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思考——以西双版纳为例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云南,金融,综合改革
  • 发布时间:2015-09-10 12:56

  为紧紧抓住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以下简称“沿边金改”)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助推西双版纳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建设,中国人民银行西双版纳州中心支行(以下简称“西双版纳中支”)明晰思路、强化措施,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中老、中缅、中泰跨境结算、金融合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西双版纳中支推进沿边金改工作的措施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措施

  1.统一思想、明确要求。继全省人民银行沿边金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后,西双版纳中支就立即组织全行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政策,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结合西双版纳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沿边金改工作方案,并明确责任,快速启动,分步推进。

  2.健全机制、强化考核。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分管外管副行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沿边金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若干工作小组,把各科室职能与整个改革推进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统筹上下、条块、内外领域,形成全行工作一盘棋,全力推进试验区建设的新格局。特别是充分发挥了“一把手”的带头、带领作用,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健全工作业绩考核奖惩机制,把沿边金改工作作为重点和亮点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综合考核范畴,强化监督考核,实行一项重点工作一名行领导负责,一班人马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力求突破。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对外,主动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向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宣讲沿边金改的政策、意义,力促州政府及时下文成立西双版纳州沿边金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两会”中将沿边金改工作列为全州的重大战略机遇。呼吁、争取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机制的介入,有效加大对沿边金改工作推进的监督力度。同时,还通过地方党报西双版纳报——傣乡金融专栏,连续8期对沿边金改政策进行解读,为推进试验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长廊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持续宣传沿边金改的政策、动态、作法和成效,并通过行领导带头谈体会、作表态引领各职能科室和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沿边金改建设工作中,积极营造抢抓机遇、主动探索、大胆尝试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突破及成效:

  亮点一:“金融支付服务点”走出国门落户境外沿边地区。2014年9月23日,随着老挝磨丁新世纪连锁超市(特约商户)“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的揭牌,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向老挝的首台金融服务终端POS机正式走出国门,落户老挝磨丁经济开发专区。

  亮点二:创新突破,稳步推进个人人民币与老挝基普特许兑换业务范围和对象拓展至贸易和机构。2014年4月21日,特许机构西双版纳通兑四方货币兑换有限公司成功办理了第一笔贸易项下15万元人民币兑老挝基普业务,标志着西双版纳州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范围从个人业务发展到贸易项下业务,兑换对象从个人扩大到机构。截至2015年4月末,该公司共办理贸易项下兑换70笔,金额1827亿基普,折人民币1.39亿元。

  亮点三:创新举措,探索建立跨境反假人民币合作长效机制。西双版纳中支根据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化实际,创新确立了“立足城市,面向乡村,走出国门,向外延伸”的反假货币工作模式。自开展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来,先后和老挝、缅甸警方配合查获5起跨境贩卖假人民币案件,破获跨国假币犯罪5起,收缴假人民币69.51万余元,发放反假币奖励7万元,有效净化了边境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亮点四:初步建成“可持续可复制”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西双版纳模式。从“建机制,创平台”入手,创新方式、强抓落实,全力推动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快速前进。截至2015年4月末,完成全辖31个乡镇、222个村委会、10.93万户农户的经济信用档案采集,占所辖农户数的75.28%,实现了电子化农户信用档案78832户。评定信用农户8743户,3个乡镇实现整乡推进,信用农户发证率达71.4%。

  亮点五:首个公交领域全开放金融IC卡应用项目在西双版纳州正式启动。2015年3月3日,“金融IC卡西双版纳公交应用项目启动仪式”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成功举办。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将行业信息完整集成于金融IC卡应用。读卡器可按不同卡种信息扣除持卡人金融IC卡中的电子现金,实现普通卡、老年卡的个性化支付功能。此次启动仪式标志着西双版纳州公交公司100多辆公交车正式实现了银行卡刷卡乘车,公交体系迈出了电子化革新的重要一步。截至4月末,已累计发卡5226张,刷卡15640笔。

  亮点六:大力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助力打造傣乡绿色产业金字招牌。引导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新型贷款模式,全力打造“绿色农业生态贷款”农村综合信贷精品。2014年以来累计发放“绿农贷”38笔,余额7675万元,受益绿色经营主体20个,累计发放贷款9061万元。

  亮点七:个人本外币特许机构与金融机构在植入模式方面合作取得突破。4月14日,勐腊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天津渤海通汇货币兑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在昆明签订货币兑换等方面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办理本外币兑换及退税业务,全国首例特许机构+商业银行的新型兑换模式正式落地西双版纳。

  亮点八:境外机构、企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办理现金业务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研究推动中老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跨境投资人民币支付结算服务便利化措施。于2015年3月16日,推动勐腊县农村信用社为老挝磨丁旅游商贸服务有限公司基本账户(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成功办理了第一笔取现业务、金额43万元,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办理现金业务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深入推进沿边金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沿边反假形势严峻

  随着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提高,且在周边国家的使用、流通范围呈现逐年扩大的态势,并逐步成为边境贸易结算货币的主导货币,人民币区域化雏形初显端倪。但与此同时,假人民币也伺机混入边境地区,造成假人民币屡禁不止,案件频发,且有向跨境蔓延的趋势,正严重影响着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国际信誉和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推进。近年来,上述地区多次查获假人民币,金额5万至30万不等,反假形势严峻,反假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二)境外机构在境内开立账户方面仍无实质性进展

  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境外跨国集团子公司在境内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非NRA账户)难,跨国集团公司成员间还不能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二是跨境贸易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NRA账户)办理人民币现金业务(存现、取现业务)难,还无明确政策规定。西双版纳州在老挝从事境外罂粟替代种植、替代发展的企业有25家、36个项目,2011年以来已累计投资人民币近9亿元,主要投资于橡胶、香蕉、咖啡、甘蔗、蔬菜等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在老挝收购这些农产品并返销国内、支付劳务工资、运输费用都需用现金支付,NRA账户取现是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建设和全民禁毒行动的客观要求。三是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开立人民币账户还无章可依。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建立跨国金融合作机制

  建议总行建立与老挝、缅甸的金融合作机制,加强双边反假、反洗钱合作,加强境外人民币反假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假币辨识能力,维护人民币信誉和国家形象。加强双边金融合作,鼓励双边银行互开金融机构,放宽资本项目管制,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提高其开展人民币相关业务的积极性,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推动双边电子结算发展,让企业享受更多现代金融服务,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基本依赖现金结算的现状,切实缓解人民币现金跨境流通管理压力。

  (二)建议上级行明确境外金融机构到境内金融机构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相关规定

  建议按风险自控原则,允许沿边金融机构先行先试,比照《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试行推动境外金融机构到境内沿边金融机构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

  (三)新增贷款调控管理或将成为发展人民币跨境融资业务的软约束

  按现行管理规定,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贷款仍然计入其贷款总规模进行新增贷款规模管理。在当前,境内市场资金需求旺盛,贷款规模紧俏的情况下,境内银行更愿意将有限的规模投放给收益率高、管理成本低、风险小的境内企业,新增贷款调控管理或将成为人民币跨境融资(贷出)业务的软约束。建议将境内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与境内贷款区分开来,对试验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境外贷款实行审批制,进行切块管理和分账管理,且暂不占用试验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同时加大对沿边金改地区的合意贷款增量倾斜力度,以更好满足新常态下人民币内外融资需求。

  孙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