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恒强案例:石波携尚雅系持续表现抢眼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强者恒
  • 发布时间:2010-07-19 13:29
  变道求生。

  从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到私募基金管家,似乎已成为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精英的一条罗马大道。

  然而,犹如浅水鱼游入汪洋大海,前方充满的更多是未知。

  细数那些公转私的大佬们,业绩“强者恒强”者并不多见。

  石波是公认的例外。

  7月12日,《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尚雅投资管理公司(下称“尚雅”)总经理石波,分享了这位基金大腕的心得。

  私募的鸡生蛋逻辑

  7月初,《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0年中国私募基金排行榜,从国内444只发行时间超过两年的私募信托产品中,选取了“风险调整后收益”靠前的10只产品。最终,6家公司的产品进入前10名,分别为尚雅、博颐、龙腾、朱雀、东方远见、新价值。

  石波所在的尚雅系独中4元:尚雅4期以月收益值2%和绝对回报111%稳居中国最佳私募基金第一名,尚雅3、尚雅2和尚雅1分别以 97%、96%和76%的绝对回报率进入前10。

  对于这些业绩表现,石归结为尚雅的管理体制和团队管理方法。

  他介绍,尚雅成立之初的目标是做百年老店,做一家能实现持续回报的机构。“在一开始,我们就做好了3年内不赚钱的准备,从而重点进行投研团队的建设。”

  2007年成立,该团队共5人。时至今日已增至24人,包括4位基金经理、12名研究员。

  “公司在人员扩张和团队建设上,比规模成长要快,这样才能保证业绩的持续性。业绩与规模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先有鸡才能有蛋,而当前有些私募在做的其实是先有蛋,再生鸡。”

  石波说,“分级授权、集中决策”是尚雅现在的管理框架。分级授权,指个股占基金资产在5%以内,研究员有荐股权;如果基金经理购买比例在5%以上,就需亲自去调研;在10%以上,则需投委会去调研。

  “我们的团队和投研力量,在为所有产品负责,而不是一位基金经理就管一只基金。也就是说,这16个人对所有的产品负责。”

  作为尚雅的领军人物,石波的角色已迥异于在公募时。但在组织团队、培养公司投研核心能力的努力上,石波说,现在跟自己在华夏基金任投资副总监时,并没有本质区别。

  转型后的石波表示,在公募,是公司品牌在承担风险,现在则是个人的品牌在承担,需要慢慢把个人品牌转化为公司品牌,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竞争力。

  “任何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都会有高潮和低潮。而持续的盈利能力来自团队,不能只停留在明星基金经理阶段。团队的建设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在石波看来,部分基金经理公转私后业绩持续性不强,在于停留在依靠明星基金经理的阶段,个人对公司的影响太大。

  研究能力至上

  石波1999年加入华夏基金,先后任研究总监和投资副总监,并管理过基金兴科、基金兴华、华夏回报和华夏回报二号等基金。其中,在基金兴科和华夏回报上管理时间较长。

  2000年10月12日至2004年2月26日期间,石波管理的基金兴科回报率为21.5%,高于同期同类基金指数8.3%的涨幅。从2003年9月5日到2007年8月16日,石波管理华夏回报3年零345天,期间该基金390%的涨幅,也超过同期同类基金指数324%的表现。

  戴着公募的光环,2007年8月,石波转战私募。

  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现在尚雅坚持的“价值投资、品质投资、科学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来源于在华夏基金时的“研究创造价值”理念。

  石波讲述了公司的四大投资研究方法。

  “公司目前最核心的竞争力是独立的研究能力。在人员配置上我们邀请了多个行业的专业人士,既有来自著名高校,也有来自上市公司的,形成了投资的第一大特点,专业研究。”

  研究一个行业,要从科研机构这一端去拜访,通过他们来获悉一项技术所在产业链中哪些公司投资价值更高。这是石波所说的第二个方法“产业链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新能源汽车,我们会到动力电池的检测机构去调研,并对相应公司进行分别调研。通过它们了解上游企业,弄清上下游行业间的关系,找到哪些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石波表示。

  第三个方法是对表法。“研究企业要把它跟竞争对手中的标杆企业做比较。国内找不到,就从国际上找。从盈利模式、商品和财务数据上对比,了解其核心竞争力,能否长大。我们会对财务数据的每一个指标,包括货物周转率和资产回报率,成长性及市场空间作全方位对比。”

  第四个方法,是强调草根研究。“研究一家公司时,我们有时会作为它的消费者,比如购买iPhone和汉王电子书这些产品,去了解其渠道,通过终端了解销量,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去判断其品质。”草根研究成为其他研究的重要补充。

  石波说,研究能力的提升,比业绩和规模的提升更重要。“短期的业绩和规模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5年、10年后是否还能提供持续的回报。”

  关注供不应求行业

  正是凭借“研究先行”,从研究的角度去培养投资能力,石波所在的尚雅花大力气研究新经济领域。如今,在新能源、低碳经济、智能电网、LED、3D和手机支付等领域,尚雅的研究都处于行业前列。

  2009年对低碳板块、2010年对3G板块的扎实研究和超前介入,使尚雅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我们很早就判断今年是震荡市,不过市场比预计的还悲观。在操作上,采取了仓位中性的策略。所投资的中小上市公司,如中小盘科技股,带来了较高的超额回报率。”

  石波认为,下半年市场会回到3000点均值,维持在一个相对中性的空间。

  “我们投资的是公司的资产回报率,而不是当期业绩或市盈率。重要的是3年以后看它的现金流是否还会增长。”石波称,他们更关注处于拐点行业的支点公司,并从中寻找有10倍增长潜力的公司。

  具体行业上,他更看重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会。“这个阶段更关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他表示。

  他所说的行业多处在供不应求的领域,如教育、医疗、健康卫生和金融服务,还有低碳、LED、电池和环保等行业。“很多行业的拐点已现。”石波这样判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