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

  老舍先生的作品今天“不旧”,小人物故事还在发生:环境挤压、社会不公,其实没有变。

  21CBR:为什么对老舍先生这么感兴趣?

  方旭:最早吸引我的,是他特有的语言风格,后期被他的情怀打动,那种坚持用教育改变国家的信念。

  21CBR:是否在意作品现当代的意义?

  方旭:会在意,“当下性”是戏剧的重要属性,失掉了,就会尴尬。有人说,戏剧和影视最大的区别,戏剧“当下就是结果”。老舍先生的作品,拿到今天“不旧”,那些小人物的故事还在发生:环境挤压、社会不公,其实没有变,无非服装道具换了。

  21CBR:喜欢老舍话剧的年纪偏大,希望更多年轻人?

  方旭:的确是,但也有不少年轻人喜欢《我这一辈子》,《离婚》就需要阅历。我在意大家来看戏,有人说,戏剧是表达或者游戏,于我而言,戏剧就是一种交流。

  21CBR:为什么从演员到布景那么简单?

  方旭:我常会试着不要灯光、道具,只剩下演员和观众,复杂的布景会破坏戏剧,如果只为视觉刺激,看大片就好。戏剧的诞生不是为观感刺激的,最古老的起源跟宗教有关,回到原点,要对人的精神层面有益处,不说它能解决什么,但总能让大家去思考,如果这点没了,就不用弄了。

  21CBR:现在演出费用有商业赞助?

  方旭:赞助很少,没有经济效益,但也有人投,毕竟基数小,几十万能做个小剧场。中小型(400-500人)剧场,效益好点,1场就能赚1万。赞助30万至少要演30场才能回本,一个戏演过50场,就算活下来了。可很多戏,根本演不到30场就没人看了,让人投100万,谁当冤大头?

  21CBR:戏剧和影视,时间如何分配?

  方旭:原来设想各一半,这两年不太均衡,花在剧场的时间多。老戏要演,每年再做部新戏,慢慢滚,雪球越大,(经济)压力越大。

  21CBR:每年都带老舍作品来到上海,感觉两地文化差别在哪?

  方旭:上海是精致,老北京是面子的讲究,过去清朝一老先生说,“我能饿着,我的鸟不能饿着。”很多人说北京是大爷文化,有时就是“心大”,《我这一辈子》里,一个小警察命运悲催到那份了,他还能耍,能开玩笑,还忧国忧民!

  21CBR:打个比方,你的作品最像北京哪种食物?

  方旭:豆汁!很多外地朋友受不了,酸酸怪怪,跟泔水一样。很难准确形容,但就像大家说的“京味”,有自己的独特味道,和任何饮品都不会混淆。

  21CBR:考虑自己把老舍作品搬上荧幕?

  方旭:可能会。现在的影视业说好听是迎合市场,说难听是抢钱,剧本不重要。有人找我改电视剧本,上下两册小说,4个月40集,我干不了,改1话剧剧本还2个月。可找别人就干了,也能拍,只是时间没花到,完全经不起推敲。

  21CBR:影视剧的投入产出比更高,不是吗?

  方旭:人一辈子一件事做明白就够了,真的真的够了,想都伸手去拿肯定不行,对自己要有一个估价。

  采访/本刊记者 韩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