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看空,下半年车市走向何方?

  从“稳增长”到“微增长”,2015年的中国车市,如同7月的股市一样,来了一次意外的急刹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209.5万辆和1185.03万辆,同比增长2.6%和1.4%,预计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这一数字,比年初车企普遍预估的10%增速大幅度走低。

  而伴随着增长的急速放缓,企业“官降”、目标下调、产能控制、经销商爆仓、巨额补贴等话题也贯穿了整个上半年。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自救,2015年上半年毕竟已经过去。在重新调整了产销策略之后,车企们关心的是下半年的走势将会如何?

  自主逆袭 长安排进第四

  由于整体车市的不景气,让曾经几年都雷打不动的销量前十排名在2015年上半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上半年乘用车企销量前十的榜单中,位居三甲第一阵营的,仍然是两个大众和一个通用,其中上海大众虽然也同比微跌了0.2个百分点,但仍然超越了一汽-大众和上汽通用,暂时位列第一。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第二阵营的变化。凭借SUV产品的持续性热销,长安汽车以52.20万辆的成绩位居第四,且在淡市之下实现了45.9%的超高速同比增幅,如无记错这也是长安汽车历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市场就是我进你退的较量。一边是长安的逆袭,另一边则是原来排名第四、第五的北京现代和东风日产下滑至第6和第8的位置,冲高回落的迹象非常明显。

  实际上,除了长安汽车表现抢眼之外,进入2015年中国品牌普遍触底反弹,不仅终结了此前的“十二连降”噩梦,同时实现了全面的正增长。其中,江淮汽车同比增幅最大,达到了80.1%,长安汽车45.9%,北京汽车24.7%,吉利汽车34.7%,长城汽车28.5%。

  另一个表现突出的群体是日系品牌,今年上半年日系四大品牌(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上半年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7.3%、30.4%、5.7%和10.1%,其中又以广汽本田和长安马自达两个品牌增长最快。

  两个高增长的品牌,都源于产品力的大幅强化。广汽本田依靠第三代飞度、缤智、全新奥德赛三款新车,已经在半年内实现了超过10万辆的销售水平。而长安马自达的昂科塞拉和全新改款上市的CX-5,都是各自细分市场中的热门车型,在较低基数的情况下实现大幅增长也是顺理成章。

  原来的一线阵营冲高回落,自主品牌与日系品牌的集体翻身,说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需求正在从过去的盲目崇拜转向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别是在整体经济形势趋冷的环境下,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权重配比也在不断调整。中国品牌在产品品质上的不断提升,以及日系品牌耐用、保养价格便宜等优势,开始被消费者所重视。简而言之一句话,中国的消费者更理智,也更懂汽车了。

  趋势难改 营销渠道外延

  在整个前十的榜单中,能够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企业只有三家:分别是长安汽车45.9%,上汽通用五菱24.9%,长城汽车28.5%。从这个数字不难看出,SUV和紧凑型MPV是这个市场依然保持高增长的板块。

  尽管上半年乘用车市场整体还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但细分来看轿车市场已经是负增长的趋势,而SUV则继续以48%的超级增速,领跑所有细分市场,而MPV表现也不错,同比增长也达到了16.8%。

  SUV的持续性高增长说明消费人群对一车多能的巨大需求,特别是在限购城市,消费者在指标的限制下,倾向于选择对轿车有替代性的SUV是情理之中。而MPV的增长则明显来自于二胎政策放开的推动。

  这是不可逆的大势所趋,尽管很多观察人士认为目前车企一窝蜂地投入到SUV市场是欠缺理智的行为,但是从市场需求来看,轿车的颓势显然还将继续,而在可预见的未来,SUV仍将是无可争议的领跑者。

  但是,有一些问题消费者和车企都值得警醒。第一,为了快速上马SUV,一些中国品牌抄袭风头再起,模仿国际大牌SUV设计的所谓“新车”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屡见不鲜。第二,作为城市越野车,尽管SUV不能算是真正的越野车,但仍应具备一定的越野性能。目前市场上充斥了大量仅有SUV唬人外观,但实际性能与轿车毫无差异性的“伪SUV”。

  无论是抄袭模仿,还是挂羊头卖狗肉,这样的产品或许在风潮之下,也能获得一定的销量。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这又回到了10年前中国车企起步时的做法,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既然市场趋势不改,产品规划也很难轻易调整,那么对于车企来说,所能做的更多是在营销策略上的变化。“互联网+”是2015年的热门关键词,围绕互联网+的汽车业可以做出哪些创新,无论是在影响力传播上,还是在新的销售渠道探索上,其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2013年开始,汽车品牌已经纷纷“触电”,开始尝试新的营销渠道。在2014年,已经有品牌开始与易到用车等与汽车直接相关的020平台联合,进一步将销售渠道外延。那么到2015年,这种变化还将延展到哪些领域,或许是未来汽车营销值得关注的重点之一。

  巨额补贴 难改经销商困境

  销量下滑所带来的第一个连锁反应,就是经销商赔钱卖车,库存压力不断放大。2015年因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导致投资人“跑路”的新闻频频发生。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内部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某些品牌的经销商中,超过90%处于赔钱状态,10%的经销商有退出的打算。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外发布2015年6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6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68,环比下降1%,同比下降1%,经销商库存水平处于警戒线水平以上,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其中,进口车的库存系数接近2.5,自主品牌1.82,合资品牌略好为1.49。而库存系数超过2.0的有4个品牌,分别是捷豹路虎高达3.76,奇瑞也达到了3.37,一汽轿车和东风雪铁龙则分别超过了2.0。这一数字表明,目前的市场增长数值仍属于较乐观的估算,实际情况比表现出的更不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整体车市的转冷同样蔓延到豪华车市场,曾经被视为资金避风港的几大豪车品牌,在2015年都先后陷入增长停滞甚至暴跌的窘境。

  今年上半年,捷豹路虎的销量暴跌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直接导致了其经销商抱团谈判,并最终获得高达数亿元的模糊返利。与此同时,有新闻爆出大众集团将向一汽-大众提供10亿元的现金补贴。奥迪也不甘于后,随即宣布将向经销商提供12亿元的补贴政策。

  对于中国市场的过度乐观,导致这些豪华车企制定下不切实际的销售目标。而一直以来主机厂与经销商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最终导致在市场恶化的情况下,脆弱的经销商成为了最先倒下的炮灰。无论是降低销售目标,还是进行返利补贴,整体上仍然是豪华车2014年渠道策略的进一步延续,并不能真正改变市场和销售的局面。

  事实上,今天的汽车经销商,不仅要面临市场的转变、主机厂的压力,同时还有被新崛起的第三方后市场釜底抽薪的危险。随着汽车后市场的放开,特别是020模式的盛行,大量汽车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些来自不同维度的竞争对手,正在用完全不一样的游戏规则,瓦解过去4S店建立起来的生存根本。在卖新车不赚钱,维修保养市场不断被蚕食的情况下,传统的4S模式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一在中国已经同行了20多年的模式,或许也确实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

  利空未尽 下半年难言利好

  所谓“利空出尽是利好”,但是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盘旋在头顶的利空仍然存在,下半年的形势仍难言乐观。

  首先是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中国上半年GDP增长达到了7%,这一数字好于此前很多机构的预测。而对于下半年经济的走势,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可能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尽管GDP增速不减,中国经济逐步企稳,但是其中蕴含的危机和压力却并没有消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中国经济在应对下行压力中已有一些亮点和积极因素的积累,经济探底企稳的支撑力正在加强,但受到人口红利消失、垄断因素过度、创新动力不足影响,我国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纠结。

  回归到汽车行业,国家信息中心汽车产业处处长刘明认为,经济下行对汽车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会立刻消除,尽管总体环节趋暖,但传递到汽车市场仍需要时间和过程。

  与此同时,中国车市在已经占到2000万辆的高水平线上,而中国道路环境却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各地更因交通和环境的原因,频频以“限购令”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执政,需求的饱和和政策的抑制,导致了销量的必然走低。而另外一个因素,更能显示出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与经济环境的紧密关联程度。今年上半年,中国股市格外火爆,大量游资进入股市,被汽车厂家视为抑制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7月份中国A股爆发了严重股灾,散户资金从盈利不愿抽出,反转成为被深度套牢无法抽出。尽管随后在国家级的救市政策之下,股市翻红企稳,然而三周时间里蒸发掉的21万亿,人均亏损41万元的数字,已经对经济消费带来重大打击。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今年下半年的汽车市场前景并不美好,机构对全年的判断也不断趋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近期表示,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或为3%,而此前他一直坚持今年年初公布的7%的预测数字。

  面对这样的市场,汽车企业或许应该从过去多年的火爆中冷静下来,重新思考企业的发展路径,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销售任务。在中国品牌遭遇合资品牌冲击的时候,很多媒体都在主张中国品牌应“抱团取暖”。而如今是覆巢之下无完卵,主机厂更应该与自己的渠道共赢共荣。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市场趋冷也有好的一面。这可以促使汽车企业从“唯销量论”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短板,可以真正夯实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产品服务方面的基础,而不是在市场高企的时候,作为一种营销宣传口号随便说说。

  曾经加班加点生产、只要造的出来就能卖得出去的“好日子”已经结束,这一天不是在2015年到来,也会在2016年到来。可以预见的是,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才真正的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也只有经历了这一环,中国汽车市场才能走向真正的理性和成熟。

  本刊记者/卢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