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图书馆

  那时我是一个十足的“文学青年”,经常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骑上自行车,去市里的图书馆度过美好的下午时光。

  图书馆离得不近,骑自行车要40多分钟。我一点不觉得累,反而有赴一场美丽约会的期待和欣喜。一路上白云轻风,芳草绿树,我的心情大好,哼着歌,很快就到了图书馆。放下车子,顾不得擦一把额头的汗,急急地冲向图书馆。照例是直奔“文学艺术”专柜而去,偌大的图书馆,很多地方我都没走到过,只在自己钟情的区域流连。这有点像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状态,世界何其博大辽阔,而属于我们的只是一小片天地。这么多书,像海洋,我却只取一瓢饮。

  那些散发着迷人墨香的书,深深吸引着我。唐诗宋词的典雅优美,四大名著的华丽壮阔,现代诗歌的奔放自由,当代散文小说的清新明快,还有外国文学的新鲜生动,都让人爱不释手。每次来到图书馆,都有不同的收获。读一本书,就是和作者的一场邂逅。那些文字,温暖或冷峻,柔情或刚毅,浪漫或理性,都像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在与你侃侃而谈。读文字,就是在和不同的作者做全心投入的情感交流,我能够想象文字背后一张张不同的面孔,他们有时皱眉,有时展颜,有时娓娓道来,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和风细雨,有时铁板铜琶,我沉浸在文字中,犹如一尾自由畅快的鱼。

  那一场场温暖的邂逅,让我愉悦万分,我能够感觉到心灵得到了滋养。天知道我有多爱这些书,读每一本都带着虔诚之心。翻书的时候,我总是小心翼翼,就像在把玩一个精美的玉器一样。书中有智慧的光泽,有温润绵长的气息。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以为太对了。图书馆是我心中的圣殿,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让心灵如此安宁和沉醉。

  每读一本书,就是一场温暖的邂逅。因为有图书馆,我才有幸和那么多古今中外“高贵的灵魂对话”。阅读的美好感受难以言说,反复把玩每一个字句,心动了,欢喜着。

  图书馆里的人很多,偶尔从书中抬起头,只看到黑压压的脑瓜。但是大家静静的,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次,我伸手去书架上拿一本迟子建的文集,几乎是同时,旁边一位戴眼镜的男子也伸出手去。我一扭头,他冲我一笑,把手缩回去。我打开书读了起来。谁知,“眼镜”写了一张纸条给我:“你也喜欢迟子建?”“我喜欢她的文字,精灵一样,温情,纯粹,厚重……”就这样,我们俩传了几次纸条,很有心有灵犀的感觉。抬头间,看到他干净的笑容,忽然心动。我指了指书,示意“看书吧”。

  我们走出图书馆的时候,外面已是夕阳半垂,他想要跟我说什么,我冲他挥挥手,骑上车走了。也许,只有在图书馆里,才有那种和读书一样的心动邂逅。

  那一场场温暖的邂逅,让人生多出了那么多美好。

  可是如今,图书馆越来越少了,图书馆里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有时去图书馆,看到的是人迹寥寥,但总有那么一些坚守者,默默在角落里读书,不被外面的繁华所扰。那样的场景,会让人忽的产生一种悲壮又温暖的感觉……

  文/马亚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