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融合时代
- 来源:IT经理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全融合,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23 09:52
融合这个词,对于以“摧毁”为基因的高科技行业而言,就算不是老掉牙的玩意儿,也早可以被视为一种“常态”了。
只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常态”经年积累,到了质变的当口——产业融合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有些是大张旗鼓,有些是偷偷摸摸,有些是四平八稳。但更多的是一种碎片化、分裂式的融合进程。“互联网+”的到来,可以说是产业融合拐点,标志着产业融合开始向规模化、整体式的全融合进程转换。
这也让2015年具备了“全融合元年”的象征意义。而且,今年确实发生了很多大事。
在互联网行业内部出现了大量的并购潮,而且绝大多数都发生在细分市场排名前三之间,在“赢家通吃”的法则上继续添加着沉重的筹码。这意味着资源和资本进一步集中,也是一种“互联网+”蓄力的体现;
各行各业在“互联网+”的感召下,不断进行着自我变革,大家渐渐真切地意识到,面向互联网的转型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可以做”,而是“必须做”了。而相应地,那些动手早、准备足、力度大的传统企业,已经在这一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比如苏宁、海尔。“龙头效应”必然会使这波新的转型浪潮向更广阔的范围扩散;
云计算历经数年发展,由此催生的新的势力格局正趋向稳定。众多曾经占据某些领域制高点的传统IT厂商纷纷跌落神坛,被迫求变,或拆分重组,或抱团取暖,或改头换面,寻找自己在新时代中的生存之道;
大产品时代的产业链分工,已经使生产制造和应用内容开发这两个曾经最难的关键环节,彻底与企业主体相分离。竞争的焦点只剩下设计、营销、用户。这促使传统的硬件软件服务之间的分隔界线进一步模糊,甚至趋近消失。“产品即服务”也在技术浪潮、平台化战略甚至情怀之下,有了与时俱进的新意义;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物理界线虽然依然清晰可见,但两者的关系却在越来越紧密的大方向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商金融和银行电子化是这种变化的两个典型代表。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全融合时代”里怎么赢?
我们在本期封面中仔细盘点了作为“全融合元年”的2015年,并列举了若干应对手段。其中《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有句精彩总结:“未来‘新常态’条件下,竞争的重点不在搜寻让猪能飞起来的风口,而是努力将猪再创成勇于进击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