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图书馆图书定位系统的探究

  随着科技技术逐渐进入生活领域,而图书馆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基于传统图书馆存在检索系统不能准确定位图书位置信息,使得图书架产生错放和乱放等现象,致使图书查找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一现象,近年逐渐兴起的RFID智能技术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图书定位这一历史问题。

  RFID技术运用主要原理

  RFID技术由于实际用途不同,其系统内部构成也会有所差异。传统RFID系统都是由电子标签、天线、读写器和控制终端构成。电子标签主要由耦合元件和内部芯片构成的,标签上含有内设天线,用于与射频天线相互通信。RFID电子标签可以根据有无电池分为有电源和无电源两种,有电源电子标签因本身含有电池,规格较大,所以很难镶嵌在图书中,所以一般使用以无电源电子标签为主。天线主要作用是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读写器是读取或写进标签信息的设备。控制终端是用于接收读写器收到的电子标签位置信号,依照算法判断电子标签所在位置。

  读写器运用发射天线发送特制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无电源的电子标签进入射频信号时就会在该区域产生一定的磁场,根据感应电流获得的能量将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在读取到信息解码后,再送至控制终端进行数据处理。控制终端存有图书定位系统,再由图书定位系统按照电子标签发送信息与之相匹配,对于匹配到的图书自行准确的定位,如标签发送信息与图书信息不匹配,则就是该电子标签信息无效,进行下一段的标签匹配回信。

  图书定位系统主要方式

  绑定式图书定位。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在应用RFID技术后,采取图书与所在位置的书架进行人为系统绑定方式确定图书的位置。像这种图书定位的思路较为简单,它的定位操作与图书在统编时产生分类号目并无相关联系,通常用两个步骤完成:以书架上最小单元当作一格一组图书的定位标准,并贴上RFID电子标签,即称为层架标签,在该位置上简译为易读代码后贴上RFID层架标,或数据库与此层架标有关的字标;书架上每一组放置的图书RFID电子标签与这一格层架标集合,集合的方式可以是将层架标信息录入RFID标签中,还可以是录入数据库图书有关的字标中,该步骤通常被称作图书架位的信息采集。

  通过此上两个步骤,有效的就将书架每一组图书与这组架上的绑定了。

  分类式图书定位。在RFID技术还没被采用时,传统图书馆就是采取“分类式定位”,以此确定图书馆内图书所在收藏架上位置。由于分类式定位其本身是一种序号,所以在任何一组里,图书的排列都有先后顺序,每一组都有一本书被放在这组中首位;与此相邻组的首位图书确定位置了,其它图书被放在的格数及格上的位置也确定了。还没有运用RFID技术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就是按照此原则进行图书的上架、下架、整架等工作。

  采用分类式定位进行图书定位系统思路也很简便,同样是两步骤:第一步骤与绑定式定位步骤相同,都是将书架组的位置简译成机器代码录入RFID层架标或数据库中;只需要将每一组的首位图书RFID标签与该层的层架标关联起来,其它图书在书架上的位置数据,根据的是收藏图书的分类架位号的顺序排列,再由系统后台依照分类架位号自动算出并储存在数据库中。

  运用RFID技术图书定位的实际作用

  图书整理流程就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图书上架、下架、整架的流程。图书清点工作事实上就是在规定范围内的图书的集中整架和统计的过程。

  图书上架。图书上架:将读者阅览过的图书放回原来的书架上。方法一:图书上架时需要通过指定的设备,比如智能书车检查图书是否已经绑定在书架其中一个位置,且已经绑定过的,就可以根据智能书车提示信息将新书上架,如果没有绑定成功,就需要先进行绑定再上架。方法二:在图书上架前可以不用设备检查,采用常规上架方式即可。实际图书上架通常运用的是这一方式,这样的上架方式比用智能书车检查上架节约了很多时间,特别对于熟练的员工。即使对图书上架不是很熟练的人员,只需要知道英文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稍加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很快熟知上架流程。这也是普遍图书馆使用方法二上架图书的重要原因。

  图书下架。图书下架:某组格架上的图书被放满了之后,定期做出相关位置的变动。方法一:将下架后的图书通过智能书车数据采集之后,将它们绑定在指定的书架上。方法二:图书下架时,只需要下架后书架上的首位图书数据与层架标关联起来,就不需每本图书信息数据采集,只要每组书架上的首本图书确定后,其他图书的定位由系统后台按照分类架位号进行计算,就无需对每组架位图书信息逐一进行图书数据收集。显然,在对大量图书进行下架时,运用方法二相比较方法一更经济实用。

  图书整架。图书整架:将错放、乱放图书的位置还原到图书正确位置的过程。方法一:还是智能书车先读取书架采集数据,与相关绑定书架上数据进行对比,书架上数据若与架上原来绑定数据不相符即判定该书被错放位置。方法二:图书整架时,本质上是书架上图书分类架位号与数据库中此书架原有的图书分类架位号进行对比,如图书分类架位号比对的结果不同,就以此判定图书被错放架上。且在图书整架过程的同时,却可以发现不少图书统编过程当中的失误,最明显的失误就是将图书的电子标签贴错。传统方法中这样的错误很难被发现,但在采用方法二定位后,整架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发现这些细小的失误。如以方法一进行整架定位,当中就很难被发现。

  通过以上阐述,不难发现RFID技术在图书定位系统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其中图书两种定位系统方式各有各的优势与劣势。通常情况下,方法一相比较于方法二工作量明显偏大,且方法一适合用于收藏图书量较少、读者需求不高的中小型图书馆;而方法二更适用于图书收藏量偏大、严谨的藏书制度体系、读者需求较高的大型图书馆。

  文|王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