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控制、盈余管理及其审计意见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内部控制,盈余管理,审计意见
  • 发布时间:2015-09-10 14:47

  【摘要】本文以浅谈内部控制、盈管理及其审计意见为题展开相关讨论。首先对其做了必要的概述,并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引述与总结研究结果,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解,并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与问题相对应的建议。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初步论述,可以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利用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 盈余管理 审计意见

  伴随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上市公司的数量与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但是其中鱼龙混杂,有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时常发生,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相关数据分析有利于探讨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能力与独立审计师三方面的关系,也有利于我国的股标市场规范化,从而保证委托人的利益。

  一、概述

  近些年来,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研究已经大大增加,有一定的显著成果,并且理清了内部控制、审计师在识别盈余管理能力方面的基本关系,通过对这种相反关系的原因探析,明确了审计市场中存在的恶性竞争。

  同时,根据相关研究,国家相关部门也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但是经过几次停盘与调查,发现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法律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执行与监督力不足,另一方面来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性质定性不明,惩罚力度不够。与英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措施与制度管理比较,其间依然存在差距。因而需要对其中的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从而将问题内部的本质搞清楚,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从三者关系方面分析

  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三者的关系,应该从其主体来说明。总的来看,上市公司、代理公司、审计师事务所三方的关系比较明确。

  首先,上市公司出现了盈余就需要管理,以委托人的身份交给代理公司一方,便是二者之间的一个矛盾点。上市公司方面希望把代理公司一方的最大利益中的所得部分加以扣除,代理公司方面也希望利用这部分盈余管理,不但达到上市公司的规定目标,更希望从中得到最大利益,使自身有所收益,但是必须提供证据。因此,由于两方出现了不信任关系,所以以独立第三方为监督。

  其次,第三方在审计师的运作方面存在疑问,因为对财务报告所做审计质量,往往会因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变化而出现一些不对称的现象。总结起来,一是对第三方缺少其他部门的监管,二是缺少公开透明的环境,因此对审计质量存疑。三是会计师事务方面的市场竞争益常激烈,为了获得利益或站稳脚跟,其利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变化,对盈余管理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判断。

  (二)从法律与市场角度分析

  与英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证券市场方面的经验明显欠缺。而且在这方面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其结果就越糟糕。就近两年来看,证券市场的违规操作与停盘,经调查找到了幕后真凶,但并未得到相应的严厉处罚,这就使得从事该行业的相关人员有恃无恐。我国与这些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西方制定了普通法,而且由于美国在上世纪对股票市场的严厉整顿,带来了实际效果。也就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之父在这方面的作为,有力的提高了证券市场的诚信力度。但是从我国的法律制度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体系化,而且在执行力与监管方面的力度更是有所欠缺。证监会所出台的监管政策不能有效的使证券市场有一个良好的诚信机制的体系建立。

  从市场角度分析,众所周知,被亚当·斯密称之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以近代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资本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在实业方面的市场还是在以资本为主的证券市场都存在着自由被操纵的问题。所以总的来说,应该正确认识市场经济这个名词。一方面鼓励市场化,有利于自由竞争,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因为只有合理的市场,有一定法律约束的市场才是正常发展的市场。

  三、建议

  (一)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共同发展

  鉴于以上相关讨论,对可能存在的替代效应的分析,可以得出市场竞争激烈所导致的问题。因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将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二者共同推向市场,使其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一方面注重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复核制度,并且透明公开。要以强制性的方式,将审计师的评价作为独立审计业务,加入公司内部控制的审计准则,并加以规范化。只有二者同步,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约束,从而使市场公平易于实现。

  (二)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市场

  由于替代效应的可能性存在,建议对审计市场因恶性竞争引起的加以规范。比如在同行业、同规模的类似企业中,对审计业务规定相关的收费标准,应该使职业资格加以限制,加强监管部门的职能,一方面正确引导,另一方面使经调查证实的相关人员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从而规范市场。其次,较为有效的办法是建立信用体系,利用信用等级机制的建立,达到规范会计师事物所以及相关人员的行为。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应该制定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法律条文,通过法律手段,一方面约束其行为,另一方面达到宏观调控市场的目的。因为从目前来看,所谓的市场经济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需要另一只看得见得手加以干预与引导的,盲目相信市场,只会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社会公平无从谈起,法律公正无处体现。

  (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

  从相关法律法规来看,我国有不少相关的规范。但是从监管方面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在职能的实行方面存在技术困难,二是监管的范围方面过于局限。因此一方面应该注重监管,另一方面应该与该行业协会进行协调,共同建立起监管制度,使考核制度与监管协调起来,形成对该行业一些越轨行为的规范与控制,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四)注意事项

  首先,在相关文献方面存在着样本的选取量较小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研究结论。比如样本有限,审计意见分类过粗,盈余管理模型不完全适合。无法获取审计师是否削减审计程序的相关资料等。

  其次,只对盈余管理做了定量分析,未进行定性分析,因而应该注意加强全面研究,使结论更具说服力。本文只是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这种研究的理解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三、结束语

  笔者认为当下的证券市场存在着问题。通过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识别盈余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得出结论:当前者提高,后者就降低,反过来也成立。所以,应该根据我国A股市场中的实际情况加以进一步仔细分析,明确理解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增高时,反而降低了审计师所面临的风险这一规则。当审计成本受到审计师节约时,造成了审计师在识别盈余管理中的能力下降。所以,应该注意这种实际中发生的替代效应,从而推动关于审计市场竞争过度泛滥的情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法律与制裁力度,使市场规范化,从而使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互相促进、推动。

  参考文献

  [1]李爽,吴溪.后中天勤时代的中国证券审计市场[J].会计研究,2013(6).

  [2]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J].会计研究,2012(2).

  牛润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