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努力可学习成绩依旧不好?

  我是高二的一名学生,这学期一开始我就下决心要努力学习,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别人下课在玩的时候,我还抓紧时间做功课,晚上不管有多困都坚持学习到12点半。可是尽管自己很努力,很辛苦地学习,成绩却仍然没有提升。可是我们班有的同学整天玩,学得很轻松,考起试来却总是比我好。我究竟该怎么办呢?

  健康成长

  如何让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成为每位同学心中的疑问。首先要说的是这位同学的学习精神非常值得肯定,他清楚自己的目标、知道哪些内容最重要、会控制与管理自己,这些学习的品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为什么依然取得不了理想的成绩呢?

  很多学生晚上坚持学习到12点半,实际上通常11点之后的效率很低,有时候甚至会抱着书本打盹。学习确实需要时间的保证,但是时间投入和效果并不是一直成正比的关系,一旦达到一个峰值,之后再继续延长时间,由于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反而会影响学习效果。由于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片面的理解,很多学生将搞好学习的重点放在了时间投入上,实际上与此相比科学合理地使用上课时间、休息时间和自学时间更加重要。

  有人把努力过了成绩依然不好的学生分了几种类型:一种是一直很努力,成绩却一直平平;一种是曾经努力过了,还是成绩不好,就不愿意再努力了;还有一种就是不愿意表现出自己努力来,是因为怕努力不成功给自己带来打击。

  如果你付出过努力却看不到成效,首先是可能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记忆力好不好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是记忆也是需要策略的。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复习。一天后甲组记忆保持98%,乙组记忆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由此可见,人在接触到新知识后,越快复习越好,这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是一方面,方法也同等重要,这位同学不仅要学习,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学会安排时间

  首先要清楚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当然,学习不应该占据作息时间表上全部的空闲时间。一张作息时间表也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能让你了解如何支配时间,从而,使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娱乐。

  二、认真对待预习的过程

  在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这对于课上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三、利用好课堂时间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四、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五、学习要有合理规律

  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回顾,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仍感模糊的认识。如果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记忆也会保持的更长久。

  六、摆正心态,树立正确考试观

  平时测验的目的主要看掌握功课程度如何,所以不要弄虚作假,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它。或许,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不要紧,只要学习扎实,认真对待,下一次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通过测验,可让你了解下一步学习更需要用功夫的地方,更有助于自己把新学的知识记得牢固。

  建议这位同学,不妨询问和观察班上学习成绩好又轻松的同学,但是更有价值的是跟自己过去比较,学会清楚地鉴别哪些方法在哪些课程上有效,哪些是要改进的。把所有功课成绩加起来看排名,很容易忽略自己在某些科目上的进步,也容易忽略某些科目上的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到用时,一看便知在哪儿。有条理的学生学得更好。

  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学习问题,而家长最关心的也是孩子的学业问题,日常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影响。平时,孩子很在乎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如果家长总是有意无意,当面或者背着孩子说:“我的小孩就这样了,功课总是七八十分。”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认为:“我就这样了,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他们把自己定位在哪一个层次,所作的努力就会和这一层次相当。

  这时候,孩子可以跟家长沟通,调整教育策略——多一些有效的表扬。怎样表扬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表扬要简单而直接、语气自然不夸张,让孩子觉得你是发自内心的。表扬要用一种朴素的、描述事实的语言,而不是过分热情的情绪表达。比如说“你想到的方法是妈妈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你能把课文朗诵得图文并茂,妈妈很高兴”。还有,指出所表扬的具体成就,引导孩子注意到自己确实进步了的证据。例如“你晚上睡觉前都把学习复习一遍,所以成绩上升了,妈妈为你感到高兴”、“你连走路都在背英语单词,所以英语成绩上来了”等,这样会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私下表扬比当众表扬更有效。如果家长们当众表扬孩子,会让孩子不好意思,也会让孩子认为家长们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果私下表扬孩子,孩子会认为家长的表扬是发自内心的,会更有成就感。

  同时,制定一个有效的学习计划也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学习计划是无序,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起来整天都捧着书本,实际上却没有效果。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计划做好了,还要和孩子商量:“计划做好了,如果没有做到,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提醒你?”选一个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建立一个监督支持系统,关键时刻点拨提醒一下孩子。

  那样,孩子的成绩就像蝉的幼虫从地下钻出地面,一点点蜕去身上的壳,最后自由地飞上天空。

  1984年,在东京举办的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他在自传里这样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过去。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在学习过程中也一样,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得到一次激励,从而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此外,压力大也是很多学生努力付诸东流的一个原因。这时,家长可以尝试用团队学习法,培养孩子与人合作而不只是竞争的学习方法。例如,给出一篇课文,要让孩子弄清楚课文的主题、写作方法、写作顺序等几大问题,孩子一个人完成往往力不从心,如果别人能够做出来而自己却做不出,就会产生压力,沮丧或丧失信心。如果让孩子在团队里学习,几个孩子共同完成这一道题,每个孩子领到一个任务,完成后教给其他同学。这样,孩子就会带着责任感主动去学习,竞争的压力就弱化了。而这时,同学们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哪怕这个任务孩子完不成,别的同学也会帮助他,孩子就不容易感到沮丧了。建议家长,尽可能为孩子创造团队学习的条件,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

  (编辑 王娜)

  文/武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