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书

  小时候家境比较富裕,母亲当时也很年轻漂亮。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她就好像是下凡的仙女。每每下班回家,总是给我捎来一些精致的连环画,《十八罗汉》《哪吒闹海》《白雪公主》……父亲母亲因为工作忙,我常一个人在家里。我家的院子很宽阔,种有梨树,桃树……院子的对面是片空阔凹陷的草原,东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我常到那里,依靠在婀娜的柳树边,如痴如醉地读着连环画。为哪吒的高超本领而喝彩,为白雪公主的奇遇而怦然心动。

  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慢慢懂事以后,家道已渐中落。我也永远的离开了这片读书的乐园,随着父亲母亲辗转漂泊。

  我们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苦度着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由于家里有几台机器,母亲开始为别人缝制袋子,活儿又脏又累,有时通宵不能休息。但家里依然很穷买不起菜,只有挖野菜。

  我想母亲再也不会给我买书了,但我依然奢望着。读书的欲望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终于,有天母亲递给我一本秀美的小书来,说:“强儿,这儿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小说。上面注有拼音,你拿去读吧!”从那以后,母亲又陆续给我买了一系列的小说,《西游记》《红楼梦》《堂吉诃德》……

  虽然当时我只能读到最肤浅的一面,也许正像陶渊明所说的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每会意,便欣然忘食。”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这些书,经常直至深夜,时常发现母亲还坐在机器边,哒哒哒地缝补着袋子。我分明看见她的眼睑垂下又伏起……我忍不住放下书本,走到母亲面前说:“妈妈,你怎么还不休息啊?”母亲没有应答我,只是微微一笑,似乎又提起精神来,把我搂在怀里说:“给妈妈讲一个你看过的小说。”我讲起了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母亲听得入了神。我这时才发现母亲原本乌黑的头发中爬出几根白发,脸颊边还有几道细细的皱纹,母亲的手粗糙极了,像是干枯的树皮一样。母亲已不再年轻。

  渐渐的,我长大了,经常不在家,很久才回来一次。偶尔的一回,母亲却病倒在床上,一瞬间好像老了许多,也好像憔悴了许多,削瘦的脸庞好像要凸露出颧骨来。当时正值冬夜,天冷得厉害。我骑着三轮车带着母亲去看病。母亲半躺在上面,裹着一件破烂的红棉袄,戴着围巾把头缠得严实实的,寒风依然像刀子一样穿插过来,母亲瑟瑟地打着寒颤,佝偻的身躯像是蜷曲的猫一样。路途中,母亲居然要停下来,逛一下书店。

  那是一家豪华的书店,上下四五层,装修得极为气派典雅。柜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母亲瘦小的身躯蹒跚的移动着,翻起一本仔细地看着,摇摇头,又拿起一本,如此反复,累了母亲伸缩一下腰肢,依靠在书架的一棱,良久,母亲挑选了一本《曾国藩家书》,径直走到收银台,问道:“小姐,这本书多少钱?”那服务员鄙夷地打量了我母亲一眼,从嘴角边挤出两个字:“二十。”母亲先是一惊,既而犹豫一会儿,从裤兜里费力地掏出用麻布包成的巾带,扯了一层又一层终于露出两张崭新的纸币。我阻拦母亲说;“儿子现在已长大了,有钱自己买书了。”但母亲执意不肯,她布满皱纹的脸上闪烁着我童年所熟悉的微笑;“妈已习惯这样给你买书了,在妈的眼里你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步入社会后,闲暇之余,漫步在杨柳依依的湖畔,静静的坐在一隅,摊开一本书来,陶醉于其间,享受着读书的乐趣。恍然一瞬的抬头,天边的夕阳如碎金般洒落在湖面上,游浮在扉页间。我又想起了我远方的母亲,母亲又何尝不是一本书呢?是我穷尽一生也无法读透的一本书啊!

  ■文 陈志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