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为何没成为曹操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袁世凯
  • 发布时间:2010-07-19 13:40
  青史几行姓名,北邙无数山丘。

  今年以来,安阳曹操墓的出土,使千古奸雄曹操,重新成为舆论关注热点。而在曹操墓地不远的安阳洹上村,则是后世另一奸雄袁世凯的安葬地。据说,袁世凯在被清朝猜忌而罢免兵权之后,亦是在安阳蛰伏。

  在“乱世奸雄”之前,其实还有一个称谓,即“治世之能臣”,而事实上,无论曹操还是袁世凯,都确有治世的能力与抱负。

  曹操参与平定黄巾军,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在其治理下的北方,实行屯田制,打破门户制度,实行唯才是举的选拔与用人机制等,由此,曹魏在三国成为最强者,而统一三国的,亦是取代曹魏的司马氏,可以说,曹操奠定了三国一统的根基,不愧为治世之才。

  少年时候的袁世凯,亦颇有抱负,据说他13岁的时候,曾制一联“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少年豪情跃然纸上。成年后的袁世凯,投身军营,从在朝鲜的崭露头角,到天津小站练兵的初步封疆,形成了北方系的雏形,再到取代李鸿章,成为清廷的擎天柱,亦成为推行新政的有力人物,在其仕途中,力举废除科举,大办学校,创办中国近代公检法体系、创办商会、发展实业等,推动了中国经济转型。而在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顺应潮流,逼迫清帝退位,拥戴共和体制,成为中华民国总统,推行了系列改革。经济上,实业日益发达,政治上,一度民主风气浓厚,政党、社团勃兴,在舆论方面,报纸、杂志亦风起云涌。一度创造了颇为恢弘的气象。

  在某种意义上说,曹操与袁世凯,之所以一个被人推崇为雄才大略的英雄,一个被贬斥为愚蠢而贪婪的独裁者,其实,就在于最后的人生“收官阶段”。

  风雷动,变幻瞬息间。时代都给予了他们成就大业的机会,同时,沧海横流,亦使人面临众多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最后则导致不同的结局。而对于任何时代的人来说,洞察时势,顺应大势,都是英雄人物应有的天生悟性,而曹操与袁世凯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此。

  曹操在后期,基本上控制了汉朝的朝政,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加九锡,准许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几乎就只缺一个皇帝的虚号了。如果曹操要做皇帝,其实也并不难,而曹操的高明,或者说曹操的胸襟与眼光,是他不称帝。

  曹操之所以不称帝,在于其成就北方霸业,借助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如果自己做天子,这就彻底变成了三家争霸。此外,不称帝还可以保持道义上的优势。

  曹操以蒙恬自比,说自己其实早有背叛的实力,却不愿意背叛,是因为一心想效力国家,不愿意为个人谋利。不管真假,曹操在世之时,能够看清汉朝“气数未尽”,能够顺应大势,坚持不称帝,可谓大智慧,真英雄。

  而袁世凯,一生最大的污点,就在于称帝。

  其实,中国历史上数百位皇帝中,出现了众多的昏君暴君,袁世凯称帝也没什么,而袁世凯错就错在,时代已变,而他却不能与时俱进。

  说袁世凯称帝是因为个人野心,也并不完全客观,当时也有很多人像孙权劝曹操称帝一样劝袁世凯,但是,袁世凯却没有曹操那样的克制力,也没有他那样的眼光,还真把自己放在火炉上烤了。

  本来,袁世凯应该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受益人,孙中山已经将大总统让位给他了,而当时,大总统可谓权倾天下,作为中国现代转型的中心人物,他本来有机会做中国的华盛顿,历史给了他成为伟大人物的巨大机遇,可惜,他却理解为,历史给了他当皇帝的机会,最后,在共和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里,他冒险复辟帝制,结果,自然是人心尽失,一失足成千古恨,被永久地钉在耻辱柱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