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动画中的动作设计
- 来源:中国电视•动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戏曲,个性,动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18 09:11
夏莹莹,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动画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创作与理论
近年来,戏曲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动画制作表现形式,大量涌现于市场。戏曲动画是戏曲艺术形式与动画创作艺术的融合,一方面,以动画的表现方式展现和弘扬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另一方面,将动画植入戏曲元素,为动画加入了本土风韵,创新了中国动画品牌形象塑造方式。但是,戏曲类动画所呈现的问题是,多有戏曲形制上简单的移植,例如,将选定的戏曲生搬硬套地用动画形式加以表现,荧幕上角色造型的戏曲化装扮略显生硬,头身比例失调,影响了角色在动态上的整体展示,头和四肢机械化摆动,也失去了动作表演的动态美和节奏美,最后将戏曲演员的唱段生硬地套进去。一部好的动画片需要完美的故事情节、经典的角色形象、优美的动作节奏及恰到好处的配乐等。其中,动作节奏的设计是整个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动作设计可以加强故事表演的戏剧性、生动性,同时也丰富地传达了角色的性格特点。以生搬硬套和简单移植戏曲动作手法而创作的戏曲动画不仅很难走出国门、发扬民族动画,也损害了观者对传统戏曲文化的艺术审美能力,必须重新审视动画动作设计中的戏曲因素。
戏曲动画对动画动作设计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使动画片的种类、风格越来越多样化,要想达到理想动画设计的状态,就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不同的动画风格会对动作带来不同的效果,动作风格设计的要求也会不同。
(一)戏曲动画制作形式对动画动作设计的影响
动画的制作形式丰富多样,从已有的戏曲动画上来看,有传统的单线平涂式角色动画、剪纸动画、偶动画以及数字技术下的戏曲动画等,这些不同的制作手法对角色动作带来不同的设计方式。
单线平涂式动画是动画表现的主要形式,它在线的表现上受国画中工笔画线条影响,工整、细腻的特点使形象栩栩如生。线对形体的塑造性很强,灵活多变,对其角色连续动态的表现可游刃有余、发挥极致,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好似行云流水般自然,这些因素决定了角色表演动作的流畅感和连贯性1。夸张变形的动作技法成为动作设计中重要的表现之一,早期经典的戏曲动画中都有体现,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在飞翔时,身体随着气流像绸带一样自由弯曲等。在传统剪纸动画中,动画中的人物、背景、道具制作采用了皮影的制作方法,人物多半以侧面形象展现。在动作的处理上,依据运动原理通过调节骨骼关节的方式进行动态表演,对肢体夸张变形表现技法就很难出现,在对人物转变角度上借鉴皮影方式进行180度的直接转向,手法上呈现皮影的表现效果,动作节奏上缺乏一定的流畅感。受风格特征的影响,动作幅度的夸张性和动作的平面化成为动作设计上的特点,又因受逐格拍摄的制作方式,对动作的设计需要一气呵成,这也对动作的设计产生影响,因而在动作设计中就需要综合这些表现因素去考虑,如传统剪纸戏曲动画《张飞审瓜》等。
木偶动画在借鉴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其他动画形式相比立体感更强,因其制作的特性,木偶的肢体关节由机械或软性的铜丝等金属材料构建,在动作的处理上依据运动原理,通过操纵者扳动木偶的关节来产生不同的动态造型,用逐格拍摄的方法记录下来,获得连续的动作影像。木偶类戏曲动画因其制作和拍摄方式上的特点,对动作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如木偶戏《火焰山》、《假如我是武松》等。
数字技术下的戏曲动画是运用现代电脑数字技术生产制作的动画形式,因技术手法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画创作的效率,尤其为动作的设计带来了巨大便利。像剪纸、木偶类动画形式在动作的设计上通过电脑技术很容易被模仿出。因数字技术的支持,戏曲动画的剧种、表现风格都呈现出多样化,如动画晋剧《凤台关》、花鼓戏《刘海砍樵》、黄梅戏《女驸马》、京剧《红娘》、昆曲《十五贯》、水墨戏曲动画《双下山》等。同时,由于对技术的关注较多,而对借鉴戏曲中的动作思考却较少,因而,高质量的戏曲动画呈现的并不多。
(二)戏曲造型对动画动作设计的影响
戏曲动画中的人物形象通常以戏曲中的角色特点来进行设计。以戏曲中的京剧为例,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每个角色都承载着不同的任务和寓意2,这为角色在动画中的塑造增添了更加丰富有趣的形象空间,依据戏曲形象规则对戏曲动画中不同的角色进行不同的动作设计。
戏曲动画中,若将角色定位为“才子佳人”的形象,可采用戏曲中的生角和旦角,在对动作的设计上就需要借鉴对应角色的动作特征;若将角色定位为“奸恶、狡诈之徒”的形象,则可采用丑角,动作设计便参考丑角的形象来设计,《天书奇谭》中的贪官形象就是以戏曲中的丑角为原型设计出来的;若把角色定位为英雄人物,角色形象需采用净或生,动作设计便参考净或生的形象来设计。如《骄傲的将军》中,将军是依据戏曲中的净角设计的。可见,戏曲中的不同造型为动作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同时,动画本身造型的风格又对戏曲动画的角色带来影响,即动画形象中体型比例大小的不同,这些也会影响到整个动画的动作设计,写实型动画和夸张、漫画式卡通型动画,这两种不同的形象风格对动画中的动作设计具有明显不同的效果,如戏曲动画《骄傲的将军》、《凤台关》等中的动作设计。因此,动画形象的差异直接影响动作的设计,动画的造型不仅要符合外型特色,更要适合动作风格的表达。
(三)戏曲表演程式化对动画设计的影响
戏曲最基本的表演特征就是程式化,这就决定了戏曲动画必然要具备戏曲程式化特点。程式是对生活中的动作和语言去繁就简、去粗求精的一种提炼和概括,把传达表演意图的技术规范固定下来,从而塑造一系列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3。戏曲程式化动作表现有亮相、抹脸、卧鱼、开门、跑马、划船、钓鱼、吹胡须、扇子功、提拳双指等。戏曲这种概括、简练、明确的程式化动作表演方式将角色个性特质直观外化,引导观众较快地进入特定的情景,从而加深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具有极强的虚拟和观赏性。
戏曲动画中的动作设计需要从戏曲程式动作中借鉴。戏曲动画的成立必然要具备戏曲中具有的程式化表演的特点,这也呈现出我国动画所特有的表现形式,为动画中的动作设计带来更多的发挥空间。
从我国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开始就借鉴了戏曲元素,到影片《大闹天宫》时,戏曲元素更被充分的运用。《大闹天宫》中美猴王出场时的“亮相”动作,孙悟空观望时的“刁手”动态、思考问题时眼珠来回转动的“眼”的表演动作,天兵天将打斗时“打”的动作等,这些动作都是模仿京剧中美猴王的表演动作设计的,是典型的戏曲程式。《骄傲的将军》中,将军开场时的步伐、将军和官员见面时拱手的动作以及坐在地上的踉跄动作等,都是借鉴了戏曲的程式动作,由此可见,戏曲的程式动作对动画设计影响浓厚。
戏曲动画中动作设计提升的思考
动画中的动作设计是在对角色运动状态的设计,是以准确、恰到好处的动作来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动作特征,目的是通过肢体的语言来塑造角色形象、深化故事情节,动作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画片的质量。戏曲动画中的动作设计同样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借鉴戏曲中的元素,将程式化的动作表演加以提取、概括,为动画所用。
(一)以戏曲角色塑造为借鉴,提升动画的动作设计
角色的塑造需要体现出角色的个性,只有个性表现到位,才能更好地推动剧情发展。角色的体现要以动作设计为依据,不同的动作体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首先,角色形象需要进行定位。动画与戏曲角色都需要由一目了然的形象分明善恶,给观众以明确的意识。在动画中,圆的形态可代表可爱、机灵、活泼等特点;方的形态可代表忠诚、憨厚、稳定等特点;三角的形态可代表凶恶、狡诈、刻薄等特点。在戏曲京剧中,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形象尤为明显,通过不同的扮相演绎着不同的动作。如旦角在动作上可体现出柔美、温婉的气质,丑角在动作上则体现出卑躬屈膝、滑稽、幽默的体态,这些在剪纸动画《张飞审瓜》、《八百鞭子》等剧目中都有所体现。
其次,角色应富于个性化特点。角色形象的外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性格的趋向,使形象和动作完美结合,这需要通过动作的设计才可以完全表露出来。不同的性格体现出不同的动作,不同的动作也能反映出不同的个性。
以行走的动作设计为例,性格开朗型动作多体现为活泼好动,一蹦一跳或边走边玩,在动作设计上幅度可较大;性格温顺型动作体现上细腻柔和、节奏平稳,动作设计时幅度可较小;性格粗暴型易显冲动、鲁莽,在动作设计上可夸张;抑郁悲伤型动作节奏缓慢、身体弯曲,脚步吃力,设计时幅度可偏小。《三个和尚》中,出场时三个人物不同的动作便展现了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小和尚边走边玩的出场方式体现了其天真活泼的个性;高和尚行走时双手合并又具有弹性式的步伐体现了忠厚憨实、又不乏精明仔细的性格;胖和尚行走时全身运动,一走一回头,边走边擦汗,体现了大大咧咧、具有喜感幽默化的个性。
在戏曲表演中,“步法”的地位相当重要,同样的步法在各个行当中有着自己特殊的表现技法,不同的角色在同一个行当中也有着不同的步态。依据戏曲剧情的需要,对步法进行不同的呈现,展现出戏曲中角色扮演的身份、神态和风度。如《骄傲的将军》中,将军凯旋归来时器气宇轩昂的经典走路动作,两肩膀高高架起,双手握拳、昂首阔步、双脚外开,一走一顿,形象地展现了将军高高在上、骄傲自大的性格特征。而师爷给将军敬酒时的动作设计采用了京剧中小碎步的程式动作,将弯腰驼背、谄媚、猥琐的师爷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又如,《八百鞭子》中守门士兵走路时使用的是高抬腿的武将戏曲步法等4。
再次,把握角色设计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个性化动作因受角色性别、年龄、职业、体型、情绪、场地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改变,因此,设计动作时需要综合这些因素才能使形象准确、到位、富有生命力。《骄傲的将军》的将军形象由健壮的英姿转变成肥胖蠢顿的身材,在动作设计上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符合肥胖形体中动作的特征,从而更准确地推动故事的戏剧化表演。准确地塑造出角色的特征才能使角色性格表现得丰满、鲜活、民族韵味十足。这不仅是动作设计的目的,也是动画片成功的标准。
(二)从戏曲程式表演上提升动画的动作设计
戏曲表演开始时,讲究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进先退的动作程式,动画设计中,同样要强调动作朝向某个方向去之前,要有一个先向反方向去的预备动作,好的预备动作使动作产生自然的美感,也是衡量动作是否表现到位的关键点。从戏曲中“手”法的表演程式来看,演员在用右手指向右边时,手要先从左肩出发,朝下划一条微弧线,再指向右边,动作的表现流畅而富有弹性5。这种程式化表演在动画设计中便可用来借鉴,根据剧情的需要再加以改变,为动画服务。
首先,戏曲动画中的动作设计需要建立在动画师们反复仔细地对戏曲演员表演的观察基础上。比如戏曲中“趟马”的动作表演,表演者手拿一根缕穗棍棒式的马鞭,通过肢体语言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趟马”时马何时疾速奔驰、何时歇息食草,何时驾马迎敌等各种状态。只有通过反复观察,才会合理借鉴。
其次,戏曲程式表演和动画中的动作要善于比较。戏曲与动画中的动作设计都具有节奏性、虚拟性、夸张性等特征6,这些特征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体验。
动画中的动作节奏是角色在运动状态下,速度中的快、慢、停顿之间的相互转换。戏曲动作中的节奏同样讲究抑、扬、顿、挫,伴随着锣鼓经的鼓点,调动着观众的情绪感。动画动作中的虚拟性是创作者虚构出来的全新世界,将生活中的现象通过虚构的世界用动画特有的形式演绎出来;戏曲动作中的虚拟性是对生活形态的虚拟化表演,在有限的舞台上对表演的内容进行虚拟的概括。《三个和尚》借鉴了舞台化的表演,通过肢体语言形象地演绎上山、下山、挑水等动作。动画中的动作夸张可表现为形体动作上的变形,对形体进行挤压拉伸或形体上的完全质变;戏曲动作中的夸张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规动作的艺术化处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使人产生假定性的真实感。这些共通性和个性的特点,使戏曲动作在动画动作中的传承和借鉴成为了必然。
再一次,戏曲动作程式化需合理的加以借鉴运用,张弛有度。动画和戏曲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相异性,动画中不能简单地复制戏曲的程式动作,既要符合戏曲动作的套式,又要运用动画规律,要把握戏曲与动画动作设计的基本规律,糅合两者的优长,根据剧情的需要来设定。《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与天兵天将的武打动作,成功借鉴了京剧“四功”中“打”形体动作的表演程式,不强调打斗动作的真实性,只强调打斗中动作的形式感,身段优美、动作流畅,并伴随着动作节奏的转折停顿亮相。《哪吒闹海》中哪吒手拿着龙筋的舞蹈式动作,动作优美、流畅、飘逸,结合动画中的动作规律生动地借鉴了戏曲程式中的舞蹈动作,并伴随着甩绳亮相等动作,美感十足,观赏性极强。
对于戏曲动画的动作设计,在借鉴戏曲元素的同时,应持审视的态度,要充分结合动画故事情节、背景和表现手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应一味套用和移植,只有在借鉴、创新和结合市场需求与观众品味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动画,才更有生命力,更能推动本土动画的发展。
1、孙立军:《中国动画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版。
2、李顺利:《中国动画动作设计的传统文化性》,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6月版。
3、于冰:《动画角色表演对戏曲程式化表演的借鉴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6月。
4、《中国戏曲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7月。
5、许世虎、陈雪梅:《中国传统动画中的戏曲表演性研究》,《四川戏剧》2012年第3期。
6、孙启良:《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共性与差异》,《时代报告》2012年第9期。
文/夏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