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凋谢的纸兰花

  终于,一张能和女孩儿一样生动传神,几乎一模一样的兰花,无比艰难,却无比坚定地一点点呈现……

  男孩的初恋是在初三:那时,男孩不可救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一个叫“兰儿”,长得极像兰花,洁净、高雅地如一朵兰花的女孩儿。

  “兰儿”喜欢佩带像兰花一样的发卡、蝴蝶结,喜欢穿一袭像兰花叶一样淡绿色的连衣裙、“丁”字系带坡跟皮鞋:她长得很清亮,成绩也很优秀,尤其经过名师指教、高手指点的兰花画儿,成为校园橱窗的“亮点”和“焦点”,让大家越看越想看,越看越爱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男孩像着了魔一样爱上了这个女孩,是单相思,一厢情愿;而且爱得刻骨铭心,柔肠百转,以至于无论读书、听课,眼前都有女孩的影子,对着男孩微微地笑。

  鬼使神差地,一天,心猿意马、魂不守舍的男孩终于鼓足了勇气,给女孩写了一封信,在信里,男孩调动了自己以前所看到的、所能想象到的、美丽的词汇,叙说了对女孩儿的爱慕之情。

  不幸的是,这封热情洋溢的信,第二天就到了班主任的手中,班主任将他叫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而且点着他的鼻子不客气地说:“现在,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你不全心全意地准备考学,还有闲心谈恋爱。”

  按说,女孩这样做,男孩该断了妄想吧。可是,心里这样想,头脑里,偏就仍是那个女孩的影子,笑啊笑的,让人头昏脑涨。

  “一心不可二用”,男孩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有了!”万般无奈地母亲久久地徘徊地寂静地校园,看到橱窗里展出的图片,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眼前一亮:那是女孩儿的一幅画作:丹青难绘的是精神,廖廖数笔,一支“香远益清”、“亭亭玉立”的兰花,是那样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真是好姑娘啊,怪不得孩子这么着迷!”母亲像找到了答案:这么优秀、优雅的女孩儿,不只是涉世不深的孩子,就是大人也是视若己出、赞不绝口:“只是孩子啊,还没到你该拥有她、想她的时候啊!”

  母亲飞快地跑出家,像找到宝贝一样找到男孩当家弃置不用、满是灰尘的颜料和画笔。

  “是非经过不知难。”大字识不得几个,没有一点绘画基础的母亲拿起笔,才知道它们是那样调皮,你自己那个不谙世事、固执己见的儿子;它们是那样沉重,比犁铧、纺车、板车都要沉重,简直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无法涉过的大河……

  慢慢地,母亲脚下,落满了一张张的废纸……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天过去了,“兰花”由最初的向日葵,变成了芝麻叶,再变成了有点点像的“香蕉”……

  终于,一张能和女孩儿一样生动传神,几乎一模一样的兰花,无比艰难,却无比坚定地一点点呈现……

  一天放学,母亲一放学的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女孩儿,拦住了她。

  “我,我,不认识您!”在她有点惊慌的目光里,看到它,仿佛看到了一个母亲柔软、坚强的心……

  “你认识它吧!”母亲指着兰花,打开了话匣子。

  “噢!”当她知道母亲“兰花”背后的故事,她惊奇地仿佛看到了天外来客:她的兰花,是她那爸爸、妈妈请了多少名师,经过了许多年的付出,才画出来的。就是这位其貌不扬的母亲,这么短的时间,能将它画得如此生动真是“天意”……

  “幽兰生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女孩儿小心翼翼地接过了它,在母亲画的下面,用娟秀、美丽的字体写下了这首诗,晚上,男孩回家了。

  “兰花这么漂亮、飘逸的花儿!”男孩眼睛亮了,他嗅到了那非常在意,熟悉的兰花香,还闻到了一股自己更加熟稔的味道……

  “幽兰生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男孩的目光从最初的兴奋中逐渐冷静了:男孩看了,定定地站在那儿,像中了定身法。仿佛在回味着这句话的内涵。

  “丹青难得是精神”,“兰花最贵是清新”,瞬间,男孩子如同拨云见日、醍醐灌顶:就自己这副样子,不要说她看不上,就是自己也觉得自己面目可憎、窝囊透顶啊……

  “我也要做那株兰花!”男孩把兰花折叠起来,拿起了久违的课本:兰花那本不锋利的叶片,如同犀利的刀尖,让他曾经的虚荣、浮躁,如同潮水一样退去了,消失了……

  多少年后,当男孩已经成为一名教师,面对着自己那些学生,那些十八九岁的学生,那些情窦初开的孩子,他总是用自己和兰花的故事说给他们听,与其说是给他们听,更是给自己听……

  (编辑林硕)

  文/周建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