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农业保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9-10 14:28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尤其是在农村,由于其本身脆弱的承受灾害损失的能力,使中国农村人民的生活更是火上浇油。中国是拥有着13.6亿的人口的国家,农村人口占到49%,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弱是制约中国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而化解自然灾害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会为农民解决自然风险带来的灾害,使得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带动我国的国民经济,使我国社会发展更加稳定,所以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中国农业保险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农业保险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保险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一、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要性

  (一)农业保险的发展带动新农村的建设

  1.农业保险保障了农业的发展。完善的农业保险的制度,可以有效的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规避管理作用,加强农业保险制度的合理化,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大农副产品的产量。这样农民不再害怕自然灾害的突然袭击,不用反复增加农业投入。农业保险给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福利,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农业保险完善了农业社会保障体系。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更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13.6亿的人口中仍有49%的农村人口,要想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首先应该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由于我们国家的历史原因和体制建设导致农业始终没有一个合理健全的保障体系。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农民的农业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必须依靠农业保险来实施。农业保险使农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加快农村的发展建设。

  3.农业保险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城镇与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不平衡,这样的条件下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必然会导致农村社会的动乱。在这种环境下,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调节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从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农业保险的发展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我国开业的保险公司共有100多家,虽然保险主体增加很快,但是地区之间的业务发展不均衡,在城镇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保险的发展都十分迅速,但是在农村,很少的农民会去购买保险导致农业保险的发展并不乐观。但是在拥有13.6亿人口的中国里农村人口就占了49%,这种惊人的比重决定了农业保险在以后中国保险业中最有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快速完善农业保险,使农业保险得到农民的认可,必然会扩大中国的保险市场。

  二、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一)农业保险发展的总体现状

  虽然我国现阶段工业发展迅速,科技不断改革创新,但是我国的总人口中,农村人口仍然占有很大比例,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快速发展农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经济,而农业保险作为提高农村经济的有力帮手,我们必须要加快脚步发展它。总的来说我们不得不面对农业保险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一事实。目前为止中国农业保险已经有50年的发展历史,农业保险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从根本上保障了农产品的生产,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在近5年的农村保险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农业保险承保主要农作物从2.3亿亩增加到11.06亿亩,业务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个拥有百年农业保险历史的发达国际。并且在2013年里中国农业保险完成了四个突破:主要农作物承包面积突破10亿,保险金额突破10000亿,参保农户突破2亿,保险赔款突破200亿。

  (二)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的具体表现

  1.农业保险业务的增长。随着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及农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农业保险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十一五以后,农业保险就已经涉及到了农林牧副渔等多种农业产业。而且,中国保险规模在2008年开始就已经跃入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此后中国农业保险的规模逐年扩大,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也逐年增加。从2008年农业保险原保费总收入110.7到去年2014年达到了325.7亿;农业保险的赔付总额也从70亿增加到214.6亿。

  2.农业保险保障品种增多。中国在最近几年更是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扩大范围的发展农业保险。近10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和各级政府都有中国保监会开展创办的农业保险试验点。在一系列的工作结果中总结出了研究经验,从而保监会提出“现阶段开展农业保险,不能完全依靠国家财政补贴,不能走单一主体经营的道路,应当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市场开展试点,逐步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符合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而农业保险总的经营原则是“政策扶持、商业运作”。保监会在2004年首先批准了三家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随后又在四个省份开展了农业保险实验点,两年后又陆续的在9个省份开展农业保险实验点。如今,我国的农业保险的保障品种从单一的粮食作物,逐步扩展到牲畜,烟叶,水果,树木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而农业保险已经成为了农业产品重要的保护工具。

  3.农业保险政策的完善。党在召开了十六大以后,中央从根本上加快制定有利于农业保险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且在2007年开始到2009年这一阶段投入保费的预算额就增长了50亿。随后中国政府制定了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继续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农业发展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后,农业保险政策更加完善。

  三、中国发展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保险的发展受农村人民意识和收入水平的制约

  1.传统价值观念制约着农民的保险意识。我国农民由于传统的家族理念,通常采用风险自御的方法,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往往主要由家庭内部承担,这样的传统价值观念使农民意识不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农民缺乏对保险知识的理解和一些保险人员的违规经营,让农民抵触保险,不信任保险。

  2.保险费用高,农民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差。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往往是不可预测的,一旦自然风险降临,对农业产品所带了的灾害也是巨大的,因此农业保险的费用相对较高。而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对于城镇居民来说收入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购买保险产品对农村人口来说属于奢侈消费。而历史原因致使我国农民对银行和信用社的信任度和认知度远远大于农业保险。这些都影响了农业保险在农村中的发展。

  (二)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主体少,保险种类单一

  农业保险本身是为了满足农产品的生产,而农产品的生产本身受自然灾害影响过大,从而增加了农业保险的难度,使得开展农业保险的成本加大,费率过高,最终导致经营商业保险公司风险过大,而小保险公司又不能快速直接的获益,造成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主体少。再者,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为追求更多的利益不愿意把目光放在农村这个市场,而是更多的关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原因使得农业保险这个市场没有更多的投入者,设计产品相对较少而且大同小异,甚至有些保险产品的结构根本不符合农业人民的需求。

  (三)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缺乏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

  农产品在种植期间遭遇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遭遇风险的程度往往超过其他保险,这样没有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很难更好的发展农业保险。而中国的农业保险始终没有健全的机制,自然风险所带来的巨大损失都是由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独立承担,一旦较大的自然灾害降临,巨大的赔付金额使得保险公司无法承受。

  (四)农业保险市场人才匮乏

  农业保险跟一般保险不同,他除了需要保险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农业保险的专业性强,保险人员必须了解大量的农业知识。而目前为止中国只有人寿保险公司的人员具备较好的素质,良好的专业水平。大部分保险公司仍缺乏兼具农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人才,更缺乏专业的农业保险营销人员,这些都使得农业保险不能切合实际的为农民提供保险服务,农民不能更好的了解农业保险。

  (五)政府对农业保险市场监管程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中国近几年来不断的完善对农村的保险政策,改进农业保险的经营方法,但是对于农业保险这块新的保险领域仍然监管不足,支持力度不够。在农业保险者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没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许多保险公司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夸大了保险的用途,部分保险人员还存在着服务差,素质低的现象,农民因此抵触保险,不信任保险。

  四、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培养农民良好的保险意识

  加大农民对保险的投入,前提是必须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只有他们吃得饱,穿的暖,钱有了富余,他们才会考虑购买保险。这时候农业保险公司才可以通过普及保险知识让农民真正意义上了解保险,认识保险,这样他们就会形成良好的保险意识去选择购买保险宣传保险,加快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二)增加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推进农业保险产品的开发创新

  一方面国家政府要加大财政等政策支持,合理补助农业保险的过高成本和风险损失,调动农业保险机构支农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农业保险市场的供给主体。另一方面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都是不同的,所以不同地方的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农业保险不能大同小异,应该尽可能的去适应农业人民的要求,可以在机械种植等方面适度投入,合理养殖农产品,先从根本上降低农业保险的风险。而且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不同,自然环境不同,自然灾害发展的频率不同,来因地制宜的去发展农业保险,满足不同地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三)完善风险分散体系,增强长久经营能力

  因为农业生产是大规模的,风险一旦发生灾害也是巨大的,只靠保险公司赔付是不行的,所以要想使农业保险能够长期的发展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的风险分散体系,它可以使风险在各方面进行间接分散。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运用再保险的方式对农业保险进行风险转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依靠国家政府补贴的再保险经营体制,分散保险机构承担的风险和降低赔付的金额。提高保险机构的持续经营才能使农业保险持续发展。

  (四)培养农业保险人才

  农业保险人员的实力和经营传播手段可以带动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业保险人才了解农业知识与三农政策的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和农民进行沟通使他们接受农业保险。所以对农业保险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关键。这就要求保险机构不但要从他们的专业水平上进行知识培训,也要注重培训他们的素质修养。让保险工作人员能够如实向农民反映情况,合理实际的处理遇到的问题,不欺骗农民,切身的为农民考虑,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利益,让农民信任保险公司支持农业保险。

  (五)健全农业保险市场监管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中国农业保险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在农业保险经营中没有相关的依据,农业保险市场始终不能起到关键地位。在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市场发展中始终有着健全的法律法规,才使得农业保险市场的秩序得以维护。因此中国也应该明确农业保险的经营规则,对投保农户有责任有义务的保护他们的权利。完善健全的农业保险市场监管制度最为重要,只有在完善农业保险市场监管的前提下,才能大力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利用市场之间的正当竞争来实现农业保险市场的合理运行,实行优胜劣汰健全农业保险市场监管机制。政府也要对农业保险加大支持力度,进行宏观调控,使农业保险在发展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黄春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