情况:

  (一)教学形式过于枯燥

  当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内容时,兴趣十分浓厚,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大多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降低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无法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在进行生物课程讲解时,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主导作用,依照课文内容在讲台上生搬硬套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机械性的记录笔记,进行背诵,从而消除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学生对生物原理类知识及抽象知识的兴趣较低

  在生物课本中,包含有很多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是学生们日常生活无法接触到的内容,例如:DNA、克隆技术等。 因为初中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抽象思维,所以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并且这些生物知识缺少相应的实验作为辅助,从而学生记忆十分困难。 学生在学习生物内容时遇到困难,自然就会消除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三)生物知识点禁锢在课堂中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无论学习任何知识,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实践。 同样,生物学习也是如此。 然而,现今初中生物学习多将知识点禁锢在课本上,学生很难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生物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们的生物应用,很容易使学生对生物的理论理解同实际相分离,降低教学质量及效率。

  二、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措施

  (一)教师应更新自身教学观念,重视生物教学作为初中生物老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对生物教学予以重视,并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奠定基础。 另外,教师还应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在教学期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进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伴随着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初中生物老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身色彩艳丽的图片、灵活生动的视频等将生物知识点中较为抽象、模糊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更深入的记忆生物知识点。 例如,教师在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知识点时,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放映一些藻类、苔藓等植物图片,让学生对此类植物有直观的认识,然后引入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再如,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前几分钟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生物的小短片,为学生创建学习氛围,然后再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分组教学的方法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

  在生物教学期间,应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都存在不足,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发挥教学功能,所以,教师在讲解内容前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各个小组的情况为其设定教学任务及目标。 针对学习兴趣较高、生物水平较强的小组,教师多为其设定一些发散、探究类的任务,从而丰富学生的见识;针对学习兴趣较低、生物水平较差的小组,教师多为学生设定一些基础性的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生物知识,获取成功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借助分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加精确的认识自我,不断努力,从而完善自身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多采用鼓励、表扬的语言给予学生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当学生遇到失败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寻失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从而培养学生们生物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生物实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期间,生物实验室其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有力措施。 一般来讲,生物实验可以被划分成两个类别,其一,为演示实验;其二,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如果生物知识点较复杂,而学生操作较困难,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使学生更清晰地关注实验现象,深入记忆实验相关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而如果实验操作并不复杂,并且不具危险性,则教师应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例如,教师在讲解“叶片结构”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让学生找寻一些植物叶片,利用直接观察、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积极性。 另外,教师在设定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将生物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扬.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探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1(10)

  作者简介:王巍巍(1983.2-)女,汉族,任职于赤峰市松山外国语学校

  (作者单位:赤峰市松山外国语学校)

  王巍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