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系的数字神经元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医疗体系 数字 神经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0-21 13:17
“问题是无法在导致问题产生的思维认知下解决的。”IBMWatson研究院医疗管理研究中心院士马里昂.波尔(Marion Ball)在《面向21世纪的医疗卫生革新》一文中提到,“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让病人主动参与治疗、康复、保健,正在成为21世纪医疗卫生行业转变的关键。”互联网曾经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极为便利,而今天它也正助推着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进步。
人性化医疗的回归
在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正在让冷冰冰的医院变得温暖起来。霍普金斯医院所在的地区有很多单亲家庭,比如一个母亲有四个孩子,其中一个生病了,这个母亲要带着四个孩子来看病。他们首先要去挂号、注册,然后去采血和照X光片,可能要跑不同的地方,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这个孩子要上厕所或者想吃东西,就会增加这个母亲的负担。在对这个医院看病体系和系统重建之后,开始形成了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服务系统。
这个母亲带着孩子到中心位置来,看病的过程中,那些孩子可以在旁边的娱乐设施里玩,这时候其他各个部门的人员,比如儿科的大夫、采血的大夫和社会工作者就可以一次性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医院利用计算机时间安排系统,协调各个部门,比如哪个部门有多余的人手可以为这个母亲提供相关的服务,使这样的想法得以最终实施。
在波尔的理论中,数字医疗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工程,必须通过各领域的人通力合作才能做得更好。同时,信息技术也要能够更加适合医疗系统的特性,要以医疗人员为核心,而不是以做计算机和I T 技术的人为核心,数字医疗最终目的是电脑为人服务,而不是人疲于奔命为电脑服务。
进行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性问题,就是一定要协调好各个系统,包括工位系统、医疗系统、突发事件处理管理系统,这之间要做好协调和配合。另外要为医生提供尽可能的信息,让他们全面地了解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决断。这在信息技术没有充分发展之前是很难想象的,但在今天却变得相对容易很多。
比如ICU里的监视和监督问题。医院不可能给每一个ICU病房都配备非常合格的医生和护士,并且让这些护士每天工作24小时,每周工作7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IBM开发了相应的系统进行远程治疗,可以让相应的专家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监视器把5-6家医院ICU病房的情况通过远程设备传输到他这里来,通过他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控制当地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或者是治疗。
通过智能病房,也可以很好地保证病人的安全。比如, 护士要采集病人的血,在护士的手腕上有一个超声设备,当她进入病房以后,整套系统会迅速向她展示病人的一些情况,比如是不是有特定的药物过敏或者某些疾病史,而这个病人也可以在瞬间知道谁来了,她是来采血的,这样双方有实时的交流和信息互换。这个系统非常方便,用的时候两个人手里都拿一个终端,进行相应的操作,只要护士进来以后,整套系统会瞬间自动完成,并非要进行操作。
IBM在做相关的研究和研究开发的过程当中,非常关注的是界面问题。举一个例子,给医生所用的i-Assistant信息助理的设备,可以让医生在进入实际工作之前,让他知道哪些病人需要怎样的服务,关于那些病人的数据和信息,应该在他真正开始工作之前就已经传到他的手里,比如这个医生今天来上班,某个病人是不是急切需要他的关怀和帮助,某些病人的病情不太严重可以往后缓一缓,这样可以更好地协调他的工作。
这些系统还要完成一个功能,就是了解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 它可以把非常复杂的系统埋藏在简单的操作界面之下。同时这套系统还可以帮助无论在何时何地,医生打开系统看到的都是同样的界面,得到的都是同样的信息。
就如同人们每天都在使用的零售系统,全球供应链的运行顺畅,效率的不断提高,不得不归功于通用商品条码UPC的发明和推广。正是由于UPC的出现开始代替单独的价签,帮助超市加快了结账流程。其后随着UPC应用的日渐广泛,不光提高了收款速度,还引入了更好的库存管理,简化了退货和退款流程,理顺了全球供应,为未来零售可感知可度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数字医疗技术要完成的正是建立病人-医生-医院这样一个互通的链条。
个人健康“管家”
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其它行业不同,当大家在讨论医疗系统的时候,通常都需要在“系统”一词上加个引号。可以说,我们现有的医疗业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更多的只是一个相关行业的集合。在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情况下,即便我们拥有最高质量的医疗研究能力、医院设施、医学院、紧急应对和医疗药物,对于医疗环境的改变仍旧显得力不从心。因为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每个医疗生态圈中的要素有多优秀,而在于这些要素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联系和互联互通,信息往往是闭塞和不对等的。
有统计数据表明,美国每年因医疗事故引起的病人死亡人数达到15万到20万,因不能得到足够好和足够多的医疗服务而导致死亡的人数达6万。美国有一半的病人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患有急性病的病人,只有70%接受了医生让他做的相应的治疗或者预防措施,30%没有遵从医生的嘱咐,信息的即时传递成为了医疗行业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但是,在未来的5年中,当你造访医生的办公室时,也许将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IBM正在与丹麦的一家医院合作实验一项创新应用:利用3D的人体模型来呈现病人的病历。这项技术让医师及相关人员可以利用3D人体模型,一眼就了解病人的最新状况,以及方便浏览电子病历和各种相关的医疗信息。那时,医生将使用全新的方式来观看、听取并了解你的病历,“数字化”的你将更为完整地呈现在医生面前。
IBM的专家们正在试图通过这个设备,让医师可以在3D人体模型上做人体的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借以检视所需的信息。同时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检查病人的器官,或是循环、肌肉及神经等系统。
丹麦北部的Thy-Mors医院很早就已经建立起全面电子化的病历系统,但随着医疗数据及标准的日趋增加与复杂化,再加上操作方式的不尽友善,电子病历系统也出现了众多缺陷,无法完整地体现病人的信息。因此,从2008年开始,IBM与Thy-Mors医院展开了“3D数字人”的试验性计划。医生将以相同的方式把病人的病历记录与人体结合起来保存,这些记录包括过去的就诊记录、血液检查结果、处方药、核磁共振和X光片等。病人的医疗记录通过3D人体模型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医生只需用计算机鼠标点击模型(人体)的特殊部分,就可以通过搜索相关医疗记录来检索相关信息,而不需要去查看数页的病历。
如果一个病人抱怨胸部有疼痛,那么医生会询问病人所有他能够回忆起的病痛,进行相关测试,并通过视觉和物理方式对病人进行检查。此后,医生通常会查看大量的病历,却很可能不会了解病人的全部病史和类似的病痛。
如果利用3D人体模型,医生只需点击模型上的某一特殊部位,就可以看到与这位病人心脏相关的所有医疗记录和信息,包括文字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X光片、心电图或核磁共振等的医疗图像。同时,如果医生只是对心脏的某一个特殊部分信息感兴趣,还可以进行缩放,通过时间或其它因素来缩小搜索参数的范围。
随后,医生还可以获得心脏的3D视听信息,以一种高可视化的方式深入研究这些数据,其可观看范围和清晰度都超过了目前所能观察到的东西,因而能够更好地了解病人身体和疾病的情况。计算机自动将这些视听信息与数以千计甚至十万计的其它病历进行比较,在参考其它拥有类似问题和体质的病人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精确度。
在中国,IBM公司也正致力于推广电子病历系统,以简化这个治疗过程。2010年,中国研究院与北大人民医院宣布共同合作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和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其中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的技术平台对内连接北大人民医院的内部系统包括电子病历系统、LIS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以获取和传递相关信息。门户系统则对外提供包括预约挂号/检查/检验、双向转诊、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与传递等应用功能,供有关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使用。
以往,国内的医疗系统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缺乏针对疾病治疗、预防和健康管理的区域医疗协同,更没有一个有效的区域信息化系统来支持区域医疗协同。居民也没有可以动态更新的电子化健康档案,对自己的健康信息难以做到全面的了解,医生对自己患者的健康信息也缺乏相关认识。
由于大部分临床指南基本都是基于纸质的,医院或政府对临床指南的执行情况和有效性也无法监控和评估。而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项目则改进了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合理利用整合医疗信息,可以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动态更新。医院借助区域医疗协同,也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监控临床指南的执行情况和评估执行的效果。这让以往过多依靠医生个人经验和知识的诊疗过程变得更为有据可循,也更为准确。
有十几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史的李先生正是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受益者之一。一天傍晚,李先生散步回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他知道是自己高血压的老毛病又犯了。
于是,他拨打了前两天在医院就诊时拿到的社区健康服务热线电话。社区健康服务热线的服务人员得知了李先生的情况后,立即帮他预约了一位全科医生进行上门服务。社区全科医生由于早在EHR(电子健康档案)获得了李先生的基本健康档案和个人信息,因此在短时间内就了解了李先生的基本情况,并将相关信息传送到了二三级医院的EHR平台,并预约了门诊挂号以及生化和影像检验。从就诊到检查,再到开具处方,整个过程只花费了李先生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同时,这份处方还通过信息平台传送给了基本药物配送物流公司,将李先生的药品配送至相应的社区服务站,方便他能更加即时便捷地取到所需药品。此外,门诊医生还根据李先生的高血压情况,为他制定了预防慢性病健康管理计划。
现在,医生可以获得的医疗信息正在出现爆炸性的增长,而且拥有了以前只有超级计算机才能实现的新兴可视化技术,这种情况将改变医生在医院对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式。实际上,当医生未来治疗病人来组织各种信息时,人体已经成为了一个“文件柜”。虽然技术永远不能取代医生的经验和受到过的教育,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医生更快地了解您的病情,并能够使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这意味着数字医疗的加速发展以及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
人性化医疗的回归
在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正在让冷冰冰的医院变得温暖起来。霍普金斯医院所在的地区有很多单亲家庭,比如一个母亲有四个孩子,其中一个生病了,这个母亲要带着四个孩子来看病。他们首先要去挂号、注册,然后去采血和照X光片,可能要跑不同的地方,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这个孩子要上厕所或者想吃东西,就会增加这个母亲的负担。在对这个医院看病体系和系统重建之后,开始形成了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服务系统。
这个母亲带着孩子到中心位置来,看病的过程中,那些孩子可以在旁边的娱乐设施里玩,这时候其他各个部门的人员,比如儿科的大夫、采血的大夫和社会工作者就可以一次性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医院利用计算机时间安排系统,协调各个部门,比如哪个部门有多余的人手可以为这个母亲提供相关的服务,使这样的想法得以最终实施。
在波尔的理论中,数字医疗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工程,必须通过各领域的人通力合作才能做得更好。同时,信息技术也要能够更加适合医疗系统的特性,要以医疗人员为核心,而不是以做计算机和I T 技术的人为核心,数字医疗最终目的是电脑为人服务,而不是人疲于奔命为电脑服务。
进行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性问题,就是一定要协调好各个系统,包括工位系统、医疗系统、突发事件处理管理系统,这之间要做好协调和配合。另外要为医生提供尽可能的信息,让他们全面地了解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决断。这在信息技术没有充分发展之前是很难想象的,但在今天却变得相对容易很多。
比如ICU里的监视和监督问题。医院不可能给每一个ICU病房都配备非常合格的医生和护士,并且让这些护士每天工作24小时,每周工作7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IBM开发了相应的系统进行远程治疗,可以让相应的专家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监视器把5-6家医院ICU病房的情况通过远程设备传输到他这里来,通过他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控制当地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或者是治疗。
通过智能病房,也可以很好地保证病人的安全。比如, 护士要采集病人的血,在护士的手腕上有一个超声设备,当她进入病房以后,整套系统会迅速向她展示病人的一些情况,比如是不是有特定的药物过敏或者某些疾病史,而这个病人也可以在瞬间知道谁来了,她是来采血的,这样双方有实时的交流和信息互换。这个系统非常方便,用的时候两个人手里都拿一个终端,进行相应的操作,只要护士进来以后,整套系统会瞬间自动完成,并非要进行操作。
IBM在做相关的研究和研究开发的过程当中,非常关注的是界面问题。举一个例子,给医生所用的i-Assistant信息助理的设备,可以让医生在进入实际工作之前,让他知道哪些病人需要怎样的服务,关于那些病人的数据和信息,应该在他真正开始工作之前就已经传到他的手里,比如这个医生今天来上班,某个病人是不是急切需要他的关怀和帮助,某些病人的病情不太严重可以往后缓一缓,这样可以更好地协调他的工作。
这些系统还要完成一个功能,就是了解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 它可以把非常复杂的系统埋藏在简单的操作界面之下。同时这套系统还可以帮助无论在何时何地,医生打开系统看到的都是同样的界面,得到的都是同样的信息。
就如同人们每天都在使用的零售系统,全球供应链的运行顺畅,效率的不断提高,不得不归功于通用商品条码UPC的发明和推广。正是由于UPC的出现开始代替单独的价签,帮助超市加快了结账流程。其后随着UPC应用的日渐广泛,不光提高了收款速度,还引入了更好的库存管理,简化了退货和退款流程,理顺了全球供应,为未来零售可感知可度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数字医疗技术要完成的正是建立病人-医生-医院这样一个互通的链条。
个人健康“管家”
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其它行业不同,当大家在讨论医疗系统的时候,通常都需要在“系统”一词上加个引号。可以说,我们现有的医疗业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更多的只是一个相关行业的集合。在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情况下,即便我们拥有最高质量的医疗研究能力、医院设施、医学院、紧急应对和医疗药物,对于医疗环境的改变仍旧显得力不从心。因为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每个医疗生态圈中的要素有多优秀,而在于这些要素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联系和互联互通,信息往往是闭塞和不对等的。
有统计数据表明,美国每年因医疗事故引起的病人死亡人数达到15万到20万,因不能得到足够好和足够多的医疗服务而导致死亡的人数达6万。美国有一半的病人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患有急性病的病人,只有70%接受了医生让他做的相应的治疗或者预防措施,30%没有遵从医生的嘱咐,信息的即时传递成为了医疗行业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但是,在未来的5年中,当你造访医生的办公室时,也许将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IBM正在与丹麦的一家医院合作实验一项创新应用:利用3D的人体模型来呈现病人的病历。这项技术让医师及相关人员可以利用3D人体模型,一眼就了解病人的最新状况,以及方便浏览电子病历和各种相关的医疗信息。那时,医生将使用全新的方式来观看、听取并了解你的病历,“数字化”的你将更为完整地呈现在医生面前。
IBM的专家们正在试图通过这个设备,让医师可以在3D人体模型上做人体的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借以检视所需的信息。同时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检查病人的器官,或是循环、肌肉及神经等系统。
丹麦北部的Thy-Mors医院很早就已经建立起全面电子化的病历系统,但随着医疗数据及标准的日趋增加与复杂化,再加上操作方式的不尽友善,电子病历系统也出现了众多缺陷,无法完整地体现病人的信息。因此,从2008年开始,IBM与Thy-Mors医院展开了“3D数字人”的试验性计划。医生将以相同的方式把病人的病历记录与人体结合起来保存,这些记录包括过去的就诊记录、血液检查结果、处方药、核磁共振和X光片等。病人的医疗记录通过3D人体模型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医生只需用计算机鼠标点击模型(人体)的特殊部分,就可以通过搜索相关医疗记录来检索相关信息,而不需要去查看数页的病历。
如果一个病人抱怨胸部有疼痛,那么医生会询问病人所有他能够回忆起的病痛,进行相关测试,并通过视觉和物理方式对病人进行检查。此后,医生通常会查看大量的病历,却很可能不会了解病人的全部病史和类似的病痛。
如果利用3D人体模型,医生只需点击模型上的某一特殊部位,就可以看到与这位病人心脏相关的所有医疗记录和信息,包括文字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X光片、心电图或核磁共振等的医疗图像。同时,如果医生只是对心脏的某一个特殊部分信息感兴趣,还可以进行缩放,通过时间或其它因素来缩小搜索参数的范围。
随后,医生还可以获得心脏的3D视听信息,以一种高可视化的方式深入研究这些数据,其可观看范围和清晰度都超过了目前所能观察到的东西,因而能够更好地了解病人身体和疾病的情况。计算机自动将这些视听信息与数以千计甚至十万计的其它病历进行比较,在参考其它拥有类似问题和体质的病人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精确度。
在中国,IBM公司也正致力于推广电子病历系统,以简化这个治疗过程。2010年,中国研究院与北大人民医院宣布共同合作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和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其中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的技术平台对内连接北大人民医院的内部系统包括电子病历系统、LIS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以获取和传递相关信息。门户系统则对外提供包括预约挂号/检查/检验、双向转诊、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与传递等应用功能,供有关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使用。
以往,国内的医疗系统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缺乏针对疾病治疗、预防和健康管理的区域医疗协同,更没有一个有效的区域信息化系统来支持区域医疗协同。居民也没有可以动态更新的电子化健康档案,对自己的健康信息难以做到全面的了解,医生对自己患者的健康信息也缺乏相关认识。
由于大部分临床指南基本都是基于纸质的,医院或政府对临床指南的执行情况和有效性也无法监控和评估。而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项目则改进了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合理利用整合医疗信息,可以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动态更新。医院借助区域医疗协同,也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监控临床指南的执行情况和评估执行的效果。这让以往过多依靠医生个人经验和知识的诊疗过程变得更为有据可循,也更为准确。
有十几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史的李先生正是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受益者之一。一天傍晚,李先生散步回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他知道是自己高血压的老毛病又犯了。
于是,他拨打了前两天在医院就诊时拿到的社区健康服务热线电话。社区健康服务热线的服务人员得知了李先生的情况后,立即帮他预约了一位全科医生进行上门服务。社区全科医生由于早在EHR(电子健康档案)获得了李先生的基本健康档案和个人信息,因此在短时间内就了解了李先生的基本情况,并将相关信息传送到了二三级医院的EHR平台,并预约了门诊挂号以及生化和影像检验。从就诊到检查,再到开具处方,整个过程只花费了李先生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同时,这份处方还通过信息平台传送给了基本药物配送物流公司,将李先生的药品配送至相应的社区服务站,方便他能更加即时便捷地取到所需药品。此外,门诊医生还根据李先生的高血压情况,为他制定了预防慢性病健康管理计划。
现在,医生可以获得的医疗信息正在出现爆炸性的增长,而且拥有了以前只有超级计算机才能实现的新兴可视化技术,这种情况将改变医生在医院对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式。实际上,当医生未来治疗病人来组织各种信息时,人体已经成为了一个“文件柜”。虽然技术永远不能取代医生的经验和受到过的教育,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医生更快地了解您的病情,并能够使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这意味着数字医疗的加速发展以及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