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作为未来青年和社会间的桥梁,在社会发展中担任着重要职责。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当今社会,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探究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和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对策。
创新人才在社会的历史地位
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是一个社会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人类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而青年又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怀有梦想,国家才有前途。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中华民族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与一批又一批创新青年的不断探索紧密相连的。所以,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创新也必须成为青年的灵魂,有创新的青年,才有创新的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使命需要创新人才完成。
中国很多问题需要制度创新才能解决
,中国很多进步需要科技创新才能缔造。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有很多难解的问题,要找到解决的策略,需要生生不息的创新思想。
共青团组织对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困难
创新人才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和能动的重要资源,而高校青年是创新人才中最有潜力和活力的资源。高校共青团工作应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总体规划,充分认识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成才的新特点,以自身的不断创新和实践大力开发青年创新,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努力把青年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持。在经济全球化以后,研究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培养创新青年的现状,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共青团组织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职能定位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需要。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他们对共青团的要求也在改变。如果共青团不能在坚持传统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求的变化来拓展自己的职能,就会削弱共青团在大学生中的号召力和威信。
工作观念需要更新。多年来共青团在工作中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论轻素质,重共性轻个性。有2%的被调查者认为团的工作“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呆板沉闷缺乏说服力。”
团的组织建设要加大力度。目前,高校团干部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团干部忙于或满足于自身的工作,理论素养欠缺,知识更新慢。面对全新的工作对象和社会空间,高校共青团必须根据时代需要和青年特点,进一步完善职能、理顺机制,积极探索在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体现工作的覆盖率和生命力,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贴心人和创新成才的先锋队。
高校共青团培养创新人才的对策
充分认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形成新思路向。团组织应当引导大学生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塑造“强国为本”的共同价值理想;要配合学校有关机构探索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能绩为本”的主体价值取向;针对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在返还助学贷款及签订用工合同等方面大量存在的失信现象,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大学生道德的基础建设,培养“诚信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比率有所上升,团组织必须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大学生具备“适应为本”的精神价值取向。
把握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坚持“三个导向”,开展“三项工程”。评价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开发青年创新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必须真正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自身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实现服务成才的创意、过程、结果与实效的有机统一和多重优化。
坚持实践性,开展职业导航设计工程:由于传统课程设置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就业,高校团组织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沟通学校和社会,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职业,设计美好的人生。团组织要整理大量信息,引导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实践,不断修正和调试自我目标,真正选准人生的航标和自我定位。
坚持多样性,开展素质训练工程:团组织要重心下移、虚功实做,根据基层团组织的专业特色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做到“团委搭台、基层唱戏”,在开发人力资源中认真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手抓巩固,一手抓创新,在多样化形式下进一步体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活力。
通过机制优化,构筑好社团阵地: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发展兴趣、展示特长的重要场所。团组织要在对各社团全面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社团发展指导中心”主导的“控股机制”,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大力扶持出一批品学兼优的社团骨干和活动出色的精品社团
丰富高校青年的课余活动,积极寻求社会认同,从实践中挖掘创新精神。青年大学生在高校中所接受的教育最终都要经受社会的检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备符合其需要的创新积累——能为其创造价值。高校团组织要通过学校、科研机构、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社会部门的通力合作,解放青年思想,间接的提高高校青年的创新思维。
总之,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高校共青团是一个系统工程。团组织必须目标明确,宏观有序、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培养创新青年的大课题,切实把握当代青年的新特点,共青团事业就会在新世纪继续生机盎然,就会使共青团真正成为在青年中有号召力、在社会中有竞争力、在组织上有凝聚力、在工作上有创造力的党的根基组织。
文|王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