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体影像技术的黄梅戏定格动画创作初探
- 来源:中国电视•动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名片,黄梅戏,安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18 09:23
卢俊,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动画专业讲师,韩国韩瑞大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定格动画与多媒体虚拟技术。本文同时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定格动画”课程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13jyxm529)
人的双眼有视觉差和汇聚功能,立体影像技术就是依据这一原理,将两个同样内容但不同角度拍摄的影像重合,再让观众戴上立体眼镜观看,产生“身临其境”的三维立体效果。黄梅戏最早发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后传入安徽,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为现在成熟的戏剧形式。黄梅戏作为安徽地区重要的地方戏剧代表,有着非常多的戏剧粉丝。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文化在不断发展,文化媒介日新月异,大众的主要消遣形式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戏园看戏。本文旨在探究在立体影像技术的基础上,黄梅戏定格动画与现在流行的媒介传播与发展问题,通过两者的融合,振兴黄梅戏艺术、传承我国民族文化艺术。
21世纪,数字电影制作技术和放映设备在不断替代传统电影制作与放映技术,数字电影的不断发展也加快了立体电影的前进步伐。3D电影从2006年只有一部到2009年的19部,增长速度迅猛;2007年,亚洲第一块IMAX荧幕在东莞万达院线建成;另外,中影数字院线公司和“科研所”在2008年5月举办了全国数字3D电影演示研讨会,会上进行了“数字立体电影的发展状况和分析”和“数字3D电影技术及相关设备情况介绍”两项主题介绍,其间进行了四场3D设备示范演示;12009年上映的电影《阿凡达》席卷全球27亿美元的票房,其中国内票房达15亿人民币左右,《阿凡达》的成功把立体电影推向一个巅峰;2012年,3D版《泰坦尼克号》仅上映一周国内票房就达到4.5亿元人民币,可见3D立体电影已经成为未来电影的主流方向。
立体3D影像电影的制作原理与应用
人类在观察事物时是由双眼来完成的,人类的双眼瞳距大约65mm,人的双眼所见事物的角度不同,造成了左眼看事物左一点,右眼看事物右一点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像不完全相同。这时,大脑把双眼产生的像进行综合,形成了有远有近、有前有后的视觉信号,被科学家称为“立体视觉”。这种立体视觉是由双目视差造成的,是我们观察事物产生立体图形(深度信息)的生理基础。根据这个原理,1922年上映的《爱情的力量》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立体电影,所以立体电影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1997年,皮克斯的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作为第一部三维动画电影,票房达4.85亿美元,开创了三维动画的新纪元,造成了一段时间里3D动画独霸动画市场的局面。《玩具总动员》是通过三维电脑技术在电脑中虚拟成像,利用三维空间中“Z轴”的概念增加了深度信息和对比画面的距离信息,而这种图形图像是一种在二维空间中表现三维形式,类似于照片给我们带来的信息,通过光影、光线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差来表现空间状况。到了21世纪,电影人已经不再满足于这种“假立体动画电影”。200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极地快车》正式开启了立体电影的时代,观众在影院佩戴眼镜感受身临其境的体验;2009年上映的电影《阿凡达》把立体电影推向巅峰,它通过高清摄像机捕捉演员的表情与动作形态,转入电脑中的虚拟三维模型上,并打设两台虚拟摄像机进行渲染成镜头,再通过后期软件输出立体3D影片。这部影片不仅在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而且在技术上和美学上也获得非常高的口碑,成为立体三维电影的标杆。
下面简单介绍立体三维动画或电影的制作方法:动画3D立体电影的制作方法和传统动画的制作方法没有太大区别,但在场景制作、角色制作和动作制作上则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动画制作:它是一种依靠电脑的三维虚拟技术,由双摄像机在一定角度上配合拍摄,渲染出模拟真人视角的两段镜头,再通过特殊软件后期合成影片。此类动画片是近来最流行的动画制作形式,它所呈现的人、物体、场景都是三维立体的图像。例如,近几年《飞屋环游记》、《冰河世纪3》、《冰雪奇缘》等经典三维立体动画电影都属于这类立体影视作品。
实拍立体三维电影时的摄像机与传统电影制作时的摄像机不同,它是由两台型号、功能、品牌都必须一致的摄像机在专业平台架上组合成一个摄像机位,进行实地拍摄,后期通过软件合成制作出三维立体电影。
这种制作方法使得传统经典影片不断被重新加工成3D电影,如《泰坦尼克号》3D版和《功夫》3D版,虽是老的故事情节,但经过计算机的再次回炉,立体电影的特别效果让观众再次进入虚拟的空间,感受电影带来的魅力。
3D黄梅戏定格动画探析
戏剧对于中国动画的影响十分深远,中国早期的动画就曾因成功地借鉴戏曲艺术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动画艺术家力求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得到世界动画同行的认可和肯定。如1942年的《铁扇公主》、1956年《骄傲的将军》便借鉴了中国传统京剧的诸多元素。早期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和1980年出品的《三个和尚》也融入了部分中国戏曲特色,如在戏曲动画表现形式上尝试了水墨、剪纸、皮影、布偶、陶偶等。可以说,中国动画的早期辉煌是和成功地借鉴戏曲艺术有着一定关联的。然而,这种好的势头却没能得以保持和延续,虽然此后的动漫创作激情高涨,但遗憾的是,创作过程中的盲目跟风、迷失自我等现象也日渐突出。
近几年,这些现象已经得到政府、动画专业人士、高校及企业的密切关注并开始尝试寻求突破。2005年5月,由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漫学院联手中国画系共同策划启动“动画戏曲百集工程”,并作为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立项2。北京、郑州、武汉等地也不断传出喜讯,形成了省、高校、公司为阵营的研究团体。在安徽,黄梅戏虽然是其地方戏剧代表,但对它的研究却很匮乏,面对如此丰富、深厚的戏曲艺术底蕴,应该深入、系统地研究,抢抓机遇,用动画来演绎黄梅戏精粹,传承、发展安徽非物质文化。助推动漫产业的发展,为安徽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目标贡献力量。
相对于电脑动画而言,不够逼真的画面效果是定格动画的弱点。随着电脑技术飞速发展,三维动画的画面效果越来越强,三维视觉冲击力越来越震撼。不过,在2007年美国试金石公司的定格动画电影《圣诞夜惊魂》被第一次转为3D电影,《圣诞夜惊魂》的视觉效果一点也不亚于三维电脑动画。由此得到启发,在拍摄3D黄梅戏定格动画时,在技术上将采用电脑3D动画和3D电影的制作相结合的方法,前期按动画制作的流程制作,但在定格动画的拍摄阶段用2台高清摄像机去完成逐帧拍摄,后期镜头输出成当今流行的3D影片形式。内容上则希望把黄梅戏中程式化的表演动作用具有质感的形象展现出来,再辅之以音乐板式、舞台效果,组建成一个动画的艺术时空。简练概括夸张的动作表情,配合恰当的音乐、说唱进而演绎出一曲曲动人的动画故事,戏曲中追求“意到笔不到”的虚实技巧给人无限的遐思。将这些借鉴吸收,可以丰富动作的表现性,独具特色的音乐及巧妙与动作配合,可极大地丰富动画的表现性。加之在立体技术的帮助下,完全可以令黄梅戏定格动画更加逼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华丽视觉盛宴。
动画强国美国深知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是一个强国展示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迪士尼动画是世界动画的风向标,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将美国传统文化中百老汇式的歌剧与对白纳入了自己的动画风格中,可以说,美国人在赚足票房的同时也向世界传播了其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还未能充分地开掘和继承,但已经吸引了其他国家的关注。日本、韩国、美国动画界大量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日本疯狂抢注中国古典名著商标,仅《三国志》就制作了不下于30款游戏和动画;美国不仅要将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杨家将》、《西游记》等搬上好莱坞舞台,其取材中国传统故事创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也早已成为迪士尼公司的新一代动画经典。
1、打造区域文化“名片”
黄梅戏是安徽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品,用动画的形式传播安徽传统文化,是对黄梅戏的一种延展。立体3D动画这种现代化的传媒技术,应成为宣传推广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手段。我们所研究的黄梅戏定格动画扩展了动画艺术在21世纪数字时代的实践,其交互性、文化性和娱乐性的特点,营造出人与传统文化、人与戏曲艺术的新关系与新环境,也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语言。可以说,黄梅戏定格动画是一种崭新的、充满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艺术样式,将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中国的动画创作。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曾用当时的新媒体电影技术把黄梅戏《女驸马》搬上了荧幕,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仅让世界了解了黄梅戏,也让世界了解了安徽,使黄梅戏成为了安徽的一张活名片。鉴于当时的电影曾给黄梅戏带来了活力,把黄梅戏艺术推到流行文化的前端,那么现在同样可以通过立体3D动画使黄梅戏焕发青春。以黄梅戏动漫的形式推广、发展安徽文化,打造安徽特色地域文化精品,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庞大的动画受众群体,让大家在享受视听文化的过程中了解丰富多样的安徽地方文化,提升安徽省的文化知名度。
2、传承区域传统文化
以黄梅戏为题材的3D动画创作有利于安徽经典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以精湛的表演技艺、委婉押韵的唱腔、独特的表演体系在我国剧坛独树一帜。黄梅戏经典原创动画把戏曲艺术这种对于中国广大观众最具有亲和力的传统艺术用最新的媒介形式呈现出来,不论是对弘扬安徽的传统艺术精粹,还是对传播安徽文化核心价值观,甚至对于开发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是一件具有独创意义的工作。对于动漫产业而言,将安徽传统文化的巨大资源加以重新利用和创新,必将为动画的创作带来无穷无尽的灵感来源。新时代里运用青少年喜欢的动画形式来传播、推广经典戏曲文化,可以让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接触、关注和喜爱它,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根本上培养起新一代对文化经典的认同,这对传承和弘扬安徽黄梅戏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3、拓展动漫艺术表现领域
黄梅戏与3D动画的结合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地方戏剧艺术,也将为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作出贡献,这是时尚与传统的结合。黄梅戏动画弥补了戏曲艺术在传播平台方面存在的严重局限,而戏曲又为动漫创作提供了诸多题材,使之有了丰富的内容宝库,为动画产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领域。因此,继续发掘、借鉴黄梅戏等传统的本土艺术形式、弘扬民族风格,是中国动画创作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4、动漫产业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把动漫作为重点文化产业单独提出进行重点扶持和发展。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提出:构筑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以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广告、文化用品和动漫为重点……建设合肥、芜湖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打造动漫产业大省。建设合肥、芜湖动漫产业和文化影视基地,马鞍山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构筑影视动漫游戏一体化产业体系。
浙江和湖南分别启动了“动画戏曲百集工程”、“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工程”,挑选的经典曲目包括安徽的地方戏曲,周边其他省份也已陆续开展戏曲动画的研究。面对如此丰厚的资源优势,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应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好本土的宝贵资源,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戏曲动漫之路。安徽要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原创动漫作品的研发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现在的合肥动漫基地主要以外包加工为主,缺少高水准的原创动漫作品。我们将从黄梅戏动画入手,同时结合动画短片的制作,期望在理论及具体实施操作上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为安徽动漫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安徽文化强省建设、动漫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用现代动画语言和立体电影的形式表现传统文化的戏剧动画研究,并非新鲜事物,但是对于黄梅戏动画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探索与研究。动画人必须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文化的融合时期,如何保持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是重要问题,而这一关键技术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新探索,运用3D定格动画这个新颖的载体来承载并创新黄梅戏这一戏剧文化。探索以新流行媒体动画技术把黄梅戏重新搬上荧幕,用新颖的形式让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了解黄梅戏,让黄梅戏重新进入观众的视野、重焕青春。
1、高五峰:《数字3D立体电影的技术与发展》,《当代电影》,2009-12-01。
2、孙亮:《民族化视域中的中国戏曲动画》,《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月。
文/卢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