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杏猜桃君莫误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7-02 16:24

  误入藕花深处

  爱看误导的笑话。

  《笑赞》中有个笑话:一儒生以“太行山”作“代形山”,一儒生乃曰:“乃‘泰航’耳。”其人曰:“我亲到山下见碑也。”相争不决,曰:“我二人赌一东道。某学究识字多,试往问之。”及见学究问之,学究曰:“是‘代形’也。”输“一东道”者怨之,学究曰:“你虽输一东道,却教他念一生别字。”

  此笑话虽有其他版本,道理却是一样的。

  某以为,学究对“代形”者并非用心不良,只是看他太过无知,故起歹念,误导其继续“代形”下去。虽是个笑话,意蕴却不浅浮。

  反观现实中的误导,却不是拿来笑的。

  一名大学生到某公司应聘市场部经理,各种手续办好后,第二天就被轰到外面搞推销。一个多月过去了,方知该公司招聘的就是推销员,哪有什么市场部经理。小伙子黯然神伤,叹曰:“又被杨花误一春。”不几日,一纸辞呈算是搵了青春之泪。

  历史上最著名的误导怕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了。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至晚设宴骊宫,传令举烽。畿内诸侯,疑镐京有变,即时领兵点将。至骊山时,但闻楼阁管龠之音。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回。褒姒见此情景,凭栏抚掌大笑。此一笑,笑亡了西周。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一战,曹操八十三万人马被周瑜一把火烧得几无鳞甲。从孙刘两家联手开始,就给曹操设下了一个又一个圈套:草船借箭、蒋干盗书、连环计、苦肉计……其间,曹操虽也用计,怎奈被江东识破。大战开始之际,诸葛亮也是假借七星坛祭风逃过了周瑜的毒手。

  前者周幽王无故举烽,是因贪图享乐而不计后果。结果幽王被杀,褒姒悬绫。后者孙刘联合抗曹则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可以说,误导亦是有性质区别的。

  也许,没有误导就没有可玩味的历史,没有误导也没有令人愕然的现实。历史最可悲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如果。

  一友人几年前听信了一高官亲属的承诺,到外地给其打工。老板说到年底就让这位朋友买上一辆豪车。朋友信以为真,立马丢下本职工作驰往长白山。彼处老板不胜欣喜,时不时领这位朋友去酒店把盏,进洗浴享受,入舞厅销魂。但朋友并未头脑发昏,凭着技术,一年下来给老板赚下九十万利润。接近年底时,老板突然不见了。朋友非但车的一块漆都没得到,就连被拖欠的一万多元工资也没了着落。真是“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应聘是大有讲究的。学识、形象、气质、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等等,为无数应聘者设置了踏入职场的第一道关卡。曾一则应聘者因为注重“细节”而被录用的故事,给了人们另类思考:某公司招聘高级人才,众多应聘者既自信又专业地回答了招聘主管的问题后全部黯然离去,而一名应聘者进入办公室后,首先弯腰拾起了地上的一个纸团,不承想,打开纸团看到一行字:欢迎你成为公司的一员。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前些年,许多公司热衷“细节决定成败”,追求精细化管理本值得推广,但舍本逐末地设置各种“细节”,却是招聘单位的灰暗行径。倘若拾纸团的应聘者胸有万千锦绣还则罢了,倘若只是拾了纸团而腹内空空,日后叫苦的只能是招聘单位。这个故事的出发点或许是引导应聘者要留心细节,但它最终却将应聘者引入歧途。一个高级人才前去应聘,从逻辑和心态上讲,不太可能去顾及地上的一个纸团。好在“纸团细节”并未产生什么效应。

  是非曲直苦难辩

  “万误曾因疏处起。”《水浒传》中高衙内欲霸占林冲之妻,为达这一目的,陆谦向林冲献卖刀计。单纯的林冲哪里知道卖刀背后的玄机?买了刀后,第二天便听信了两个承局的传话,带刀误入了白虎节堂,结果被刺配沧州。若不是鲁智深暗中保护,野猪林已是林冲的最后归宿。误听一声吆喝,人生便出现反向逆转。《红楼梦》中的尤二姐更为可悲,她哪里经得起“最少也有一万个心眼子”的王熙凤的蛊惑,也是她一直向往贾府里的“好段东风,好轮明月”,登时就离了花枝巷,随“姐姐”进了贾府,最终受不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吞金而死。尤二姐至死都不明白个中蹊跷。只是“惊回好梦,误游紫宫朱府”。

  《吕氏春秋》里有篇《察传》,大意是听到了什么话,不可以不审察辨析。白的东西传了数遍以后变成了黑,反之黑变成了白。所以狗的模样像大母猴,大母猴的模样像猕猴,猕猴的模样像人,而人与狗的模样相差太远了。因此,听到什么话应审察一番,便可得福;如果不去审察就信了,还不如听不到。

  齐桓公是从鲍叔牙那里知道管仲的,楚庄王是从沈尹筮那里知道孙叔敖的,两国之所以能赖二人称霸诸侯,是因为齐桓公和楚庄王对管孙二人进行了认真的审察。而吴王通过太宰嚭接受了越国的求和,晋国智伯通过张武知道了赵襄子,对越国的求和和赵襄子,吴王和智伯没有进行审察,所以国亡身死。

  所以,“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宿习修来得慧根

  “丹青一诖误,黑白相纠纷。”al公司有一种蜚声海内外的产品,这种产品本身无甚问题,价格高些消费者似乎也接受了。可是有网友说,它的营销方式“令人痛恨”,它的营销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偷换概念。单独看某个观点不仅正确,还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可是,al用一种非此即彼的逻辑,将正确的观点偷梁换柱,手法隐蔽,目的阴险。它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倡导拥有自己的事业,倡导刻苦努力以达成功彼岸。但问题在于,只有做al才是积极的人生吗?拥有自己的事业就是去做al?al还过分倡导一元化成功,金钱至上,过分强调金钱的获取,这种观点严重扭曲了人生价值观。须知人的成功或幸福是一个综合概念。这位网友说:“我敢说,做al的人没有真正的朋友。做al一年以后你还能找出三五知己,那太阳一定会从西边出来。”为了营销硕果,把道德踹成瘪三儿,这颗“硕果”必是毒果。

  由此可见,企业要进步,须注意建立三个层面的学习内容:1、精神层面的修养;2、观念层面的进步;3、技能层面的提升。可是有些企业表现出来的是更多的盲目性,对学习培训内容选择不清晰,于是跟着潮流走,兼受媒体炒作的影响,市场推广什么,就办什么培训班,实际效果丝毫没有。更有不少企业秉持的管理思想依然没有逾出误区。真个是“粉腻迷春月满林,误随秋日弄芳菲”。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时并不是“慧根”,甚至聪明反被聪明误。学学任正非先生,做了十几年的基建工程兵,却也没有在房地产最牛的年代“捞”上一笔,更没有在资本理念盛行的今天“疯”投一把。从始至终,他都一根筋似的创新科技、稳扎稳打。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又有几人能做到?再看看有些企业,跟风创新、盲目转型,贪图眼前小利,最终将企业推向万劫之地。

  一则真实的笑话发生在春秋时期。宋楚交战于泓水,楚兵天明开始渡水,公孙固鼓动宋襄公乘其半渡而击之,宋襄公指着大旗说:“你看见上面‘仁义’二字了吗?我堂堂之阵,岂有半渡而击的道理?”楚兵渡河后开始布阵,公孙固又让宋襄公趁楚方尚未成阵而击之,宋襄公怒道:“你只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交战结束,宋兵十丧八九。误宋君者,仁义乎?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发出惊世骇俗的呐喊,这一切都是“大骗局”。《独立宣言》是骗局,农业革命是骗局,《婚姻法》是骗局。虽然有人评论其思想之敏感、极端,但是聪明的智人何尝不是在误导中存在的呢?无数像赫拉利一样的青年终究没有找到防止被误导的答案。还是借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人类必然的异化过程之路,只有经过痛苦的沉沦,人类才能结束异化、完成人性的复归。

  中国的误导故事浩浩汤汤,惜未有人编撰成书。误导是大题目,而至今无大文章。尤为令人不解的是,误者不言其误,被误者不警其被误,故令人纠结的故事尚不能绝于耳目。

  文/秋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