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乃大势所趋,谁的逻辑?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人民币,升值,大势所趋,逻辑
  • 发布时间:2010-11-29 08:52
  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辩论已不能再多,众多诸如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渐进升值、自由浮动(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大幅升值后放开波动区间)、BBC(Basket, Band and Crawl,篮子、区间与爬行汇率制)等等精妙的制度安排被反复论证。前述种种良策皆以为人民币应该升值。

  不过,纵观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史,却鲜见一国汇率应该升值的理论,更没看到哪个国家靠本币升值捞到了好处。确保货币环境(物价水平、名义汇率及利率)的稳定是最优的制度安排,大家认同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害无益,却对汇率及利率波动放任自由,是何道理?

  抛开所谓经济学者不谈,屡有普通百姓断言,考虑到人民币将稳步升值,我国名义GDP超越美国有望在不到十年内得以实现。殊不知,是否能如愿,关键在于汇率。

  汇率问题成大国角力核心

  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NEC)主任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最新一次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中,谈及未来世界格局时对中国的地位做了如下评论。

  “我想,50或100年后人们写我们时代的历史时,不太可能主要谈及2008年的经济衰退,也不太可能是有关美国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面临的财政问题,而是世界如何适应历史舞台向中国转移的变化。尽管我认为这不可能发生,但如果未来40年中国经济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40年后它将占全球GDP的40%。对历史长河的观察显示,快速转变的全球体系之中快速转变的经济体所创造的历史并不总是让人愉快的;我们的智慧、他们的智慧,以及我们打交道的方式将最为重要。”

  正如萨默斯教授所言,快速转变的全球体系之中,快速转变的经济体所创造的历史并不总是让人愉快的,应对这种变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文明的也有野蛮的,近代人的“智慧”在于抛弃野蛮,转向“文明”。

  上世纪7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拉美国家的经济繁荣)、1985年的广场协议(日本的崛起)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主要经济体快速增长)中,其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及汇率工具的利用让美国人屡试不爽,那中国还会是例外吗?纵然笔者对阴谋论没什么好感,但坚信国家利益与金融战略的存在。

  再认识日本、德国本币升值教训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德国本币大幅升值以及2005年中国汇改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需要我们深究。

  1985年9月“广场协议”日元与马克被迫大幅对美元升值,从1985年9月至1989年12月,两者分别对美元升值了46%和42%。之后,日本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催生了巨大泡沫,随后破灭,并开始了“失去的十年”;而德国央行坚守稳健货币政策,如果不考虑两德统一的冲击,则德国经济始终保持了2%左右的温和增长。

  两国经济的巨大差异告诉我们:汇率升值并不是泡沫经济的充分条件。而美元汇率自2002年以来的长期贬值,以及此后信贷泡沫的彻底崩溃更是告诉我们:汇率升值也不是泡沫经济的必要条件。相反,在现代信用纸币条件下,每一次的泡沫经济中,包括日本、美国的泡沫经济,我们都看到了极度扩张货币政策的如影随形——每一次泡沫的形成无一例外。

  结论不言而明:信用扩张催生资产价格泡沫。

  有人认为本币升值具有相当好处:由于汇率的大幅升值、进口成本大幅下降,生产成本严重依赖于进口价格的日本、德国企业盈利能力大为改善;同时,两国金融机构的价值重估也导致了更多的利好,两国资产价格一路攀升。

  既然日德产品以出口为主,本币升值后企业是降价保销量,还是维持原价,忍受销量下降,而坐享成本下降后的货币红利。我想,答案既复杂又简单,复杂在于这是个求极值问题,需要输入各种参数(须考虑日本国内市场),简单也在于求极值,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不用细算,答案必在于二者之间,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美元价格上升,总需求下降。知道价格理论的都明白,这是一种人为的价格扭曲,资源配置随之恶化。

  笔者在此想问,日、德从本币升值中得到好处了吗?请智者解惑。

  再看中国汇改

  看看中国2005年汇改以来数据。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名义汇率启动单边升值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止,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幅度达到22%,与此同时,CPI却从2005年微不足道的1.4%一路上升到2008年7月份的8.0%以上,导致国内真实利率长期为负值。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暂时停止升值。2010年6月开始,迫于外部巨大政治压力,人民币名义汇率重新启动单边升值,迄今升值幅度接近3%。至于通货膨胀,11月初,中国CPI同比上涨4.4%,创下两年来的新高,超过了政府3%的目标水平。而高盛集团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假如将房价列入CPI,2009年中国的CPI涨幅早就超过10%!

  中国老百姓应该为我国的资产价格泡沫买单吗,这不是难回答的问题。

  另一个重要但同样不难回答的问题,热钱该为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负责吗?有人认为,中国有严格的外汇及行业管制,热钱的定义及数据均欠缺,即使数量巨大,相对中国整体经济体量也是微不足道,说其导致中国资产价格泡沫,言过其实。

  笔者以为,厘清下述逻辑,该问题不言自明:1.在本币升值预期下,热钱的“实际利率”远低于零;2.资产价格是边际交易价格;3.资产价格上涨预期会自我实现。

  美国人的逻辑

  人民币升值乃大势所趋,是谁的逻辑?是美国人无疑,其“智慧”一目了然: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尽可能阻碍潜在对手的发展速度!

  美国作为最大的负债国,其利用人民币升值抑制我国发展势头的同时,获得了巨额的账面收益。

  根据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计算结果,以2001—2006年为例,正是美元相对世界主要货币大幅贬值时期(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最激烈之时期),该时期美国累计对外借债3.209万亿美元,然而净负债竟然还减少了1990亿美元,等于美国净赚3.408万亿美元,其中仅汇率贬值一项就让美国赚8920亿美元,资产-负债收益差距让美国赚1.694万亿美元,其他手段赚1.469万亿美元。

  如果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不改(央行政策),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仍将会停滞不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高资产价格(房价)及高通涨会继续抑制国内需求,一旦经济增速放缓,资产价格下滑及其引发的金融杠杆风险将极大限制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恶化经济前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