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的教子之道

  如今,一些家长向毕淑敏提出“是否可以打孩子”的疑惑时,毕淑敏常笑着说:“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对他们来说,打是没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打与不打,其实都是爱。”

  著名作家毕淑敏,被王蒙称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她不仅是一位兢兢业业的作家,还是一位非常称职的母亲。她的儿子芦淼,不负母望,先后攻读了心理学和法学硕士,曾任教于北京四中,也曾任网站高管,现就任于中国青年出版社。毕淑敏的教子之道,为人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方法。

  毕淑敏教儿子学会独立生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和不少小孩子一样,芦淼小时不喜欢多穿衣服。毕淑敏苦口婆心地教导他“春捂秋冻”,可后来,她发现儿子虽然当着她的面穿上了衣服,出门照样就脱了。她索性任由儿子自己决定生活细节,这样一来儿子反倒可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儿子生病了,做医生的毕淑敏画张路线图,让他自己去医院看病。毕淑敏的做法,让儿子觉得开心,也培养了他的责任心。上学之后,儿子常常会一脸幸福地对毕淑敏说:“妈,我一直认为同学们都跟我一样的自由呢!原来不是啊!”毕淑敏听了心里偷偷地乐,看来自己的放手,还真的是让儿子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幸福。

  毕淑敏为人平和,多年的军旅生涯磨练出她宠辱不惊遇事平稳的性格,可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她也曾经采用过暴力的教育方法。因为儿子越来越调皮,越来越叛逆,毕淑敏在夸奖、批评,甚至恐吓等都失效之后,拿出了最后一件家教法宝——打!毕淑敏从来也不用工具,只用手打,她觉得这样可以精确地掌握下手的轻重。如今,一些家长向毕淑敏提出“是否可以打孩子”的疑惑时,毕淑敏常笑着说:“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对他们来说,打是没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打与不打,其实都是爱。”

  毕淑敏哲理化的文字,已成为当代文坛的独特存在。她比任何作家都更敏感于人的内在自我,即专注于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对待儿子的教育,她也注重心灵的沟通。朋友寄来的刊物里有一份面向少男少女的问卷,题目是:“异性的哪种特质最吸引你?”毕淑敏知道儿子拒绝和自己谈“性”,就想用这份答卷和儿子说说和异性交往的问题。可没想到,儿子根本就不愿做。毕淑敏就故意说:“我作为一个母亲,想了解你的心,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一个人应当心底无私天地宽。大丈夫,端的是襟怀坦白事无不可对人言。”

  听了毕淑敏这番话,儿子低下了头。毕淑敏趁热打铁,软硬兼施:“这表中有一个词,我不懂。诚心诚意请教你。”儿子一下来了情绪,问:“哪个词?”“喏,就是这表上的第14条:你是否喜欢‘酷’——是残酷的意思吗?这真是个可怕的问题。不管男孩女孩,都不该喜欢残酷。”儿子一听笑了起来,话匣子终于打开了:“连酷都不懂,还算什么作家。酷就是冷峻漠然的样子,是个好词。”接下来,母子俩就从“酷”字开始,谈起了各自对生活、对异性的看法,儿子也在毕淑敏的引导下,认认真真地填写了答卷。通过这样的讨论,代沟消除了,毕淑敏也了解并引导了儿子对于异性的看法。

  毕淑敏为了让儿子开阔眼界,经常带儿子外出旅游。她常说,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旅游的好处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蓄积。有人以为旅游只是照一些相片买一些小小的工艺品,其实不然。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毕淑敏与儿子在2008年5月13日至2008年9月4日,母子二人乘坐日本“和平号”游轮环游世界,共计航程52311公里,成为中国内地首次航海环绕地球旅行的两位公民。

  在毕淑敏的引导下,芦淼拥有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这个人生值得我们称赞!

  链接:毕淑敏:告诉孩子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习惯。我这样说,实在是因为俭省的机会其实很廉价,俯拾即是、遍地滋生。比如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毛上挤出大约1.5厘米到2厘米的膏条,而不是1尺长。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变成螃蟹聚会的洞穴。再比如无论你坐拥多少橱柜的衣服,当暑气蒸人的时候,你只能穿一件纯棉的T恤衫。如果把貂皮大衣捂在身上,轻则长满红肿热痛的痱毒,重了就会中暑倒地一命呜呼。俭省比奢华要容易得多,是偷懒人的好伴侣——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和最小的花费直抵目标。

  然而有三件事你不能俭省:

  第一件事是学习。学习是需要费用的,就算圣人孔子,答疑解惑时也要收干肉为礼。学习费用支出的时候,和买卖其他货物略有不同。你不知道究竟能得到多少知识,这不单决定于老师的水平,也决定于你自己的状态。这在某种情况下就有点隔山买老牛的味道,甚至比股票的风险还大。谁也不能保证你在付出了学费之后一定能考上大学,你只能先期投入。机遇是牵着婚纱的小童,如果你不学习,新娘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你人生的殿堂。

  第二件事是旅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限制,但你要想法弥补。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旅游是需要花钱的,谁都知道。旅游的好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蓄积。有人以为旅游只是照一些相片或买一些小小的工艺品,其实不然。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第三件事情是锻炼身体。古代的人没有专门锻炼身体的习惯,饥一顿饱一顿全无赘肉。生存的需要逼着他们不停奔跑狩猎,闲暇的时候就装神弄鬼。在岩壁上凿画,在篝火边跳舞,都不是轻体力劳动,积攒不下多余的卡路里。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用不完的热量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负担。于是要人为地在机器上跋涉,在充满氯气的池子里浮沉,在人造的雪花和冰面上打滚,在矫揉造作的水泥峭壁上攀爬……这真是愚蠢的奢侈啊!可我们没有办法,只有不间断地投入金钱,操练贫瘠的肌肉和骨骼,以保持最起码的力量和最基本的敏捷。

  有没有省钱的方法呢?其实也是有的。把人生当做课堂,向一切人学习,就省了上学的钱。徒步到远方去,就省了旅游的钱。不用任何健身器械,就在家里踢毽子、高抬腿、做广播体操……就省了健身的钱。

  然而,这也是破费,因为我们付出了时间。

  (编辑 王娜)

  ■文 艾兴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