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压力太大了吗?

  我们家孩子,初中的时候一直在班里排前几名,因为中考没有考好,距离重点校差了两分,我们就花钱让他读了现在的重点中学。但是到了重点高中,孩子就好像变得没自信了,也不爱跟大人说话了,每天放学后回到自己房间,把门一关,就不出来了。成绩也大不如从前了。是我们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吗?

  协助成长

  孩子初中时在学校还处于领先地位,上了高中却变得少言寡语,整天闷闷不乐。针对这样的孩子,其实这位家长只说对了一半:家长宁可多花钱也要把孩子送进重点中学,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重点中学的师资的确好,但竞争也更加激烈和残酷,而且又是花钱进来的,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但这是不是就说明孩子没有这个能力呢?对距离分数线只差几分的孩子来说,我认为他们在能力上并不比其他孩子差,因为考试总是有偶然性的,每次发挥也不可能都那么稳定。尤其是面临大考,心理素质可能是他们之间的重要差距。孩子进了高中自信心全无,这与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而这也正是这样的孩子需要补上的一课。

  当然上面这种情况只是让孩子不自信的原因之一罢了,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还有很多孩子是因为人际交往方面出了问题。

  孩子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到了一个新环境,周围的同学都变了,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像从前了。他们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一切从头开始。

  (1)要从头开始适应新环境

  大部分同学对新环境还是感觉好奇和新鲜的,只有少数同学不适应。比如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考入了市重点、省重点,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到了城里会有很多地方不适应。有时还被同学讥笑,自尊心受挫,无法融入新环境。

  (2)要从头开始建立人际关系

  这是所有的同学都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让学生感觉不自信的因素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人是社会型动物,人有被需要和肯定的需求。如果一个人不能得到其所在的群体的认可,他就会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学校就是学生所在的群体。一个学生如果在学校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他就会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让他变得越来越自卑,发展到极限就是退学。

  (3)要从头开始适应老师

  初中老师跟小学老师相比有所不同,他们基本不会再手把手教孩子了。而高中老师跟初中老师相比又有升级,他们更愿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因此他们的讲课方式有时会让一些依赖性强的同学难以接受。

  上高一时有些孩子的思维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对老师的新方法还不适应,这就容易造成孩子听课效率不高。有的同学反映老师讲得特别快,自己根本来不及记笔记,本来上课时都听懂了,下课后却又全忘了。

  那么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前不久有个青少年在网上说:“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现在也知道要好好学习,可是有时候还是有些迷茫,找不到自信和动力。父母总是用他们所谓的激将法。可每当我听到他们说那些难听的话时,我的心里就很反感,忍不住想发火。”

  可见,对待这样没有自信的孩子,使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是不管用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刚才我们也分析了孩子不自信的原因大概有三种,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原因,看看孩子到底为什么不开心,然后再各个击破。

  (1)环境是客观原因,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只能改变孩子看待事情的角度。

  的确,农村的孩子可能确实没有城市的孩子见得多,但农村孩子身上也有城市孩子不具备的优点,比如独立、坚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而且对于农村的很多事情,城市的孩子也并不了解,如果来自农村的学生能用很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让大家觉得又新奇又好玩,他们一定也很愿意听。再给他们讲讲自己干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事,那些他们都没做过,没准他还能成为同学的崇拜偶像呢。

  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因此看待事情的角度总会摇摆不定。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大人的帮助,他们的情绪需要有人调动,也需要有人给予其信心!所以家长的引导和鼓励就像一把火炬,在孩子的热情马上就要熄灭时,在孩子看不到前进的路时,家长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及时点燃他们的火花,让孩子重新看到希望。从这一点上讲,凡是善于鼓励孩子的老师都是成功的老师,而善于点燃孩子激情的家长也都是了不起的家长。

  (2)同学关系是最能树立孩子自信的、也是最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因素。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比较自我,不善于为他人着想,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在入学前就告诉孩子怎么跟同学交往,怎么能交到好朋友。办法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则是真诚,最简单的做法是乐于助人。凡是在班级人缘好的孩子几乎都是自信满满的。

  (3)孩子不适应老师,包括两方面:一是与老师的关系,二是学习方法和能力问题。

  高中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对老师也不像小时候那么简单崇拜了,有的学生甚至开始对老师评头论足了。而有的学生就是在为老师学习:觉得这个老师好,就好好学,否则就不学。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从中调节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以转变孩子看待老师的角度。

  如果不是因为师生关系,而是因为自己学不会,那就和我们最后要说的因为成绩不好而自卑的解决办法是相同的——从成绩上下手。对于初中成绩很好的同学来说,心态是调整的关键。一般调整好心态,成绩自然会上来。因为这样的同学能力并不差,只要他愿意,他会自己找到方法。如果初中成绩就不好,那就要从基础抓起。找一科他不太惧怕的科目作为突破口,来提高他的自信心,然后再迁移到其他科目。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学习上的建议:一、调整心态,自主学习。高中的学习量大,老师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每个点都手把手教,所以自主学习至关重要。在自习或者课下把学过的知识点做一下整合,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预习、质疑、释疑和演练。高中学习量比较大,有些同学上课时根本不动笔,只听不记,也不在课本上圈圈点点,特别是对当天学到的知识不做整理,这样一来,成绩肯定提高不快。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高中知识抽象,逻辑性强,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预习、质疑、释疑和演练,即先预习相关知识,带着疑问听老师讲课,遇到疑问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并适当做题,巩固老师讲解的内容。

  此外,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最重要,家长不要整天把“成绩”挂在嘴边,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倾诉,需要倾诉对象,家长应该倾听他们的想法,同时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他们,尽可能让他们少走弯路,减少碰壁的可能。作为孩子的精神引领者,物质上的提供是我们家长必须做到的,但是绝对不能忽略精神上的引领,精神上的财富是无穷的,我们应该把我们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思想上的总结,悉数告诉孩子,助其成为一位高尚的人。

  (编辑 王娜)

  文/郑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