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天了:传统行业集体苏醒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格力,创新,工业革命
  • 发布时间:2015-10-13 11:00

  工业化后期的传统产业逐渐从迷茫和焦虑中苏醒过来,并大刀阔斧、旗帜鲜明地举起了互联网的大旗。

  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为了刺激国内经济,纷纷加大对制造业的投入力度,一大批新技术和新工艺加速产业化的步伐,第三次工业革命由此爆发。

  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制造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使得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始消退,大量劳动力转移到机器人、新能源、纳米、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和研发部门,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官员、学者和企业家开始担忧传统产业是否会被新兴产业替代,例如新的合成材料是否会替代传统钢铁、新能源是否会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汽车是否能替代传统汽车等。

  但事实上,传统产业不但不会被替代,还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机遇。

  首先,在世界工业发展进程中,产业升级和转型时有发生,但一个产业整体退出却十分罕见,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其实是产品的更新换代或生产方式的升级。

  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纺织业由传统的手织升级为蒸汽机带动的机械能纺织,纺织业并没有消失;

  信息革命中,电视机由传统的CRT显像管升级为背投、等离子、LCD、LED,电视机产业并没有消失。

  因此,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一大批新兴产业被孕育和发展,但传统产业也并不会消失,相反,在新的工业技术和工艺刺激下,传统产业会加速转型升级的步伐。

  其次,一些传统产品或传统生产方式确实存在被新产品、新生产方式替代的趋势,但这一替代也是有过程的。

  纳米材料的商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且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材料工业,但钢铁、塑料和化纤仍然是目前全球工业产品最重要的基础材料;

  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和建设同样在20世纪末进入高速增长期,但以煤、油、气为原料的传统能源仍然占到目前全球能源使用总量的90%以上;

  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1959年被制造出来,但到现在全球也只有寥寥几家“无人工厂”。

  新旧产品和生产方式交替之际正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只要能够把握和利用好机遇,传统产业是能够升级为新兴产业的。

  最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产业的交替与企业的发展是并行的,某个传统产业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行业内的企业也退出市场。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跨国企业都是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来。

  例如,IBM成立于1911年,最初的产品是磅秤和自动绞肉机等;三菱成立于1872年,最初是造船和炼铁企业;西门子成立于1847年,最初提供电报服务;成立于1865年的诺基亚最初是一家木浆工厂。

  这些企业不断将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转移到新的高增长领域,始终保持在世界产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自2012年以来,中国传统产业的巨头们逐渐从迷茫和焦虑中苏醒过来,并大刀阔斧、旗帜鲜明地举起了互联网的大旗。至于是否能够如马云所说,传统产业+互联网是成为飞机再次起飞,或者只是鸟儿加机器,变不了飞机,我们拭目以待。但是毋庸置疑,传统行业都意识到,必须拥抱互联网。

  青岛海尔:互联工厂

  2015年3月10日,青岛海尔正式发布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新产品U+智慧生活App、智慧生态圈,高调加码智能家居生态构建。

  公司表示,用户可以借助U+智慧生活App一站式接入智能家居,体验智能家居,坐享管理家中电器、获取生活咨询等服务。

  据悉,U+平台跨越了空气、水、洗护、食物、娱乐及健康等多个维度,成为名副其实的智慧生活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由此,可以进行新的商业模式探索,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外部资源方提供增值。

  海尔集团轮值总裁梁海山表示,U+智慧生活不仅仅包括用户使用层面,还预示着海尔从产品硬件生产向软件全流程、可视化定制的工业4.0转型,海尔已经将1.2亿用户资源全部放在U+平台上。

  海尔认为,工业4.0的本质就是互联工厂,目前已在沈阳、郑州、青岛等地建成了多处可视化的互联工厂,其他工厂也在陆续升级改造中,其中全球首台定制空调已经在郑州互联工厂下线。

  海尔互联工厂的落地有力地呼应了即将出炉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其中,海尔互联工厂的前端就是名为“众创汇”的用户交互定制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海尔与用户能够零距离对话,用户可通过多种终端查看产品“诞生”的整个过程,如定制内容、定制下单、订单下线等10个关节性节点,产品生产过程都在用户“掌握”中。

  用户交互定制平台的上线意味着用户不再是产品的旁观者,而是可以全流程参与其中,开启了人人自造时代。

  而“海达源”模块商资源平台是全球家电业第一家为供应商提供在线注册、直接对接用户需求的零距离平台。

  与传统“零组件采购—订单销售”模式相比,模块商的注册、响应需求、方案选择结果、评价结果等全过程都将在平台上公开公示,考核模块商的主体不再是企业,而是用户。目前该平台已经完成自注册模块商3700多家。

  格力电器:“真正的”智能家电

  家电一旦与智能扯上关系,似乎就带给人们无限遐想。可以通过App控制,叫智能家电吗?家电可以联网,这叫智能家电吗?

  格力电器副总裁黄辉说:“智能家电绝对不只是手机上的App,那只是智能家电的初级阶段。”

  “格力不做噱头,只做真实。”

  格力对于智能家电的理解是直指家电产品本质的,也拨开了智能的迷雾,让消费者了解更多的真相。黄辉说:“真正的智能家电最终必须要实现三方面,一个是舒适性,一个是便捷性,还有一个是节能性。”三者齐备才可以叫真正的智能家电。

  智能家电并不虚幻,只是目前的家电产品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又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匆忙上马以显示“我已经有了智能家电”,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有了噱头,而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所以董明珠从没有因为市场上出现各式各样号称“智能”的家电产品而紧张,而是按部就班地在走格力自己的智能化道路,并表示:“最快半年,最晚一年,就将看到业内真正的智能家电。”

  智能家电从何而来?有人说,给空调加一个Wifi模块,再做一个App,这就是智能空调了。

  如果按照上面的定义,确实也可以划在智能空调的领域。

  但是,这项功能既不能让空调更加契合用户所需要的舒适,也不能让空调更加节能。

  董明珠说:“我们早就可以在产品上应用这种技术,相当简单,成本不高,但这既不是消费者需要的,也不是格力想做的。要想实现‘科技改变生活’,而且必须是大改变,必须创新、必须主动创新。”

  创新的动力从哪里来?

  “格力的精神是全员创新,这一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其实就是格力7万名员工共同创造的奖项。

  它不是一个技术,仅仅靠一两个团队就可以完成,而是一种体系、一种模式,依靠它,格力就可以实现在创新研发上的‘自动化’。”董明珠如是说,因为该体系实际上是格力电器领先同行二十年的具体成果,不是缩影,也不是项目,它是格力的基石——格力的智能化就将在这块基石上逐渐打造完成。

  尽管我们还不能明确地告诉业界和消费者,格力的智能家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目前的格力产品已经是沿着这条路在持续开发。比如,新送风模式的空调,根本上解决了“空调病”的隐患;再比如,光伏空调,实现了能源的极大节约。这些,都是依靠该体系实现的自我创新、自主研发。但是,这依然只是解决了智能家电的某一难题。

  依靠“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以及格力目前已经拥有的8000名研发人员、6个研究院、41个研究院、530多个实验室,并且处在实际研发阶段的产品,都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智能家电,就要来了!

  李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