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仁心

  • 来源:快公司
  • 关键字:科学,著作,癌症
  • 发布时间:2015-05-28 12:54

  一本工程浩大的经典,一本详实严谨的科学著作——《众病之王》的作者想告诉你,关于癌症,你需要了解更多。

  癌症是个艰深的话题,但辛达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在2010年出版的书《众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中讲述了癌症的历史和未来,令人叹为观止。本书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出人意料地成为畅销书并赢得2011年普利策(Pulitzer Prize)非虚构类奖。如今,《众病之王》正被拍成由三部分组成、长达六小时的纪录片,于3月30日在PBS(美国公共广播电视)首播。这部由巴拉克·古德曼[Barak Goodman,成名作《斯科茨伯勒:美国的悲剧》(Scottsboro:An American Tragedy)]导演,肯·伯恩斯(Ken Burns)执行制作的纪录片有着远大的目标:通过强调科学家在对癌症的了解和治疗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来改变大众关于癌症的认知。“许多人至今都没能消化生命科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穆克吉说,“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互动已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身为哥伦比亚大学戈伯特·欧文综合癌症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s Herbert Irving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教授、一位实践中的肿瘤学家,穆克吉解释了他如何努力使人们改变对这个热门话题的思考方式。

  真实动人

  病人的经历贯穿了书本与纪录片的整体叙事。“纵观全书,我都试图在列举科学突破或失败时,插入现实故事,”穆克吉说,“我和肯以及巴拉克都认为,纪录片必须实时跟踪人们的情况,以展示抽象知识世界是如何与病人的真实世界重叠的,虽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历史。我们想向世界传达兴奋之情:科学唤醒生命。病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这场战役是如何在真实世界中上演的。”

  拓宽眼界

  想要拥有更多的受众,穆克吉意识到他必须采用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作为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实验室的干细胞生物学家,他在专业层面对癌症有诸多了解,但问题在于如何吸引外行读者。“我退后一步想,‘与癌症的战争中,我们置身何处?’”他说,“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必须追溯历史。历史是一门工具,可让我们从过去了解未来。这就是本书的起源。关于美国内战历史的书有4,000本之多,但从没人写过癌症的历史。”

  问对问题

  穆克吉是一名狂热的阅读者,在决定投身医学领域之前,他曾考虑过就读哲学专业。穆克吉相信,他受到的全面教育帮他构建起本书的架构。“我受到的科学培训教会我如何在实验室里问问题,”他说,“但在实验室之外,你必须想清楚这些问题是否重要。科学与人文方法必须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所以,一方面你必须极其深刻,但同时得知道你所问的问题是否真正有价值,是否承载了真正的思考。”

  庆祝进步

  穆克吉说他和电影制作人都小心翼翼,不要表现出对持续数十年抗癌战争过度乐观的态度。不过,我们不能否认抗癌之旅确实取得了进步——而且是飞快的进步。“我们每天都有新发现,这些发现很快就被应用在疗法中,”他说,“电影中的希望并非虚假哄骗。确实,我们所取得的进步带着沉重的意味,因为每一点小进步都是在对成千上万癌症病人的治疗中发现的。然而,小进步会累积成大进步,而大进步又会开辟新的领域,所以,我们至今取得的进步已颇为惊人。”

  从纸面到屏幕

  将《众病之王》拍成纪录片的过程中,穆克吉学到的三个经验教训

  故事至上:

  “我们定下的原则是,任何人说话时都不使用道具,必须用双手传达内容。在电影中看到这一点时,你会发现这有多么令人惊奇。这是极好的电影制作方式。你会发现,讲故事比任何其他东西都要强大。”

  “严”和“松”:

  “做科学研究和拍电影时,一开始太挑剔可能会扼杀一个伟大的想法。所以,早期阶段,起作用的主要是大脑的直觉部分。反之,当作品趋于成熟,你必须三思而行。这时,你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你要知道何时在两种模式间转换。”

  修改,再修改:

  “当电影拍摄完成,整个剧组坐下来,一夜连续审看六个小时。接着,最重要的对话开始了——加强这点,削弱这点,改变这点等等。这个过程不止发生了一次,而是两或三次,而每次出炉的都是更完美的产品。”

  文/ADAM BLUESTEIN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