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即服务”的理念在云和大数据技术、平台化战略、工匠精神、甚至情怀的支撑之下焕然重生。
在电子消费品市场,硬件软件服务的界线进一步模糊到趋近消失,“产品即服务”的理念在云和大数据技术、平台化战略、工匠精神、甚至情怀的支撑之下,焕然重生。
将“软硬结合”的商业模式玩到如火纯青的,目前无疑是苹果公司。虽然苹果公司的盈利来自于硬件,但真正的护城河却是软件和生态圈,iOS生态圈和App Store。有人说,一旦你熟悉了iOS,熟悉了苹果软件服务的一切,你就很难离开苹果的体系。这正是苹果公司希望的。在这种模式下,硬件是载体,软件某种程度上是灵魂。
中国互联网公司新贵里,无论小米还是乐视,都是苹果公司的门徒。
小米公司正在全面兑现创始人雷军4年前喊出的“硬件+软件+云服务”一体化的“铁人三项”。有观察者留意到,从MIUI 5开始,小米就在尝试将应用接入系统底层,进而直接占领用户的通讯录等入口、甚至锁屏界面和用户桌面。小米手机4和MIUI 6,已经将这一特点阐释得越发充分。
一旦小米手机和MIUI的用户量达到足够规模,这一生态闭环所形成的“防火墙”效应将可想而知,这也是小米的“铁人三项”越来越让同业集体焦虑的原因。小米手机2015年出货量预计突破8000万台,MIUI用户量已经突破1亿大关,一旦小米从系统层面隔绝某些竞争对手公司的应用,也就意味着这家公司已经与中国活跃的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之间有了一道“墙”。
与苹果公司“硬件盈利”的商业模式不同,乐视则是“低于量产成本定价”的硬件销售模式的极端拥趸。“以最快速度,获得最大量的用户,为对手留下最小的机会”,这是乐视硬件“负利销售”的直接目的,更进一步说,这是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抢占入口锁定用户,类似之前滴滴、快的“补贴”大战,而对电视这样的相对耐用消费品来说,硬件锁定用户的能力更强。
外界一直对乐视生态的盈利能力存疑。硬件以(低于)成本定价、产生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靠后向各种互联网服务收费,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电视机市场上之前没有人干过。让乐视上下受鼓舞的是,用户正在逐渐接受“内容付费”,现在的挑战是,“内容(服务)付费”的可持续性、整体盘子有多大,以及如何让后向服务收费做到“鱼与熊掌兼得”——既不破坏用户观看的体验,平台又能赚到钱。
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已经在公开场合放言,超级电视2016年销量希望突破600万台,从智能电视在线销量第一,跻身为整个电视行业的第一。突破600万台,如果乐视生态能够支撑超级电视在“大屏幕”端形成这种规模性的市占率,那么一直被外界诟病的乐视生态商业模式将获得阶段性成功。
“软硬结合”,或者说“产品即服务”,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互联网平台型公司对“软硬结合”或者智能硬件这一业务模式的热情,一是因为“流量”。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硬件若要走到最后,快速获得用户流量,才可能说得上从硬件到服务的闭环,或者是专注于后端服务平台的搭建;另一层用意是“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大量来源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物联网时代则是各式各样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智能硬件。智能硬件虽然会有多种形态,但扮演的是同一个角色——大数据的采集器。通过这些采集器,数据将来都会联到互联网上,结合互联网应用,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
美图公司起家于“工具”,一款国民美颜软件 “美图秀秀”。现在,美图已经正式面市了超过10款与“美”有关的软件产品,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分支是硬件,包括以“高颜值”为卖点的手机,以及不久即将面市的美颜智能相机。
美图公司创始人吴欣鸿并不讳言,手机是美图商业化很重要的一环。在他看来,美图秀秀、美颜相机这些软件产品变现能力是相对有限的,无非就是广告、游戏、电商,因为基于应用本身,变现能力有一定的天花板;如果是手机的话,好的手机产品将形成一个不错的商业模式:先用免费的软件去吸引用户(过亿甚至数亿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品牌影响力,并将用户的规模效应和品牌导入到衍生的智能硬件上。虽然“这是一个不那么直接的商业化”,但也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
当然,要做到“软硬服务一体化”,需要的是对产业链上下游极强的垂直跨界整合能力。否则,所有的豪言壮语都会被时间证明是吹过的NB。
文/贺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