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行动导向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行动导向,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3-10 13:0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会秉承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来逐步创新教学方法,而在教学过程中,行动导向教学也是教学创新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在行动中学习的理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行动学习的教学目的。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行动导向教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习定义,而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往往又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行动学习,这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而言显然理解程度也不同,但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其目标都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行动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处理好几种对应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有效处理好行动与反思的关系

  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行动与反思则是首要处理的关系之一。所谓的行动反思,是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去进行完成某一目标而去有想法的活动。因此,对于行动学习在学生看来应是以自己的学习过程为导向,达到某一学习目标为反思的过程,对这种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决策所产生的后果来进行分析的过程,这是提高学生的自我审查能力和自我认识水平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行动和反思,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多想方法与社会和他人进行交往,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改变。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上的行动和反思来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这种进程工包括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一系列完整的思维过程,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表述了每个个体的完整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都是通过这极大环节进行的行动与反思过程,而这种学习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实际的生活中、课余训练中、实习工作中也可进行训练,反思不做到位就会影响到行动的实际导向,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能力的评估。因此,为了减少在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认为事物,对所有环节增加反思的实施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对整个环节实行监控的有效手段。

  2.有效处理好陈述知识与过程知识的关系

  行动导向教学中的陈述知识与过程两者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陈述知识与过程知识又可称为行动体系课程和学科体系课程,这两种课程不相矛盾,但是,行动体系课程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来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科体系课程更侧重于理论知识,是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最重要理论指导思想,从学科体系课程中获得的陈述性知识往往能够通过具体的情景来与游离的个体区分开来,因此,从学习者的角度上来说,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在现实中找到答案往往要比在特殊的情境下找到原理和答案要困难的多。反之,以实际工作中的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课程体系则是强调自我获得隐性的过程知识,即实践知识,这层含义主要概括为如何解决和怎么做、如何做的更好等问题。通过行动体系课程中学习的过程性知识就与情境学习、个体难以分离。因此,在过程性学习中,进行个体性的交流和分享则是行动导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过程性知识是强烈的背景化知识,这种知识受到应用范围的限制,因为在旧的情境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又要去背景化。基于以上分析,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处理好过程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绝不能从过去的只重视陈述性知识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只重视过程性知识。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的人才,应该以从职业教育中实际应用到的经验和学习策略为主,以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为辅。

  3.有效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最具有生命力的元素之一。无论是多么先进的教学理念,设计多么完美的教学方案,如果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无法实现其初衷。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的教学迥然不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权威,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处于不平等的关系;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咨询者。我们需要重构师生关系以利于行动导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实现,我们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对话性的人际关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对话性人际关系的前提。其基础之一是对于他人的思考与见解的关注、尊重和理解,基础之二是对于自身思考与见解的反省性思维。教师是构建师生之间对话性关系的关键,教师进行角色扮演式的反思是构建对话性关系的有效平台。自己当成别人,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不足,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应该更加坚定宽容与理解的信念,将学生与知识放在同一高度之上,去向学生学习,融入到学生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学习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成自己、别人当成别人、尊重每个人。不以任何一个个性的学生为另类,集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而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来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教师不仅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还要发挥对他们进行影响的作用,要时常与学生亲近对话,启发学生直接提出质疑教师观点的思想,并通过质疑来自我反思,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反思,主动为学习而行动起来,不断加强行动导向教学,逐步培养他们为自己开展学习,为自己主动学习的思想,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李海舟. 浅析行动导向教学[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2(04)

  [2] 姜成建. 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09)

  作者简介:刘鹏(1982.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生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刘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